2019年

3月22日

省级媒体刊发刘智勇文章出力解决迁居户最烦心最担心最关心的事 汽车知识

着力办理迁居户最烦心最担心最关心的事

刘智勇

2018年是宣恩县整县脱贫摘帽决斗决胜年,全县有76个易地扶贫迁居安置区,3.2万迁居人口全部搬入新居。
宣恩县在易地扶贫迁居中,着力办理迁居户最烦心最担心最关心的事,踏实推进“六基”,精准增强“三力”,把安置区建成村落庄振兴示范区。
“住小区、进园区”的易迁模式得到省长王晓东的高度肯定;2017年10月,全省易地扶贫迁居现场推进会在我县召开;2018年8月,在全省易地扶贫迁居现场会上作范例发言;在易迁安置区创办“四点半学堂”的成功探索得到国家发改委高度肯定。
椒园镇是宣恩易地扶贫迁居安置任务较重的州里,本文以该镇为例,向读者先容让易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宣恩探索。

椒园安置区

一、在根本举动步伐培植和基本公共做事上踏实推进,精准增强安置区吸引力,让易迁户搬得出。

明知是“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但真要从几代人的老屋子、几百年的老屋场搬出来,难免“旧房难舍、旧情难忘、旧业难丢”,让人犹豫徘徊、举棋难定、时而反复,怎么办?

1、选址坚持贴近五区。
全镇7个安置区都贴近城区、社区、校区、园区或景区,可谓“肥上加膘”,再加上安置区有转角楼、凉亭、花桥、飞檐翘角、杆栏走廊等当地民族文化元素,是地隧道道的民俗传承区和风景不雅观光区,迁居户很感兴趣。

湖北省宣恩县晓关侗族乡野椒园村落新建的“侗族大院”,把当地特色建筑、生活习俗等文化元素引入安置点培植,是建在生态文化旅游区内的易地扶贫迁居安置点。

正如荆竹坪村落穷苦户曾明和说,“党和政府是把黄金地盘年夜方给我们,而不是把边边角角施舍给我们。
这些利益所,有钱人想修屋还弗成,我们一分钱不花就领钥匙住新屋,是过去连做梦都不敢想的事。

2、配套同步实现五通。
水、电、路、网、邮一步到位,打消了迁居户担心差这差那未便利的顾虑。

石家沟村落的张碧生一家5人,原来的木屋子年久失落修,已成危房,仍不想搬。
在帮扶干部“软磨硬缠”下,他将信将疑地到安置区看看,别人都夸奖安置区房好、路好、风光好,他却用挑剔的眼力转悠着,转着转着,紧锁的眉头不知不觉伸睁开了。
2018年5月16日,安置区抽签分房,张碧生和女儿一大早就赶了过来,别人笑着问他不是不搬吗。
他笑呵呵地说,“水啊、电啊、路啊,什么都搞通了,条件这么好,我早就想通了。
”分房结束后,他与女儿在新家专门留影。
现在每次见到干部,他就说,“往后我们一家人不好好干,都对不起党和政府,见到你们也不好意思。

10月9日,宣恩县长潭河侗族乡甘露安置点,易地扶贫迁居户正在迁居入住新居。

3、做事实行三堂三院。
爱心学堂、爱心澡堂、戴德教室,名堂不少;卫生院、福利院、康养院,院院温馨。

蔡家坳安置区,22名小学生每天下午4点放学后就来到爱心学堂,镇机关干部郭燕为他们辅导完作业后,就和他们唱歌、舞蹈、做游戏、讲故事。
镇机关干部主动与爱心学堂结对子,时常去陪孩子们玩,在玩中教他们兴趣爱好、文明礼仪和安全知识。
一提起这事,杨顺奉老人就连连点赞。
他孙女杨金菊读二年级,儿媳不幸去世,儿子在外打工,孙女性情孤僻,学习成绩也不理想,自从有了爱心学堂,孙女活泼爽朗起来,成绩也明显好起来,老人说比吃肉饮酒还舒畅。

安置点四点半学堂,志愿者正在给学生辅导作业。

郭燕是一名教诲专业的本科生,2014年毕业后曾在大城市事情,2018年3月通过公开招聘回到家乡,当上安置区主任。
当别人问她累不累、值不值时,她笑着说:“我是‘主任’,紧张任务便是搞好做事,让安置区172位‘主人’满意,这样,我不仅不累,而且还很值!

爱心澡堂源于水田坝安置区曾广念老人的一句牢骚。
干部拜访时,他说,“这里条件好是好,便是没有在老家用灶锅烧水沐浴方便,每次沐浴,不是冷到了便是烫到了。
”老人不会调水温,是个难题。
镇里迅速建筑爱心澡堂,有防滑垫、防护栏、呼叫器,水是恒温,全天开放,1人1次1元钱,受到老人们欢迎。

除了物质上的投入,还要从精神上解难。
镇里办起戴德教室,请老党员、老干部、老战士、老西席、老模范等“五老”职员和村落庄贤达出面,从党国大事、惠民政策、收入渠道、生活条件等方面谈大家看得见、摸得着、都认可的变革,进而促进群众思想转变、干群关系融化。
自此,迁居户的满意度随着得到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提升而攀升。

2018年5月31日,当干部问曾经多次上访的迁居户肖飞泉还有什么困难须要办理时,他连忙说,“给我屋子搞好了,每天还有事做有收入,再有困难也要自己战胜,不能老给你们添麻烦。

沙道沟镇松坪安置点

二、在基本生活保障和基层社会管理上踏实推进,精准增强安置区凝聚力,让易迁户稳得住。

从深山老林、峡谷沟边搬进安置区,从吊脚楼、土坯房搬进新楼房,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到早八晚五按时高下班,迁居户能过得顺心、安心、愉快吗?

1、配备“小都管”。
成立社区做事中央,利用公益岗位给每个安置区派驻1名主任、1名副主任,并配有爱心物业、爱心楼栋长、爱心超市。

肖辉菊,以前是村落里的扶贫专干,现在是水田坝安置区主任。
照顾老人、辅导学生、解疑释惑、化解轇轕,一天到晚忙个一直,但从未叫苦。

曾有一段韶光,干部到庆阳坝安置区一带去事情,常被“围攻”,怨声、吵声、咒骂声,声声刺耳。
群众不信赖,好事难办好。
几经拜访,大家都认为严学林这个人正派,在当地又有威信。
于是,镇里干部和小都管便上门请他出山,先邀他参与项目培植、政策实行等方面的决策,并监督履行,再由他向乡亲们讲述党委政府为民办事的良苦存心和一起艰辛。
乡亲们的疑虑、顾虑没了。
原来去世活不让修的河堤由他们自己动手修睦了,原来扬言与之共死活的庙被他们自己动手拆除了。

2、分配小菜园。
给每户分有一块33平方米的菜地。
迁居户在种菜自给的同时,回味着老家的田园生活,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3月6日,春日暖阳照射在宣恩县万寨乡集镇易地扶贫迁居安置小区的“微菜园”里,不少居民走到田间进行管护。

2018年6月14日上午,蔡家坳安置区的广场边,76岁的杨顺奉带着孙女杨金菊在菜园里种辣椒,边种边给孙女摆老家的常、说身边的事、教手上的活,其乐融融。
“我们边种菜边扯白,还可以相互理解、匆匆进邻里感情。
既是菜园,也是乐园。
”水田坝安置区的谢琼玲说。

考虑到迁居户有菜园,有的又在附近农庄里做活,当地还保留着用棺材葬人的习俗,镇里又专门配备了农具存放室和棺材存放室。
当地群众对干部说,“以往只是在电视上听说‘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我们还只当它是个广告,没想到您们真做到了,还是共产党好,没有办不成的事,比我们自己想得还严密。

3、组织小活动。
活动室、村落庄书屋、文化广场,想去哪儿去哪儿;广场舞、打莲厢、唱山歌,想干哪样干哪样。
楼栋长、保洁员都由他们自己选自己评,自己的事情自己当家作主。
这里的迁居户有活力,有干劲,不寂寞,不消极。

1月29日,宣恩县李家河镇塘坊易地扶贫迁居举办“千户宴”, 迁居群众拿出自家的拿手好菜,邻里之间相互分享美味,共话邻里联络,共庆迁居后的第一个春节。

为让安置区的孩子们尽快相互熟习,镇里在“六一”儿童节前,精心组织一系列庆祝活动,鼓励孩子演出节目,开展意见意义游戏,感想熏染着新环境的新温暖。
为改变随手扔、随地吐的陋习,安置区以“疏”治本,组织开展积分管理兑换活动,根据日常行为表现进行加减分,当积分到达一定数值时,可用来兑换米、油、热水壶、电饭煲等日常生活用品。

3月20日晚,晚霞满天,群众在高罗镇笙歌城易地扶贫迁居安置小区舞蹈。

三、在根本主导家当和基本发展技能上踏实推进,精准增强安置区生命力,让易迁户能致富。

就业是民生之本。
椒园镇牢牢捉住这个“本”,以“本”为纲,纲举目张,把《宣恩县精准扶贫“五个一批”到户扶持政策》无缝对接到每家每户,环绕富硒有机特色农产品精湛加工和生态文化旅游抓家当、扶创业、匆匆就业,确保迁居户收入持续稳定。

康庄社区雷家坳小区召开扶贫工厂专场招聘会。

1、引进微企业,推进“一区一主业”。
全镇每个安置区都有就业创业空间,并积极引进环保型企业入驻。
目前已经引进3家茶叶加工厂、2家服装加工厂、1家电子厂,可供应就业岗位350余个。
还按照户均2万元的标准,投资1072万元,在水田坝安置区建立1家富硒农产品加工企业,让迁居户在领人为的同时领红利。

“一天能赚百把块,一个月有两三千块,细水长流,吃穿不愁。
习近平总布告都说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要使力搞,‘撸起袖子加油干’,才不拖我们这个安置区的后腿。
”2018年6月12日,在蔡家坳安置区扶贫“微企业”里,23岁的迁居户董叶琳边干活边自满地说。

安家与乐业是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
在外流落10多年的凉风村落穷苦户袁昌桃搬到安置区后,镇里帮他们夫妻俩就近找到了事情。
“那种居无定所的日子,真的过伤了。
现在一个月,我们俩挣四五千块钱不是问题,再也不用常年累月在外流落了。
”夫妻俩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2、开设微车间,推进“一户一就业”。
针对有的迁居户不适宜或不愿意在安置区里的企业就业,又无法自主创业和外出就业,镇里与生产土家织锦、土家布鞋等可在家里做产品的企业联系,鼓励这些户在家开设微车间,实现挣钱家务两不误。

珠山镇莲花坝的穷苦妇女家门口就业。

椿木营易迁群众在小区附近的家当基地务工

镇里还组织开展“绣出幸福生活”增收项目活动,联系宣恩县彭家寨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等企业聘请当地家庭妇女作为兼职员工。
通过牵线搭桥,还匆匆成群众在家做富硒豆皮、富硒饺子、富硒苞谷粑等土特产,直销超市、专卖店、餐馆,实现在家上班。

3、组织微培训,推进“一人一技能”。
针对每个人的发展意愿、文化水平和个人爱好,实施点单式培训,只管即便就近明确一位熟手当师傅手把手地教。
镇里还组织迁居户参加传统工艺、厨艺、缝纫、驾驶等培训。
通过这种办法,全镇迁居户实现转移就业21户35人。

椒园村落的雷敏,2017年4月搬进安置区。
在一岁半的时候因药物过敏导致左腿残疾,后父亲病故,母亲再醮。
从小,她随着爷爷生活,爷爷还要供两个姑姑上学,家里条件十分艰巨。
针对她的实际情形,镇里支持她学习特教。
大学毕业后,雷敏在武汉一家儿童阅读室事情,教小朋友们看书写字,鼓励他们要学会戴德。

有 福 利!

识别上方图标进入宣恩义律风本

可查找宣恩党政机关及各行各业电话!

宣恩县融媒体中央出品

微博:@宣恩发布

抖音:宣恩发布

编辑:@有花诶

审核:孟豪杰

重点推举:

仙山贡水,浪漫宣恩!
一条微信让您理解宣恩,请您为宣恩代言!

更多精彩:

宣恩最新人事任免,涉及22名干部!

学习强国排名取消!
“学习强国”——对不起,我欠你一个道歉!

本日,宣恩伍家台好热闹,燃爆了我的朋友圈!

梨花、桃花、梅花迎春怒放,宣恩花海等你赏!

宣恩的父老乡亲们,279个村落的尖刀班\"大众永不撤离\公众!

最新!
宣鹤高速最大难题破解,不会影响年底通车!

强烈推举!
宣恩的这些网红民宿好住好玩好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