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罗巴旅社(酒店)内的萧红胸像。

东省公园(兆麟公园)二萧合影桥。

寻访萧红在哈尔滨的萍踪 休闲娱乐

东省市立医院(儿童医院)。

萧红中学内的萧红雕像。

□文/摄 李树泉

四月中旬某日的一大早,我国当代作家萧红的侄子张抗师长西席就在单位后院里等着我了。
他是一个高大而健谈的老人。
他开着一辆咖啡色的小汽车。
在车上,他聊起他的退休生活,个中不少内容都与他的姑姑萧红干系。
那天,张抗师长西席带我寻访几处萧红在哈尔滨的活动踪迹,第一站是欧罗巴酒店。

欧罗巴酒店:1932年10月,萧红、萧军住在这里

欧罗巴酒店的门牌号是哈尔滨市道里区西十道街10号,夹在尚志大街和中心大街之间,倾向尚志大街一侧,读者找起来还是非常方便的。

1932年10月,萧红、萧军在这里住了一个月旁边。
当时这里也是一家酒店,名字叫“欧罗巴旅社”,是俄国人开设的。
现在的欧罗巴酒店外墙上挂着“历史建筑”的方形牌匾,上面的笔墨描述着萧红与这家酒店的渊源。
萧红自己有一篇文章的名字就叫《欧罗巴旅社》,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找出来看看,大概对照着书不雅观察这家旅社会更故意思。

看得出来,张抗师长西席常常来这里。
他带我径直走进酒店大堂。
大堂右侧角落里,特制的高台上摆着萧红胸像,玻璃钢制作的仿铜效果,胸像后面的墙上挂着三张二萧当年的照片。
张抗边先容边将萧红胸像上面的装饰物取下来,放在一边。

张抗问酒店大堂的值班职员,能不能让我们去萧红当年住的房间看看。
事情职员说,房间有客人,现在是看不成的。
张抗回过分对我说,萧红住在这个酒店的五楼,也便是当年欧罗巴旅社的三楼。

“除了一张床,地下有一张桌子,一围藤椅。
离开床沿用不到两步可以摸到桌子和椅子。
开门时,那更方便,一张门扇躺在床上可以打开。
住在这白色的小室,我彷佛住在幔帐中一样平常。
”《欧罗巴旅社》中是这么写的。

正琢磨着,呼兰区文体旅游局局长毛猛平和呼兰萧红故居纪念馆馆长赵东凯走了进来。
他们极富兴趣地加入到我们寻访萧红在哈尔滨的踪迹的行列中。
张抗师长西席一挥手,说,我们去商市街吧,路不远,不用开车,走着去就行。

彤霞街旧址:萧红曾经住过的平房早就不见了

景象真好,阳光,刚刚露出头的绿色树芽,一种生气弥漫在空中。

我们穿过中心大街,来到彤霞街21号。
张抗师长西席说,这里便是商市街25号旧址。
这个门牌号码的更迭是一个主要的信息,如果读者还是按照25号来找,可能就会错过。

二萧1932年11月至1934年6月在这里居住。
从俄式门洞走进去,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庭院。
正面的楼已经不是当年的楼,但是对照隔壁的旧式建筑,大概也能想出二萧房东的住处是什么样子的。
院子左首处的红砖墙,张抗师长西席说它可能还是当年的东西。
红砖墙下,萧红曾经住过的平房早就不见了,只有一个巨大的变电箱仿佛纪念碑一样处于沉默之中。
来来往往的访问者,大多与这个变电箱合影之后才落寞而去。

二萧搬到这里,是由于萧军找到了一份为房东之子王余馨教武术的事情。
毛局长说,前年,王余馨的儿子王建中两口子特意来过哈尔滨。
他向萧红故居纪念馆捐献了萧军与其父之间的书信等13件物品,个中包括与二萧有过不少交集的他姐姐的照片。

往事活在面前,萧红的散文集《商市街》也就附着于这些残余的物象之中。
张抗师长西席说,如果中心大街街口或者变电箱阁下立一个牌子就好了,这样大家就会知道萧红曾经住在这里。

兆麟公园:萧红喜好嬉戏的地方

再次穿过中心大街,我们来到位于尚志大街、友情路交叉口的兆麟公园。

兆麟公园在萧红的时期叫“东省特殊市公园”,是萧红喜好嬉戏的地方。
公园里有三座木质桥,跨虹桥、云舟桥和渡涧桥,是俄国人符·阿·拉苏申设计建造的。
个中跨虹桥是二萧拍摄那张著名合影的地方。
照片里,萧军梳着等分的头发,拿着帽子的右手垂在大衣上,萧红右手也拿着帽子,搂住萧军的脖子。

有人说,这张照片是他们住进欧罗巴旅社之前拍摄的。
我们来得不巧,跨虹桥两头被绳子拦住了,大概是新涂油漆的缘故。
桥还是当年的桥,但是桥下的流水可能已经不是了。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这两句诗很合此时此刻的心境。

二萧留下的公园照片不止这一张,从服装和体态来看,二萧来公园的次数也不止合影这一次。
如果读者有兴趣,可以按照当年的照片把公园走一遍,或者模拟当年的二萧们拍些相似的照片。
“他们相依着,前路彷佛给蚊虫遮断了,冲穿蚊虫的阵,冲穿大树的林,经由两道桥梁,他们在亭子里坐下,影子相依在栏杆上。
”萧红《弃儿》里是这么写这座公园的,但在实际生活中,肯定是既有痛楚的一壁,也有高兴的一壁,比如刚刚摆脱困境时的萧红,心里肯定也是有几分欢畅的。

儿童医院:萧红在这里生了一个女婴

从兆麟公园北门里走出来,便是友情路。
跨过友情路便是儿童医院。
从正门走进去,右首有一座看起来比较迂腐的建筑,上面写着“新生儿重症转运分站”。
张抗师长西席说这个建筑并不是萧红住过的医院。

连续往前走,面前涌现了一座涂着黄色油漆的两层红砖建筑,它有一节现在很少见的室外楼梯和一个雨搭。
张抗师长西席说这座楼才是我们要找的地方。
看到墙上“历史建筑”牌匾的解释,才知道这家医院曾是“哈尔滨俄国红十字会医院”,后来又更名为“东省特殊区市立医院”。
楼房虽然只有两层,但是由于每层建筑构架分外,比普通两层楼高了很多。

1932年秋日,萧红在这座楼房里的某一间病室里住院,生了一个女婴,后来女婴被送给公园(大约便是兆麟公园)的看门人。
这段往事非常痛楚,萧红在小说里间接地表达过:“孩子被摸索醒了,小脸贴到别人的手掌,以为是妈妈的手掌呢,便撒怨地哭了起来……”健谈的张抗师长西席来到这座楼下之后就陷入到长久的沉默之中。

玛克威商厦:萧红曾住过的东兴顺旅社

萧红时期的东兴顺旅社现在是玛克威商厦,位于道外区靖宇街与南十六道街之间的交叉口。
玛克威商厦正在关门装修之中,里面什么样就看不到了。

张抗师长西席领着大家走到南十六道街一侧。
长长的两层楼房,灰底白饰,很俊秀,范例的中华巴洛克风格。
表面有一棵老柳树,正对着二楼有阳台的房间。
张抗师长西席说,萧红便是从这个阳台下到大水中的小船上的。
阳台下面墙面上写着魏碑体的“萧红纪念陈设室”几个字,底是玄色的,字是白色的还是金色的,漫漶得看不出来。
有阳台的房间便是陈设室。
有人说这是萧红住过的房间。
如果是,想必也是最初的时候,拖欠房费后肯定不能住在这里。

1931年秋末冬初至1932年夏天,萧红住在东兴顺旅社,起初是快乐的,后来是不幸的。
对萧红有所理解的读者都知道这些。

楼下的小道上,各种摊贩正在吆喝着卖东西。

面对着历史与现实的交织,张抗师长西席回顾道,当年霍建起拍摄电影《萧红》的时候,拍东兴顺旅社大水这一段花了很多钱,呈现在电影中却只有几分钟。
阁下的赵馆长说,今年是萧红诞辰110周年,他们萧红故居纪念馆正在预备两个展览,一个是东昌张氏东北流人展,张抗老师是顾问之一,讲的是张氏六代人的迁徙过程,萧红是第六代,张抗老师是第七代。
还有一个展览是与收藏家互助的二萧手迹展。
这些都让在场的人很期待。

萧红中学:萧红曾在这里读书

末了一站是萧红中学,门牌号码是南岗区邮政街348号,也是一个很随意马虎找的地方。

萧红1927年至1931年之间在这里读书,当时叫“东省特殊区区立第一女子中学”。
现在的萧红中学就在原来女子一中的旧址上。
门口有“第一女子中学”的先容牌匾,里面提到在这里教书的楚图南和上学的萧红。
萧红当时的就读课程包括国文、英语、美术、体育等等,都是领一时风气之先的。

张抗老师和在门口接他的柴洪波主任握手,然后领我们进了学校。
大厅里悬挂着“德蕴萧红”的图表,处处彰显著这所学校与萧红的关系。
校长刘国权是呼兰人,他拿出他们正在编辑修正的“校本教材”《文学洛神萧红》。
刘校长说,这本教材不仅先容萧红这个人,也先容萧红的作品。
现场播放了刘校长和柴主任撰写歌词的歌曲《萧红颂》。

萧红中学操场一侧,坐落着萧红汉白玉全身坐像,她左手拿着一本书,右手托着下巴。
这个造型和萧红故居纪念馆庭院里的萧红雕像很相似。
雕像后面种着一排红枫树,秋日的时候想必是非常俊秀的。
这些是一样平常来访者很丢脸到的,不过在门口拍拍照片也挺好。

一天的旅程结束了。
实在萧红在哈尔滨的活动踪迹很多,比如萧红刷广告的旧址、当时进步知识分子沙龙所在地牵牛坊旧址等等,当然最有名的是她出生的呼兰老城和现在大名鼎鼎的萧红故居纪念馆。
有韶光的读者尽可以去看,从哈尔滨市中央出发,车程在一个小时之内。
对一个作家最好的纪念办法便是读她的书,第二好的办法是去她走过的住过的地方看一看,这是非常故意思的。

来源: 黑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