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图1可以看出,牛毛状划伤在粗糙度波峰下方且被波峰覆盖,推测在酸轧和连退粗糙度授予前就已经形成,可断定为前道工序酸轧机组1~4机架轧制过程中造成的。
2. 牛毛状划伤产生机理牛毛状划伤毛病在轧制薄板时易涌现,常日是总压下量较大达到75%以上时辊缝间辊面与板面打仗摩擦造成的划伤。由于事情辊和钢板表面均存在粗糙度,以是两者并非完备打仗。如图2所示,辊缝等分为辊面与板面的实际打仗区域和被油膜完备打仗的区域,这两部分的润滑形式完备不一样[3]。实际打仗区油膜厚度较薄,摩擦因数高;被油膜完备添补的区域,其油膜较厚,摩擦因数小。
在高速轧制过程中,常日压下量达到一定数值,因轧制变形功过大,产生大量的热,这时实际打仗区润滑油膜分裂,事情辊与钢板摩擦产生大量铁粉,从而形成细微的划伤;非打仗区事情辊与钢板不打仗,摩擦较轻,不会产生划伤。
3. 划伤影响成分剖析3.1 实验方案冷轧厂目前有两条酸轧线用于生产高端汽车板,选取实验材料均为DC05,其化学身分见表1。
针对每条酸轧线制订两种不同的方案,1#样板及3#样板的生产工艺流程为:热轧质料—2#酸轧—1#连退;2#样板和4#样板的生产工艺流程为:热轧质料—3#酸轧—2#连退。4张样板的质料厚度、成品厚度和成品宽度分别为3.2,0.7和1445 mm;乳化液浓度(两条酸轧线轧制油均为同一厂家供货)、轧制速率设定见表2。
对经轧制、退火后的汽车外板经带尾取样,剪切成200 mm×200 mm的样板,利用VHX6000超风雅电子显微镜对划伤毛病的尺寸进行丈量剖析。
3.2 实验结果利用电子显微镜对沿轧制方向的牛毛状划伤的深度和高度进行比拟,如图3。选取2个基准面后(基准面选择相对高度/深度较为均匀的区域),针对每个基准面选取5个具有代表性的划伤点,比拟五点均匀值,见表3。
再对4张样板高下表面沿轧制方向的牛毛状划伤的宽度和长度(视野范围内最大的)进行比拟,结果见表4。
3.3 剖析与谈论
牛毛状划伤毛病在2#酸轧及3#酸轧均有发生,但在相同工艺条件下2#酸轧产品状态要好于3#酸轧。2#、3#酸轧利用同厂家、型号基本同等的乳化液,在轧制速率相同、3#酸轧浓度相对较高的情形下,解释3#酸轧乳化液系统对油品的润滑性哀求更高。从轧制速率对毛病的影响来看,轧制速率较高的情形下毛病较重。从乳化液浓度对毛病的影响来看,浓度较低的情形下毛病较重。
4. 结束语冷轧板表面牛毛状划伤为酸轧1~4架轧机造成,高温高压的辊缝下润滑及冷却不敷是产生划伤的紧张缘故原由。3#酸轧较2#酸轧乳化液系统润滑性哀求高,须要提高乳化液S2系统浓度以提高表面质量。表面牛毛状划伤的严重程度随乳化液浓度的提高和轧制速率的降落而有所减轻。减轻牛毛状划伤毛病需酌情提高S2系统乳化液浓度以及降落轧制速率。
文章来源——金属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