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青是鸠山镇焦家庄人,生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腕表、缝纫机、单车被称为百姓生活高档奢侈的“三大件”。
腕表,是百姓财富和身份的象征,技艺高超的修表师也因此风光无限。
“我从1983年开始干这一行,这一干三四十年了,当初学这个还是在集市上看到老修表匠在干,自己感兴趣,就开始自学。
”今年69岁的王占青出身普通农人家庭,从自学开始,后来又当修表学徒,年光时间渐逝,两鬓白发记录了过往岁月里王占青对修表行当的热爱,这条沉默呆板的修表之路他一走便是近40年,一方小桌上各式腕表琳琅满目,冲子、榔头、镊子......繁杂的工具令人眼花缭乱,许多都是陪伴王师傅“征战”了几十年的“老伙伴”。

王师傅的这家修表铺子几经辗转,从闹市区搬到老街,从三四平方米的小铺到如今的两间店面。
在不少同行“收山”时,他仍坚守在修表案桌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方寸间做着世上最细致的活计,记录流逝的岁月。

河南禹州69岁修表匠 雕刻时光三十年 汽车知识

修表是个风雅活,时常在桌前一坐便是一天,修理全在小小表盘中。
从事修表这个行当后,王占青摸索表盘事理,察看犹豫老师傅组装零部件,全身心地投入到钟表天下里,静下心来琢磨、研究,在摸索中逐步积累了丰富的修表履历。
一分耕耘,一分收成。
王占青修表技艺高超,不论是几十元的平价钟表,还是几十万元的名表,他都会费尽心机修理好,不让顾客一趟趟地来回跑,不多花一分冤枉钱。

“修表师除了事情要细心,还要有足够的耐心。
现在,找我修表的顾客近的有邻乡的,远的有从郑州、许昌过来的,也有慕名而来的外省顾客。
”谈起修表收益的问题,王师傅说:“这个行业现在市场不大,收益一样平常,原来镇上有六七个人在干。
如今只有我这一家店了,乐意传承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耐得住性子守得住艰巨是这门老手艺的基本功。

由于常年伏案修理、用放大镜,王占青患上了职业病——颈椎疼痛、视力低落。
然而对付这些病痛他都一笑置之,不愿放下自己的手艺。
“只要有人乐意学,我就免费教,这个老手艺不应该被遗忘,我的眼睛一天能瞥见,我就会一贯修下去,也期待更多年轻人来学习传承修表技艺!
”王占青说。
(徐嘉/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