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能温暖打工人的心
又能温暖打工人的胃?
答案或许便是:隆江猪脚饭
它与木桶饭、黄焖鸡
沙县小吃和兰州拉面一起
被深圳人称为
“深圳快餐五巨子”
1
谁都搞不清楚,除了美食APP上显示的4000多家,深圳还藏着多少家隆江猪脚饭。铁锅后卤猪脚的,有手握祖传卤味配方的隆江人,也有靠着网上自学上手的后厨新秀。
一顿顿口味参差的猪脚饭,喂饱了来来往往多少人。有的人奔波搵食,有的人身家过亿,有的人决然拜别,有的人悄悄扎根。
就像歌里面唱的:聚散自有天注定,不怨天不怨命,但求猪脚共作证。
2
和隆江猪脚饭比起来,木桶饭,只是一位没有故事的同学。
你看到满大街的”湘X木桶饭,一X湘木桶饭……”,请教身旁的湖南伢子时,对方的脸上大概是懵的。
木桶饭的真正归属,现在已经无从查证,最早注册木桶饭的企业,也都分布在广深莞。
这并不妨碍木桶饭,用足量的青辣椒、红辣椒、圆椒、尖椒、小米椒、剁辣椒……成为伢子们的点餐首选。
毕竟湖南人在吃辣上,只有被辣虐得高兴时,才能到达口感的顶峰。
根据统计数据,在深圳的湖南人有350万,居第一,每6个人中就有一枚弗(湖)兰(南)人。
这里不会缺湘菜馆,但要花上不到20块,吃到一份重油重辣、口味不错的烟笋腊肉饭,选择的余地实在很小。
但木桶饭可以!
不管你窝在写字楼,还是蜷在出租屋,下楼走出不到500米,街角巷口总能找到一家XX木桶饭。
运气够好的话,你还能吃到从湘西带过来的烟笋和腊肉。汤汁里带着柏枝熏烤的喷鼻香味,把米饭泡得稀软,就着红尖椒混着笋干和腊肉一起,往嘴里扒拉上几口,真喷鼻香!
不少深圳人对湘菜的认知,都从木桶饭开始。这个在沿海霸蛮成长起来的“野孩子”,代替湖南本帮菜馆,深深扎根在一线城市的市场中。
深圳有好几家叫“一桶天下木桶饭”的餐馆,名字起得十分应景。
任何一家木桶饭小店,菜品都不止湘川口味,多的可达140多种,东南西北的江湖菜,末了都被辣椒归为一统。
木桶饭装的不是饭,是江湖。
反正辣得爽就够了,谁去计较它乡关何处呢。这种不计后果,也未尝不是平庸生活里的快意恩仇。
3
木桶饭忙着一桶江湖时,隔壁的黄焖鸡米饭,只用一道菜,谈笑间就完成了一场草根的逆袭。
事实再一次证明,没有一只鸡,可以逃出广东。
在黄焖领域,鸡能成为天选之女,并非幸运,而是物竞天择的结果。
牛肉、排骨、猪手等,都曾经被逐一黄焖过,但它们对付食材和工艺的哀求,都远远高于鸡肉。
这只鸡的传说发源于山东,经由河南,安徽、江苏这些人口大省,在大江南北开枝散叶。
从大众点评显示来看,深圳关内黄焖鸡米饭餐馆最多的是南山,远高于福田和罗湖。
作为贯穿东西方餐饮界的第一家禽,鸡在中华收拾中的做法,没有上千种也有数百种,但没有一种,能像黄焖鸡一样,彻底攻陷都邑白领的肠胃。
从2015年起,黄焖鸡米饭在门店数量和搜索量上,常常和沙县不分高下。
大概黄焖鸡的口味未必有多好吃,但胜在安全稳妥,踩雷的可能性不大。选择困难症患者,不吃肉不舒畅星人,都可以闭着眼睛去点餐。
中午12点过后,敲完一段代码的程序员,改了第20稿方案的乙方小白,刚结束冗长会议的小主管,从四面八方的楼里,搜集到一张腿都支不稳的大略单纯餐桌上。
锅底的油滋滋啦啦地还在翻滚,开释着一只鸡末了的激情亲切。喷鼻香菇混着酱料和肉的喷鼻香气,在空气中飘荡。咬一口浸满酱汁的喷鼻香菇,仰起脖子呼出口热气,就像吐出了格子间的躁郁。
4
在中华大地上,沙县小吃是快餐江湖中当之无愧的大哥。
如果店主们爱讲故事,他们卖出的飘喷鼻香拌面,连起来大概可以绕地球10圈。
打开外卖APP,搜索显示深圳地区内,沙县小吃的数量大约是3000多家。它们的覆盖区域,以城中村落最为密集。
一条不敷50米的村落巷,同时存在两家沙县小吃,那不是盲目竞争,那是食客们用嘴投票的结果。
如果你的人为转交给房东后已经所剩无几。那么沙县,是避免“吃土”的最佳选择。不到10块钱,就能来一盅老火靓汤,加一份6块钱的拌面或者5块钱的蒸饺,妥妥一顿荤素均匀的午餐或晚餐。
可能很多时候,拌面是坨的,蒸饺的表皮有点硬。
别怕,没有花生酱办理不了的问题。
一碟弗成,可以再来一碟。
蘸足了酱的时候,面条嚼起来也算醇喷鼻香劲道。蒸饺在嘴里也是馅鲜肉美。
沙县小吃店里,没有后厨做不了的快餐。
秉持“兼容并包”的精神,沙县小吃餐牌的丰富程度,令人咂舌。走入个中,就像初涉武林的毛头小子,误闯进少林寺的藏经阁,不由得发出一声:
天下快餐绝学,尽归于此。
沙县本地特色小吃,以及南饭北面。在这里都只是基本配置。
黄焖鸡、猪脚饭、酸辣粉、炒牛河,炸酱面、水饺……来自五湖四海的群英,都能在一家小店里荟萃。
吸纳只是低级阶段,领悟才是至高境界。
当老北京的炸酱,配上天府之国的麻辣烫,那便是别具风情的炸酱麻辣烫,在讲求强强联姻的沙县小店,这不过是万花丛中最普通的那一朵。
很多食品,和你眷恋的味道,可能已经相差甚远。但你总能在这里,找到最为附近的那一款。
面对这些改良版小吃,内心在哭笑不得的时候,唇舌又能在一口热汤里,尝到了似曾相识的温暖。
5
江湖盛传,不管哪个城市,沙县小吃阁下必定会有一家兰州拉面。
从美食APP显示数据来看。深圳市内兰州拉面餐馆的数量有3000多家。
在这座米饭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沿海城市里,兰州牛肉拉面也有一席之地。
一位非常挑剔的兰州朋友见告我,在深圳,他吃到的兰州拉面,多数都能算得上隧道,即便它们并非来自兰州。
这须要感谢青海化隆公民,在兰州以外的全国各地,九成“兰州牛肉拉面”店都由青海人所开,个中70%是化隆人在经营。
他们带着面团,走下青藏高原、跨过黄河、经由江汉平原,一起来到南海之滨,
日复一日,在案板和铁锅间摆荡双臂。醒面、跐面、溜面、出条、做成面棒,双手拉伸并折半3到7次,拉出大宽、韮叶、二细、毛细等形状、粗细不同的面条。
在沸腾的铁锅中稍煮少焉,捞起放入清汤。撒上数片薄如蝉翼的牛肉。佐以翠绿的蒜苗。再淋上一勺油泼辣子,拿起桌边的生蒜,剥上几瓣。就着爽口小菜,捞起一筷头拉面,就着热汤从喉咙滑到胃里。
那些横跨大半个中国的乡愁,在这里得到短暂的抚慰。
兰州人常常怀念那样的清晨:街边的牛肉面馆里烟气环抱,走进去喊上一声“师傅,一个二细,辣子多些”。
无论贫富贵贱,等量齐观地蹲在马路牙子或马扎子上,就着大汗淋漓的红油辣椒,吞下那碗热面。
42岁的深圳,风华正茂。这座“青年景长型城市”既以发展速率和质量见称,也让年轻人自由享受生活,快餐与人、与地的关系,都要比其他地域紧密的多。
潮菜隆江猪脚、湘菜木桶饭、鲁菜黄焖鸡、福建沙县小吃、兰州拉面,快餐届的五足大力,正好映渲染深圳的原谅。
这些快餐小店像野草一样平常,绝不起眼地存在于繁华之中,却也能凭着一脚一步的付出,在城市扎下了根,乃至“称霸一方”。
那些曾经或者现在吃着这些快餐的深圳人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来到深圳的初心,何尝不是要踏踏实实,闯出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