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能源车型正处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阶段,仅去年全国就有新能源品牌149个,推出的全新车型超过70款,还不包括改款升级等车型,这样的激烈竞争放眼环球也是独此一家。

当然,这样充满活力的市场,一方面能够充分发挥市场的浸染,达到充分竞争、良好劣汰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近期的车市存在一定的混乱。
比如,在149个新能源品牌中,去年销量不敷百辆的就有32个,而不超过500辆的品牌多达49个,占到三分之一。

新能源售后传统汽修店终于要上场了 汽车知识

而去年514万新能源车销量存在非常明显的头部效应,除比亚迪占到30%的销量外,其他品牌市占率均为个位数,即便是特斯拉这样的明星品牌,占比也只有8%,而蔚小理等一众新势力仅为2%多,更不用谈乃至有些传统合伙品牌占比不到1%。

百花齐放固然是好事,但繁杂的车型也让消费者后期维保困难重重。
暂且不谈某些品牌被劣汰后车辆保障,仅浩瀚车型的维保配件供应链是否能跟得上,便是一个大问题。

目前车辆配件紧张来源不外乎下线件、原厂件、品牌件、拆车件几种类型,来源渠道既有合法合规,也有不能明说的各种潜规则。

与传统燃油车不同,新能源车维保配件来源紧张有两个不同。
首先便是车型浩瀚、淘汰率快,导致某些车型配件无论是产能,还是跟进品牌件厂商,都不愿投入生产研发用度在一些非标配件上。

举个例子,桑塔纳曾经一统江湖,无论在全国的任何一个城市任何一个汽修店,总能找到须要的配件,这便是车辆保有量大的好处。
小众新能源车情形正好相反。
当某一款配件找不到下线件、原厂件时,品牌件厂商也每每会因保有量小未跟进生产。
进入官方维修渠道成为唯一的选择。

然而,对付新能源主机厂来说,售后渠道的培植并未知足目前需求。
一些主机厂,即便是在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售后做事中央也仅有为数不多的几家门店,而在浩瀚新一线城市数量更少,远远不能知足现有需求。

笔者预判,在供需失落衡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新能源配件渠道培植势必会提速。
路径可以直接参考燃油车时期,开放是趋势,配件也要百家争鸣。
在这波厮杀之后,胜出的主机厂就会腾脱手来把售后做上去。
售后质量的好坏,注定是第二波沙场上主机厂取胜的法宝。

40万汽修店、百万汽修人只需稍加强化妆备,就能吃下新能源这块市场。
体系外汽修店真正上场的时候很快就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