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
通讯员 摄

编者按

谷里有乾坤丨中国动力谷牵引株洲城 汽车知识

随着美国“硅谷”的涌现,高科技家当聚拢的“谷”在世界各地着花结果,巨大的技能、人才、成本的聚拢和辐射效应令人叹为不雅观止。
近年来,湖湘大地呈现出一批优“谷”,在高端技能、市场竞争、家当辐射等方面的带动浸染日益显著。

为欢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展现我省开放创新高地培植繁荣景象,从本日起,湖南日报推出“‘谷’里有乾坤——开放创新高地三湘行”系列宣布,集中展示我省各地高科技家当聚拢区集智成“谷”、聚业成“谷”、聚链成“谷”的丰硕成果,挖掘其独特的履历和做法。
敬请关注!

湖南日报全媒体 李永亮 罗毅

通讯员 易士强 张弥郁

数字说“谷”

2013年,株洲提出计策构想:以转办法、调构造为宗旨,以最前辈的机车牵引引擎、最强大的航空动力引擎和最环保的汽车动力引擎为家当核心标志,打造“中国动力谷”。

唐剑华 摄

9年求变谋新,“中国动力谷”引领株洲建立当代家当体系,成为株洲推进高端制造业发展、打造制造强市、实现家当报国的主要抓手。
“中国动力谷”10大家当产值占株洲工业比重达78%以上,挺起株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脊梁。

步入新发展阶段,株洲坚持“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思路,打造“中国动力谷”升级版,造就制造名城、培植幸福株洲。
力争到2025年,“中国动力谷”家当规模上万亿台阶,轨道交通家当集群规模过2000亿元,新造就3个以上千亿家当集群。

探“谷”

3月的株洲,春光浪漫。
城西北、株洲湘潭接壤处,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草木复苏、新芽冒头。

唐剑华 摄

3月16日,湖南精益传动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文在朋友圈写道:“公司参与的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操持项目《电动汽车动力总成设计与优化工业软件》正式启动,向环球一流机电一体化开放性仿真剖析平台目标迈进。

湖南精益传动2021年1月入驻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
一年裂变,其研发的齿轮传动剖析软件可与国外同类产品PK,快速抢占全国市场20%。
“今年,我们要全面赶超国外主流的综合性传动软件。
”王文说。

一叶知春。
在“中国动力谷”核心区株洲高新区,像精益传动这样的在孵企业(团队)多达1500家。

更为广阔的株洲地域上,孵化、壮大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38家,总数在全国排名第26位、全省排名第2位。

创新驱动,动力澎湃。
2021年,株洲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20.26亿元,较上年增长8.3%;两年均匀增长6.2%,居全省第1位。

“中国动力谷”,正牵引株洲向更高质量发展迈进。

破解时期之问的“株洲答案”

——“试验田”育出城市新名片

春意正浓,新技能与草木一同在株洲枝繁叶茂。

唐剑华 摄

湖南玥昇杰科技有限任务公司的10余名80后博士,从玉米中提取质料,经技能处理变成聚酸乳,做成医用口罩。
口罩原材料紧张来自石油的局势改变;

株洲麦格米特电气有限任务公司的技能专家,占领涡旋压缩机产品技能,我国压缩机“卡脖子”难题办理……

株洲市科技局统计显示,到2021年年底,株洲高新技能企业超900家,较2017年增长211%。
今年2月,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发布《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1》,株洲在72个创新型城市中排名第37位。

潮涌春城溯源头,人们遥指“动力谷”。

“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是‘中国动力谷’源头活水。
”株洲高新区家当发展局局长周琦说。

上世纪90年代,国家计策布局在各地成立国家高新区,集中资源、区域上风,形成高新技能核心竞争力。

1992年景立的株洲高新区,是第一批国家高新区之一。
到2012年,经20年跨加倍展,株洲高新区大批高新技能呈现,成为株洲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极。

迈入第三个10年景长阶段,株洲高新区面临时期之问:前路在哪?

传统的卖地、卖厂房难以为继。
株洲高新区决策层认为,聚焦家当上风,突出科技创新,才是长久之计。

深入调研,方向敲定:充分发挥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三大动力家当的传统上风,提速创新驱动,加快培植动力领域研发、生产的高新技能家当集聚区,打造业态光鲜、实力轶群的“中国动力谷”。

“中国动力谷”观点提出后,社会反响强烈,很快上升为株洲市的发展计策。

“打造‘中国动力谷’,必须有一个示范载体。
”周琦回顾,株洲高新区当即在株洲与湘潭交界处腾出一块3300亩的地皮作“试验田”,培植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

风樯动,起宏图。

荒坡、菜地被推平,100万平方米研发中央、标准厂房等拔地而起。

人才公寓、酒店等配套举动步伐快速跟进。
为给企业、人才创造良好环境,还特地挖出面积达1平方公里的万丰湖。

但这块“试验田”并不好种。

作为要地本地非省会城市,株洲吸引高新企业和顶级人才碰着瓶颈。
从美国回来的周琦被委以重任:“我们就想通过举办一个外洋专家论坛,打开局势。
我们费尽心机弄到一份外洋专家名单,一个个打电话,末了来了20多名专家。
”论坛举办大得胜利,“中国动力谷”就此叫响。

2015年8月31日,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开园。
谭铁牛、刘友梅等6位院士受聘为创业导师,为园区创新创业核心领域供应辅导。

悄然间,工业株洲向天下递出崭新名片——“中国动力谷”。

动力家当奋勇前行,上风家当紧跟齐上

——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因“谷”而强

在株洲高新区动力谷创新创业做事中央,看到一份亮眼“成绩单”:2021年,该中央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71家、高新技能企业57家。

放眼海内业界,株洲菲斯罗克光电技能有限公司的发展令人称道。
该公司2016年进驻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仅经5年孵化,便节制核心技能,成为我国最大的光纤陀螺及组件供应商,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于荒漠中崛起,在探索中臻于至善。
株洲高新区在“育苗”“引苗”“护苗”等方面形成系统编制机制,造就一批又一批高新技能企业。

湖南世鑫新材料有限公司转化一个高科技项目“碳陶制动盘”,由于无法开展新产品运用推广,一贯打不开市场。

2016年,世鑫新材迁入株洲。
株洲市区两级紧张卖力人热心牵线,当年就匆匆成该公司和中车株机成立试用科研项目。
1年半后,研发职员成功办理“碳陶制动盘”多项关键技能,冲破德、日等对高速列车制动盘的垄断。

搭建开放式创新平台,联合高下游共同研发,生物多肽库、高性能靶材、碳化硅牵引逆变器等前端科技成果在“中国动力谷”加速转化。

三大动力家当奋勇向前,其他上风家当紧跟齐上,株洲在全部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拥有37个,是全省工业门类最完好的市州,工业“比较上风”升级为“整体上风”。

2021年,株洲前辈制造业综合实力跻身全国第42位,拥有前辈轨道交通装备、航空动力两大天下级家当集群,全省唯一。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经济下行等多重背景下,株洲规模工业增加值不降稳升。
2021年,株洲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1.7%,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均匀增速2.1个、3.3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省第二、一类市州首位。

今年2月,工信部公示2021年度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州)拟入选推举名单,株洲成为全国10个拟入选市(州)之一,系湖南唯一入选市(州)。

“中国动力谷”声名鹊起,与安徽声谷、湖北光谷、江西稀金谷、河南冷谷并称中国腹地新五“谷”。

以“谷”强工、以“谷”兴市

——构建当代家当体系,加速造就制造名城

东风十里花满“谷”。

近日,由中车株机公司研制的首列商用磁浮3.0列车,完成干系动态试验和系统联调联试。
这是我国拥有完备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列商用磁浮列车,多项技能实现全新打破,补充国际空缺。

3月11日,我国首款油电稠浊动力通用飞机在株洲试飞成功。
飞机搭载海内首套航空稠浊电推进系统,由中国航发608所联合干系机构研制。

在“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上发力,持续打造中国动力谷,株洲迸发出强大的领跑力量。
2021年,株洲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20.26亿元,较上年增长8.3%;两年均匀增长6.2%,居全省第1位。

高质量发展之路没有终点,只有不断迭代的新出发点。

“十四五”开篇谋局,株洲提出造就制造名城、培植幸福株洲,奋力谱写当代化新株洲壮美篇章。

株洲市委布告曹慧泉向先容:“制造名城,便是提升硬实力,在全省打造‘三个高地’上当先锋打头阵,打造‘中国动力谷’升级版,把株洲培植成动力之城、创新之城、开放之城。

瞄准国际领先、海内一流的制造强市目标,“中国动力谷”升级版聚焦上风家当,锻长板、补短板,构建“3(轨道交通、航空动力、前辈硬质材料)+3(电子信息、新能源装备、汽车与零部件)+2(一批传统家当、一批未来家当)”的当代家当体系,形成天下级、国家级、区域级家当集群梯度发展格局,全面提升株洲制造业的发展能级和水平。

以“谷”强工、以“谷”兴市。

未来5年,株洲将打造国际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家当集群,建成天下一流的中小航空发动机家当集群,力争新增2至3个千亿元家当集群,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70%,对外贸易依存度提高到15%,经济总量迈上5000亿元台阶。

里手说“谷”

创新机制

为动力谷增加“动力”

株洲动力谷发展研究中央主任 付书地

株洲聚焦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三大上风家当,通过集群发展、创新驱动,全力打造“中国动力谷”,有力推动了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九载励精图治,“中国动力谷”呈现三大特点。
一是动力元素丰满。
轨道交通牵引动力,涵盖高铁、普铁、地铁、磁浮以及货色重载,品类完好,引领天下;中小航空发动机,不仅造诣共和国航空动力第一台国之重器,更形成涡浆、涡轴、涡扇、涡喷系列型号产品,奠定国家级家当集群基石;锂电、风电、氢能创新发展,新潮动力赋能株洲。
二是动力生态强劲。
株洲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超过3%,长期位居全省市州第一;全市多类创新平台538个,城市创新能力位列全国百强。
三是开放业态抢眼。
眼里盯着天下一流,脚下立足自主创新,手中攥紧知识产权,引进来、走出去,以开放引发活力,以活力涵养业态,风顺帆扬,行稳致远。

“中国动力谷”向前更进一步,仍须在科技创新寻求更大打破。
但摆在面前的现实是,深处要地本地,不靠海、不沿边,株洲在人才引进、技能创新等方面,吸附能力受限。
在此背景下,唯有扬长避短,率先在制度、机制上创新,将迈上一条通途。

株洲工业60余年跌宕前行,厂所结合有力推动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前辈硬质材料等上风家当的集聚发展、做大做强。
连续发挥传统的厂所结合上风,环绕家当链支配创新链,环绕创新链布局家当链,构建良好家当生态,加快打造天下级家当集群,株洲大有作为。

株洲去年在长沙凯乐微谷家当园挂牌首个“科创飞地”。
这种打破地理局限,异地研发孵化,驻地招才引智的办法,让株洲找到了适宜自身的科技创新发展新路子。
基于当下的实际家当布局和发展,端出一套“株洲版”“科创飞地”履行方案,将有力推动科研成果在株洲落地转化。

持续打造“中国动力谷”,必须审时度势,对症下药,敢闯、善创、实干。
只有这样,才能朝着“三高四新”计策定位和义务任务,发奋图强、奋勇前行。

原载《湖南日报》(2022年3月23日05版)

#谷里有乾坤#

[编辑:王姚冰]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