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前童古镇的人大多数都姓童,它既是美丽的小村庄,也是游客们值得一去的最佳旅游景点。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进去看看吧!
刚进门就闻到一股诱人的香味,原来是人们在吃“前童三宝”呢!“前童三宝”分为香干、油豆腐、白豆腐。我吵着让我妈妈买给我吃,果然,椒盐豆腐一咬,外脆里嫩,卤香干也很美味,“前童三宝”果然名不虚传。
我们还去参观了民俗博物馆,里面展览的大多是那边民间常用的生活物品和新娘出嫁后的婚礼习俗,如常用的化妆台、洗澡盆、饭盒等。那边展现的物品大多都已经破旧掉漆,可见前童古镇的历史真的很久远。
用过午饭后,我们去看了以前的一种交通工具花轿。它做工精细,甚至把花轿上雕刻的小人物的五官都雕得栩栩如生,像活了一样。花轿一眼看上去有五层,一层比一层高,一层比一层小,到最顶端只有一位“财神爷”站在那边了。前童的工匠可真是厉害呀!
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喂鱼了。爸爸给我买了一包鱼食,鱼食呈圆球形,浅棕色的。一条条小金鱼正在抬头看着我和我手中的鱼食,仿佛在说;“善良的人们啊!给我吃一点东西吧!求求你了!”看着饥饿难耐的金鱼,我就开始扔鱼食了,先扔下去十几粒,它们就开始争鱼食。我又扔下去好几十粒,鱼儿们便悠闲地吃起鱼食来,看到这幅场景我心里感到很欣慰。
前童古镇真是美丽啊!以后我不会忘记这美丽的景色的!
篇二:碎雨拂过,那个古镇——游前童古镇记
晶莹的雨珠依附在灰色的车窗上,渐渐地霸占了整个视野。车子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奔波,终于在一小镇的入口处减缓了它前行的速度。推开车门,鞋子在正下方的水坑与大地充分接触,抬首“前童”两个大字映入双眸。
撑一柄伞,沿着渗存着青苔的啡灰色的石板小路,一侧是乳白清色的溪水。雨滴从半空划过一道弧线融于溪水中,点画出圈圈涟漪。一尾白色的鲤鱼缀着片片金色,在溪间欢快地穿梭着,时不时探出水面,露出鹅黄色的头顶。
沿街即是一些古老的房子,深褐红色的木头被劈成长方形状,又组成了一栋栋古色古香的楼房。更有一些青砖绿瓦的屋子,这些屋子大多低矮,有些用原造型翻新了一遍,可能是因为安全原因。不过,却没有褪去岁月的痕迹,那些青砖上带有条条裂痕向游客诉说着他们那个年代的难忘过往……
“叮咚——叮咚——”卖麦芽糖的老人挑着木黄色的扁担,扁担的两头分别挂着两个箩筐,筐上则盛放着大块乳白色的糖块。据父亲说,这是他们那个年代最常见的零食,可以用一些塑料、废弃的铁器等东西换购,但现在已经是非常少见了。父亲说着,嘴角微微上翘,似乎沉浸在了童年的那些甜蜜时光。买了一块尝鲜,却说平时也吃过一两次,但这次的感觉似乎更好。摊主在麦芽糖内加入了薄荷,所以当糖块融入口腔时,舌尖还残存着一丝沁凉。
含着糖块,踱步向前,各种美食小吃的香味似纤线一般,勾惑着人的思绪。豆腐的香软,豆干的甜辣,麦饼的朴香,玉米的甜糯,都在口腔内一一而过。闻着香味,顺着人流,迈着步伐,进入了一间小楼。楼内陈列着许多未曾见过的工具,或许是那个年代特有的标志,有些依稀还能从现代工具中看出些许影子,有些却是陌生得无法去记忆。古人的生活从脑海间掠过,上演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仿佛看见刻苦的书生奋笔疾书,听见迎新的锁呐吹响,闻着喜宴所飘出的美食佳肴的香味。更有一对新人在那红烛下轻言蜜语,铃笑声传满堂……
步出小楼,又至“丞相府”。
陈旧的屋子掩盖住了岁月的光辉,需待人慢慢品味。听说明代时有位嫌恶当时社会黑暗而隐退的丞相曾在这住过,也许“丞相府”就此得名的吧。进屋就能看见,屋子的正央摆着三把椅子,椅背上亦是一块大理石。两块虽同是大理石,但经予人的感觉却各有千秋。中间的大理石的底色是肉黄色的,褐色与灰色,以及青色的条纹穿插其上,就像是一幅日出图。而另一块则是白底,灰青色的纹理相映成趣,亦是幅山水画。右侧陈列着一顶轿子,红底金边,甚是气派,这即是“状元轿”。不经意间抬首,目光停贮于横梁间,一段段精致的雕花映入眼帘。虽相隔几米,不甚清晰,但复杂的结构似乎能让人看见古代工匠佝偻着背,小心翼翼地雕刻着,又对自己的作品满意地笑着……经过时间流水的冲刷,木雕已褪去原有的漆,却因此更具岁月的风味。
迈出石槛门坎,踏石板幽径,水滴在青石处留下斑驳花纹,轻纱似的雨弥留在古镇上空,温柔地包裹着古镇,保护着古镇的岁月香气。
撑着一柄伞,离古镇远去,雨雾慢慢模糊了那背影……
以上就是小编给您带来的游前童古镇作文-描写前童古镇的作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更多指南,请继续关注美德网写景作文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