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杭州一名保安与外卖骑手发生冲突,因外卖骑部下跪而引发广泛关注。

类似事宜屡有发生,折射出行为边界、基层管理、平台规则等深层次问题。
畅通配送“末了100米”,共建“骑手友好社区”,仍需进一步推动制度培植。

保安与外卖骑手发生冲突背后折射哪些深层次问题 汽车知识

冲突又起

12日,杭州绿城西溪世纪中央一名保安与外卖骑手发生冲突,网络流传一张黄衣骑部下跪的照片,部分外卖职员哀求物业现场“道歉”。

一名参与声援的外卖员见告:“看到外卖员下跪的照片,我就过来了。
虽然不认识当事人,但看到这一幕以为很心伤。

13日,多名外卖员说,此前该园区不能骑车进入,现在则可骑入。
西溪世纪中央园区一名物业职员表示,目前他们对付外卖职员“只提醒,不强行拦”。

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区分局发布通报称:8月12日中午,某外卖平台一男性外卖骑手王某某在我区西溪世纪中央园区送外卖过程中将栏杆踩歪,被园区保安拦下,该外卖员因担心影响其他订单派送遂下跪,后引发现场职员聚拢。
属地派出所接警后立即出警赴现场处置,对涉事职员依法开展调查,后续将依据调查情形依法处理。

美团方面表示,冲突发生后,美团第一韶光叮嘱消磨专员前往现场帮忙骑手小哥处理冲突,并为其向物业支付围栏维修用度。
对付这次冲突中骑手可能遭遇的不公道对待问题,将根据骑手小哥的诉求供应各种相应声援。

只管事宜前因后果仍有待进一步调查,但这一有时势宜再次将外卖小哥与保安职员的抵牾暴露在公共视线之中。

“新华视点”梳理发现,类似抵牾并不鲜见。
在此前警方通报事宜中,有多起外卖小哥与保安职员发生争执进而引发肢体冲突,乃至导致伤亡的事宜。

不少外卖小哥向表示,自己曾被保安一次次奉告或呵斥,“外卖车不能进”。

一名外卖小哥称,某小区保安不许可外卖车进入,之后他骑平衡车去送单,出来后被保安拔掉车钥匙,冲动下敲坏桌子,引发冲突。
终极他赔了物业300元了事,还因配送超时被扣了钱。

与此同时,作为社区安全“守门人”,不少保安与物业管理职员也颇感无奈。

北京丰台某小区一名物业经理说:“有些业主希望我们放松管理;有些业主则认为,骑手不登记进入小区,骑着电动车穿行,会增加安全隐患,哀求加强管理。
物业保安也是旁边难堪。
”一名保安说:“之前有外卖骑手车速过快撞倒业主,不给进也是为了业主的安全着想。

保安李师傅说,曾有业主投诉外卖员随便进出小区;部分外卖小哥乱停乱放电动车,早晚高峰时业主也有见地;还有一些外卖小哥会跨栏、强行闯入,“我们的事情也不好做”。

抵牾背后

多次冲突暴露出外卖配送的“末了100米”难题。
不少受访人士认为,抵牾背后,是保安职员与外卖小哥分别承受的系统压力,一些问题应进一步厘清。

不少物业职员表示,他们也理解外卖小哥不随意马虎,但小区有干系规定,禁止骑行旨在保障老人、儿童的安全。

那么,物业及保安是否有权对外卖小哥做出限定性规定?

北京盈科(杭州)状师事务所状师甘海滨说,小区业主对小区公共区域具有物权。
外卖员能否进入小区,应由业主大会或业主委员会根据小区实际情形、业主张愿及物业管理须要进行谈论并作出决议。
如果骑手造成物业举动步伐破坏,可协商赔偿,但不应直接罚款。

浙江省消保委网络消费委员会委员、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央主任曹磊表示,保安要掩护安全秩序,而外卖员则要追求效率,两者随意马虎产生抵牾。
部分保安自恃节制看门的“权力”,随意马虎表现得更为强势。

甘海滨说,如果保安在实行小区管理规定时,采纳造孽手段,或利用暴力、侮辱性办法阻挡外卖小哥进入小区,则构成对权力的滥用。

外卖小哥与保安、物业管理职员的抵牾背后,平台经济下劳动者面临的压力与权柄困境也不容忽略。

5月1日,在山东省滕州市善国路,一名外卖小哥为顾客送餐。
新华社发(李志军摄)

1小时、45分钟、30分钟……近年来,外卖平台配送速率不断提升。
此前,有外卖平台在北京地区上线“15分钟极速达”做事,并向用户承诺“每超时1分钟赔2元红包,10元封顶”。

“您有一个订单还有5分钟超时”。
这是让外卖小哥们最有压力的瞬间。

一名外卖骑手说,超时每每是因外界成分,而非骑手故意为之。
比如,在午餐高峰期,一些商业体电梯繁忙,一上一下耗时很长;一些小区禁止骑车进入,骑手不得不走进去。
然而,通过平台申说,情由每每被驳回。

“耽搁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可能变成罚款和投诉。
”有外卖骑腕表现,前几日跑的一单19元,因超时15分钟,被平台扣了8.5元。
多名外卖小哥反响,大部分单子每单仅挣几元钱,而配送的“末了100米”却面临多种阻碍,平台应予以合理考量。

难题待解

如何更好破解难题,畅通外卖配送的“末了100米”?

受访专家认为,不应大略为此类事宜“贴标签”,推进制度培植是办理问题的关键,应推动更多主体参与,共同协商,寻求培植性的办理方案。

甘海滨建议,应进一步完善街道、社区、写字楼等重点配送区域的基层管理。
通过集体协商,明确行为守则。
同时,制订更有效率的外来职员登记制度,通过人性化设置临时停车区、送餐柜等举动步伐,减少不必要的冲突。

理解到,已有平台和部分街道、社区互助,探索平衡效率与安全的更优解。

据不完备统计,已有十几个城市建立超过100个“骑手友好社区”,为骑手开通出入绿色通道、划定专用停车区、培植骑手驿站等。
在美团骑手App里,对应的小区舆图也进行了更新,骑手可更方便地查询小区出入口和楼号。

3月15日在杭州市拱墅区祥符街道阮家桥社区城西银泰城广场拍摄的“小哥驿站”。
新华社 黄宗治 摄

7月,同样是在杭州,“小哥码”正式推出。
骑手得到专属电子通畅证后,在一些小区扫码就能进入,找楼也更方便。
有小哥反馈,现在扫码进门只要十几秒,送单更快超时更少。

也有一些地方的物业采纳了“换乘方案”。
如在安徽省宿州市某小区,物业公司专门购置自行车放置在小区紧张出入口,供应给外卖员、快递员“换乘”。

2023年11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安歇和劳动报酬权柄保障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规则公示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柄掩护做事指南》,为外卖骑手等群体系上保障的“安全带”。
指南提出,平台企业要建立健全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常态化沟通机制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申说机制,畅通线上和线下沟通渠道。

多名外卖员表示,希望平台更多关注配送“末了100米”的繁芜情形,利用智能算法,优化赏罚机制与配送路线,减少因韶光紧迫导致的冲突。
对因“门难进”导致的超时罚款,设立更畅通的申说渠道。

此外,曹磊等受访人士建议,加强对外卖小哥的安全培训,优化意外事宜应对保障。
勾引物业公司完善管理方案,对保安职员加强做事意识、沟通技巧等培训。
“多一些换位思考,多一些相互理解。
外卖小哥和保安职员都值得被更有温度地对待。

转自:新华社

:张璇、舒静

来源: 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