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江南皮革厂倒闭了”的故事或容许以划上句号了。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8月8日《温州》12版刊登的一则公告创造,署名浙江江南皮革有限公司管理人称,面向公司债权人,对其破产财产履行二次分配,本次分配为末了分配。

温州江南皮革厂倒闭故事尾声登报找债主处置最后资产 休闲娱乐

2011年,该公法律人代表黄鹤跑路,至今着落不明。
但在2013年,黄鹤溘然成为名人——全国多地卖皮包的地摊商贩都在循环播放一段“江南皮革厂厂长黄鹤携巨款带人跑路”的录音招揽买卖:

“浙江温州,浙江温州,最大皮革厂,江南皮革厂倒闭了……我们没有办法,拿着钱包抵人为。
原价都是三百多、二百多、一百多的钱包,通通二十块,通通二十块……”

这段录音一度成为2013年的网络盛行语,被网友戏称为“黄鹤体”或“黄鹤录音”。
至今,网上仍可搜到以此段骂词为歌词的网络歌曲《江南皮革厂倒闭了》。

当时,面对该杜撰的荒诞段子,全国浩瀚温州贩子曾集体维权,向多地政府部门举报此诋毁行为。
此后,干系商贩受到行政惩罚。

“江南皮革厂”登报处置末了的资产

8月8日《温州》12版的公告称,面向的公告人系(2011)温龙商破字第1号浙江江南皮革有限公司债权人。
《浙江江南皮革有限公司破产清算再次分配方案》已于2018年5月12日经债权人委员会全体成员表决通过,并于2018年7月18日经温州市龙湾区公民法院(2011)温龙商破字第1-7号民事裁定书裁定认可,现根据《中华公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一百一十六条之规定,由管理人实行,对该公司破产财产履行二次分配,本次分配为末了分配。

公告称,二次分配将于2018年8月10日开始履行,由管理人根据各债权人供应的银行账号以银行转账办法支付。
末了分配的破产财产分配额为公民币6338292.36元,参与分配均为普通债权,债权总额为234033691.5元。
对二次分配中债权人未受领的破产财产分配额,管理人将予以提存。
债权人自本次公告之日起满二个月仍不领取的,视为放弃受领分配的权利,管理人或人民法院将提存的分配额分配给其他债权人。

这意味着,即便在《江南皮革厂倒闭了》网络神曲爆红期间,“厂长跑路”的“江南皮革厂”仍在依照法定破产程序,将剩余资产用以偿还债务。

公法律人溘然消逝,工人人为妥善发放

澎湃新闻查询创造,“江南皮革厂”全称浙江江南皮革有限公司,2002年在温州设立,位于温州市龙湾区,投资方为温州江南控股集团,董事长黄作兴,做阀门起身。
投产后,江南控股集团占皮革厂50%股份,黄作兴将工厂交给其侄子黄鹤管理经营。
黄鹤拥有工厂10%股份,系法人代表。

资料显示,投产开始,江南皮革有限公司一贯经营良好,一度成为当地有名皮革企业。
2010年实现发卖额3.41亿元,利润3425万元。
当年还在台州临海开了新厂,两家工厂的产值合计达5亿。

值得把稳的是,即便在买卖最为红火的时候,浙江江南皮革有限公司也从未生产过成品皮包,其主营项目为PU合成革制造,合成革质料发卖。

良好的经营状况持续到2011年厂长黄鹤跑路。
在一些媒体上,黄鹤被称为“温州跑路老板第一人”。

至于黄鹤跑路的缘故原由,坊间传言是他欠了巨额赌债无法偿还。
因其人至今着落不明,这至今仍是个谜。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据钱江宣布,之后,黄作兴给侄子还掉了部分债务。
当时,黄作兴一共拿出了近1.3亿元,偿还了工厂的包管款和工人人为。
江南皮革厂随之破产清算,这个曾经的温州品牌不复存在。

澎湃新闻从温州有关部门获悉,在债务偿还期间,当地干系部门主动参与了对接折衷,确保员工人为妥善发放。
因处置得当,温州从未涌现黄鹤跑路后员工拿产品抵人为的情形。
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温州,“黄鹤跑路”的浙江江南皮革有限公司之后进入破产清算,这也仅仅是一起普通的企业破产事宜。

三无产品借“神曲”上位,温商集体维权

黄鹤一去不复返,他的传说却仍在江湖流传。
2013年,失落踪两年多的“江南皮革厂厂长黄鹤”溘然成了地摊上大红人。

当时,全国多地卖皮包的地摊商家都在循环播放一段黄鹤携巨款带人跑路的录音招揽买卖。

该词最早的利用者已不可考,但可以确定的是,黄鹤大红之后,一些卖假皮具的不法商贩将其作为了一次商机,并逐渐将其变成了一种地摊发卖模式,从最早的一辆推车、一两张大海报开始,逐步升级为录音版、配乐版,“黄鹤的小姨子”等内容也是后来凭空加进去的。

由于广告词过于直白刺激,很多市民在经由时,每每会停下脚步看一看地摊上的皮包,向老板打听黄鹤跑路的事是不是真的。
而这些摊位上售卖的皮包牌子很杂,丝毫看不到“江南皮革”有关字样,也没有包装、质量卡等,险些是三无产品。

后来,该曲通过网络传播不断被重新演绎,逐渐成为了现在网友耳熟能详的网络神曲《江南皮革厂倒闭了》。

无节制的诋毁和山寨品泛滥,激怒了温州贩子群体,面对污名化,温商们决定为自己“正名”。

澎湃新闻查询公开宣布创造,2013年10月中旬开始,数百名四川温商在四川温州商会的支持下集体维权,网络证据并向当地工商、城管、公安等部门举报,哀求打击以“黄鹤录音”诋毁温商办法叫卖商品的行为。
对此,干系地区政府部门进行了多次联合司法,并查获多名用“黄鹤录音”叫卖的商贩。
经工商部门摸排查证,这些摊贩与“黄鹤”毫无关系,录音只是推销手段,所售皮具也非温州产品,均为从当地进货商批发的“三无”产品。
因发卖“三无”产品、虚假宣扬,干系商贩先后被司法机关给予了行政惩罚。

同时,四川温州商会还向全国各地温州商会和温籍企业家倡议,制止“抹黑形象”行为。
该倡议随后得到多省市温州商会相应,并进行联合维权。

宣布称,温州总商会当时表态,支持温商的“正名”行为,并将全力为外省温州商会维权供应帮助。

温州贩子的该次集体维权,被网友称为温商证明自己诚信经营的“网络之火”,亦称温商诚信的“第四把火”。

1987年,5000多双产自温州的劣质皮鞋在杭州市中央的武林广场被集中销毁。
这是温州的“耻辱之火”;1999年8月8日,奥康集团带着“中国真皮鞋王”光环回到1987年“耻辱之火”的燃烧地——杭州武林广场,点燃“雪恨之火”,把仿冒该公司的2万只鞋盒与2000多双鞋点燃;2007年,为纪念“温州诚信日”履行五周年,温州人同样在杭州武林广场的“诚信之鼎”中点燃“诚信之火”,宣示温商诚信做生意的决心。
此前的2002年,温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将武林门广场点燃警觉温州的第一把火的8月8日定为“温州诚信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