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民间小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至明、清两代达到高峰。
作为帝王之都,人文荟萃之地,清代的北京已经成为全国小曲流传的中央。
天南海北,全国各地的小曲不断传入京城,如《湖广调》《边关调》《山西五更》《洛阳调》等,领悟了北京的风尚和措辞,蜕变成为隧道的北京民歌小曲。
作为辐射全国的文化互换中央,这些小曲又从京师流传全国各地,形成许多同宗民歌。

北京的情歌小曲《十仲春探妹》便是一个突出代表。

一首传遍全国的老北京情歌 休闲娱乐

明、清以来,北京地区流传的民间小曲弗成偻指算,浩如烟海,仅傅惜华师长西席著述的《北京传统曲艺总录》中就收录了小曲四千多首。
随着光阴的流逝,真正传到现在的已不敷十分之一。
由于时期变迁和戏曲、曲艺的冲击,北京的小曲日渐衰落,一贯处于边缘化。
解放后,一些有识之士出版了北京民歌小曲专辑,保留下宝贵的艺术资料。
这包括王晓莉女士的《京味情歌/京华俚曲十一首》(1989年),李丹书师长西席的《老北京情歌》(2008年),赵俊良师长西席的《良曲俊存/北京小曲集》(2014年),三张专辑虽然风格、题材互异,但都不谋而合地收入了这首经典的《十仲春探妹》。

正月里探妹正月正,

我带着小妹妹去逛花灯,

逛灯是假的呀,

妹呀,试试你的心呀,伊呼呀呼嗨……

这支小曲常在花会中演唱,据李家瑞师长西席1933年编著的《北平俗曲略》记载:“北平迎神赛会,常有这种玩意儿(跑旱船)……亦杂唱各样小曲,《十仲春探妹》流传最广。
”一位老人在回顾童年 生活时说:“1925年大年初一,家里请来一些舞狮子和跑旱船的,艺人们一进门就把狮子头套在头上,前呼后拥给老爷、太太拜年……一个好看的女子站在假船中,双手扶船沿,边扭边唱,一中年男子持彩条鞭对唱——正月里探妹正啊月正,我带着小妹子逛啊花灯,花灯一大溜啊,妹子,洒你一身油啊!
伊啊呀哎呦……”

在北京老一代人口中,这首小曲也叫“谈梅”,由于唱到“探妹”两字时发的“谈梅”的音。
小曲儿演唱家赵俊良师长西席先容,这是北京一首少见的“倒字儿”小曲。
无论唱戏、唱曲艺都讲究字正腔圆,但《十仲春探妹》却分歧凡响,末了一个字都唱“倒字儿”,如“试试你的心哪”的“心”发二声,“扶着我的腰啊”的“腰”唱“摇”音,“莫把心来耽哪”的“耽”唱“胆”音,只有这样唱才是原生态的北京乡音。

在演唱风格上也有字尾不倒,字头倒的,如“正月”的“正”唱二声,“仲春”的“二”唱二声,“三月”的“三”唱“散”音,朴实无华,突出了北京的地域特点。
北京人好诙谐,有好事者根据“谈梅”又编出了“二十四月痰迷(“痰迷”是一种病,好开玩笑者编的此歌)”,唱什么“十四月痰迷大麦黄,我带小妹妹上北洋,撞见袁世凯,妹呀,带你到上海,哎呀哎子呦”,荒诞而搞笑。

《十仲春探妹》是一首幽美动听的爱情小曲儿,乐句很短,唱词却有十余段,歌曲中情哥哥对小妹妹的试探、关爱、谅解、顾虑,朴实纯洁,真情毕现,唱出了两情相悦的幸福和爱情的美好,动听至深。
演唱风格亦庄亦谐,既可唱得朴实流畅,亦可唱得欢畅活泼。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各地民歌风格不同,如陕北的《兰花花》,山东的《包楞调》,安徽的《凤阳花鼓》,湖北的《龙船调》等,各有光鲜的地域特色。
但这首《探妹》调却能超过地域,广泛流传在黄河、长江流域。
据统计在河北、河南、山东、山西、东北三省、陕西、宁夏、甘肃、内蒙古、新疆、安徽、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四川、云南、贵州、广东等二十多个省市都有传唱,虽然歌词略有变革,但曲调没有变异,全首都是一个调。
这在民歌的流传中是一个比较罕见的征象。

《探妹调》在外地也叫《探妹》《单探妹》《探小妹》《探妹子》《双探妹》(男女对唱)、《四月探妹》《四季探妹》《六月探妹》《十探妹》《十仲春探妹》等,丰富多彩,不一而足,在江苏如皋亦称“谈媒调”,是当地著名小调。

好听的曲调总会被东北二人转所接管和采取,《探妹》亦不例外。
在二人转的小帽中,《探妹》有两种唱法,男女对唱用的是传统老词,单人演唱用的是《十仲春古人名》的词,唱的是《西厢记》《独占花魁》《王二姐思夫》《王三姐剜菜》《李三娘耐劳》《梁祝》《牛郎织女》《白蛇传》《马皇娘》《穆桂英/杨宗保》《蓝桥会》《孙二娘开店》等民间传说故事,加花润色,一唱三叹,独具黑地皮风格。

南方的演唱与北方略有差异,把末了一句的衬词“伊呼呀呼嗨”换为唱词演唱,使歌曲的表达内容更为丰富。
山歌、渔鼓、花鼓戏、花灯戏都有演唱,而且男女对唱居多,载歌载舞,声情并茂,或情意绵绵、深情幽美,或热烈欢畅、自由伸展,百余年来传唱民间,耐久不衰。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湖北省在建筑黄石水库时,利用《探妹》的曲调,编演了新民歌《四季探妹》,歌颂了年轻一代心怀集体,舍小家,为国家,拼搏奋战,忘我劳动的动人情景。

春季里探妹百呀百花娇,

我看我的小妹妹不怕路途遥,

妹要修水库呀哎呀呀,

哥哥我好心焦,你知道不知道……

歌词朴素动人,康健向上,令人线人一新,是新民歌的精良代表。

话剧《原野》剧照

剧作家曹禺师长西席1937年创作的话剧《原野》第一幕中,仇虎用低沉沙哑,夹带着粗野的声音唱起《探妹调》,在这幽美的情歌背后,是仇虎与花金子之间的通奸偷情,金子是仇虎被拆散的初恋情人,也是他报复焦阎王一家的载体和工具。
歌曲中“我带着小妹妹去逛花灯”,正是二人双双要逃离阴郁现实,对过上自由美好生活的希冀和梦想,这亦正亦邪的演唱,真实地表达了仇虎的繁芜心情。

在电影《玄月杀》中,强盗们演唱了东北风情的《探妹调》,歌词里的“妹子”都唱成“闷儿”,粗鲁而光滑油滑。
令人惊异的是,在迢遥的新疆,居然也传唱着《探妹调》,愿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唱响这古老、俏丽的歌声。

作者✎陈伟

【文章来源:《北京纪事》4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