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信花灯是河源市连平县东南部6镇(即忠信镇周边5镇)传统赏灯习俗中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造型艺术。
正式的花灯起源于汉代,盛于唐代,到了宋代遍及民间,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2006年5月,忠信花灯被列入第一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5月,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连平县委、县政府按照“核心引爆、多点激活、碧道串联”的总体思路,启动南部片区十里花灯村落庄振兴示范带项目培植,旨在示范带动连平实现旅游兴城和经济转型,打造河源市村落庄振兴和全域旅游的“连平样板”。

探访连平美丽村落风貌示范带③十里花灯照亮村落振兴之路 汽车知识

32公里碧道串珠成链

走进忠信镇司前村落,村落道干净整洁,房屋鳞次栉比,村落委会门前文化广场上的文化墙引人瞩目,上面雕刻着司前村落传承了600多年的“吴氏家训”。
司前村落还是忠信花灯、吊灯习俗的传承基地,每年都会举行挂花灯、摆暖灯宴等,花灯蕴含着“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孝老爱亲”等文化内涵,每年都会吸引浩瀚游人慕名前来参不雅观。

在连平县大湖镇湖东村落,干净笔直的道路,充满客家风情的墙绘,宽敞俊秀的文化广场,处处呈现出浓浓的村落庄文明气息。
湖东村落是32公里碧道的东端,它的“三色文化”(赤色文化、古色文化、绿色文化)和有着悠久良好风尚传统的大湖寨,受到游客青睐。

如何把零散的村落庄景不雅观聚合起来,发挥更大协力?连平县南部片区十里花灯村落庄振兴示范带项目提出,以忠信生态农业家当园为核心,以一条32公里碧道为纽带,串联沿线4镇12个特色村落庄上风资源节点,用串点成线、以线带面的办法,集中打造连平县南部片区“文农旅体+村落庄振兴”领悟发展“大景区”“大格局”,一体化推进村落庄振兴3.0模式。

连平县干系卖力人表示,项目估量总投资超5亿元,分为三期履行。
个中,一期项目投资约1.6亿元,以碧道培植、根本举动步伐及沿线节点村落风貌改造提升为主。
如今,示范带一期工程已经全面完成验收,32公里碧道横跨油溪镇、忠信镇、三角镇、大湖镇4镇景不雅观,串珠成链,蔚为壮不雅观。

绘就村落庄振兴宏伟蓝图

示范带培植不仅带来景不雅观上的改变,更实实在在地让村落民看到收益。
在连平县大湖镇湖东村落,“四季花海”景点周末旅游人数每天达2万人次,最高峰的时候每天达3万人次。
去年湖东村落村落集体收入11万多元。
湖东村落党支部布告曾勇辉说,旅游为村落集体经济收入带来了较大的收益。

此外,碧道为村落民供应了便利、安全的行动空间,驿站营地和广场为村落民和游客供应了休闲、露营、夜游空间。
村落庄驿站营地在碧道的串联下,使村落与村落之间加强了沟通,村落民自发举办联谊活动,尤其周末驿站营地吸引了露营爱好者前来露营及开展团建活动,带动了村落民土特产的发卖。

连平县干系卖力人表示,下一步将通过融媒体宣扬俏丽村落庄,开通电商直播平台,为村落民供应线上发卖土特产的渠道。
同时将在碧道串联的村落落举办俏丽村落庄代言人活动,并选拔和培养村落民主播,让村落庄手艺人在线上弘扬民间工艺,村落民的作品在驿站与旅游文化产品一起展示和售卖,为百姓供应发卖渠道,为村落庄文化供应展示窗口,让村落民走上物质富余和精神富有的村落庄振兴之路。

【统筹/策划】张志勇 蒋才虎

【全媒体】余佩

【通讯员】黄羿臻 刘梦莎

【作者】 余佩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