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入工业大数据平台后,我们对焊接车间进行了数字化升级,每年能节省近300万元的原材料本钱。”5月12日,位于北碚蔡家的重庆能正机器有限公司厂区中控室内,生产节拍、单日产量、能耗指数等一系列曲线图、柱状图随着各种实时数据的变革跳动着,公司副总经理江勇正根据图形走势,安排季度生产操持。
江勇所说的工业大数据平台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在渝设立的重庆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央供应。该中央落户北碚蔡家后,依托航天科工在前辈制造、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军工科技上风,已先后履行了8个基于工业大数据驱动的智能工厂项目,均匀每个项目的投资额都在1000万元旁边。
对北碚而言,汽摩、装备制造等传统家当占比中,中小企业多。“工业大数据平台便是我们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根本薄弱、资金不敷等难点,专门设计的一款工业互联网领悟运用。”重庆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央干系卖力人说,通过平台化的办法,可将自主研发的工具软件解构为节能降耗、企业管理、车间数控等轻量化的模块,企业只需按需购买相应模块进行拼接组装,就能让自己的车间或产线成为工业互联网的利用场景。
作为北碚当地的一家老牌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早在2020年前后,公司便履行了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引进机器手、智能物流小车等自动化生产设备,通过“机器换人”,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和质量。然而,受质料上涨、下贱需求减少等行情颠簸影响,公司利润增幅并不明显。
工业大数据平台在生产环节的办理方案,成为他们破解这一难题的“殊效药”:设备还是原来的设备,只需加装各种传感器,就能实时精准网络到每台设备的生产数据,再合营后台的智能制造掌握系统,便可精准预测单位韶光段内的产量以及设备状态、效能等。“根据这些数据,我们不仅能避免原材料的过量购买,还能在钢材等质料价格较低时适当囤积,从而掌握企业质料本钱。”江勇说。
去年,该公司运营本钱降落了16.39%,能源利用率提升16.67%。即便在高温、疫情冲击下,企业年业务额也实现30%以上的增长,总业务额达1.2亿元。
据理解,截至目前,工业大数据平台已做事全市6000余家中小企业,连接设备19121台/套,为我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授予了新动能。接下来,平台还将致力于双碳大数据运用的开拓,依托碳捕集、碳封存等前沿技能,推动能源与碳排放效率的耦合折衷,实现碳排放的精确量化。
本文来自【重庆日报网】,仅代表作者不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供应信息发布传播做事。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