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修诊脉心诀
(编修/胡军)
诊家之要四般脉,
浮沉迟数为之则。
浮沉轻重指端详,
迟数息等分缓急。
浮而无力即为虚,
浮而有力便为洪。
沉而无力即为弱,
微沉有力是为实。
迟而有力滑脉居,
迟而无力缓与涩。
数而有力为紧弦,
数而无力为芤脉。
浮迟即是表间虚,
沉迟即是里冷极。
浮数原来表热真,
沉数原是里热炎。
脉学讲的很繁琐,
初学之人难节制。
古人曾说切脉事,
明于书未明于心,
明于心未明于手,
所谓胸中之了留,
指下任然很难解。
本诀以浮沉迟数,
四脉为纲来分解。
四脉有无力虚实,
再加洪弱成十象。
以纲带目简到繁,
先易后难诊脉先。
此法虽然不算全,
初学入门最大略。
下将十脉逐一说,
很快能使耳节制。
轻按即得谓浮脉。
重按至肌见沉脉。
迟数当以息来辩,
一呼一吸一息哉。
一息正常为四至,
三至谓之曰迟脉,
五至六至即数脉。
浮为风虚芤失落血,
滑为吐逆实为热,
弦为拘急紧为疼,
若是洪来多发热。
沉寒积痛微冷结,
缓主风虚涩少血,
迟病冷顽伏积攻,
濡弱气血少分别。
长为壮热短为食,
虚脉心中多恍惚,
匆匆缘积聚热相攻,
结为阴寒有所积,
动为惊悸血崩淋,
牢为寒痛木乘牌,
代为正气已飘离,
细是精枯形瘦极。
个中微脉极细耎,
若有若无按若绝,
至数不明难辨别。
濡脉虚耎而无力,
如絮之浮于水中,
轻手乍来重手去,
又祝血虚又主湿,
弱脉即是主气虚。
匆匆脉古人有两分,
数时一止叫匆匆脉;
脉搏急匆匆亦称匆匆。
结脉往来皆缓慢,
时一止而又复来。
动脉古人亦两分,
一谓数乃无头尾,
如豆之大厥动摇;
一谓数而跳突动,
规律紊紊不好准。
牢脉似沉又似伏,
实大而长或微弦。
代脉动而常中止,
不能自还良久复,
且止有常依数止。
细脉细直而弱耎,
若丝如线之应指。
总之脉义理微玄,
一诊传心即了然。
左寸心脉浮大散,
左关肝胆脉长弦,
右寸肺脉浮涩短,
右关脾胃缓大兼,
两尺属肾宜沉软,
此为无病体安然。
春脉弦兮夏脉钩,
秋脉毛兮冬脉石,
顺时为吉逆为凶,
指下须详辨生克。
左手人迎脉一盛,
便是风寒暑湿症,
恶寒发热更无殊,
四脉四症要审定。
浮而无力是伤风,
浮而有力伤寒症,
浮而虚者暑伤心,
浮而缓者湿之病,
发散渗利不可差,
用药和平保元命。
右手气口脉一盛,
便是内伤饮食症。
内伤劳倦脉浮洪,
饮食伤脾脉洪盛。
又有七情气所缠,
喜散怒弦忧涩认,
悲紧思结恐为沉,
惊则脉来动不定,
平其胃气保安全,
实实虚虚能损命。
左关脉实肝有余;
右关脉涩脾土虚。
左关涩兮血不敷;
右关滑兮食积居。
左尺浮芤小便血,
右尺浮洪大便结,
左尺迟兮阳事衰,
右尺数兮相火烈。
一息四至号和平,
更加一至无大疴,
三至为迟一二败,
两息一至即云殂,
六至为数七至极,
八脱九险十危急。
脉无高下阴阳绝,
脉无来去本元枯,
动止频频不久矣,
直须断交莫暗昧。
大凡诊脉要数息,
五十不止身无疾,
指下欣欣买卖多,
虽然有病将安逸。
切脉自古重六法,
可辩是否是诊家,
诊家下指先看心,
心脉浮大为正形。
浮而有力心经热,
热主舌破小便疼。
感冒风寒弦又紧,
头疼寒热数难平。
惊悸怔忡沉细弱,
上焦蓄热洪大应。
次看肝脏弦又长,
总然有病也无妨。
忽然浮大风为患,
紧带洪兮疟痢当。
微涩原来阴血少。
数为着怒缓为尫。
有余因实知肝火。
沉细为虚亦是常。
若逢肾脉沉无病,
洪大须知阴火生。
男子下元微不敷,
女人滑利定为妊。
弦紧极虚芤下血。
痛连腰胁现微沉。
五心烦热洪无力。
犯着房劳数不宁。
右寸诊之浮短涩,
肺家清净病无干。
邪气上冲多发嗽,
洪大分明仔细看。
弦紧一定咽燥破。
数时胸府热难安。
浮而有力风外感。
沉主生痈滑生痰。
脾家性燥宜迟缓,
倘逢滑数知伤食。
洪大原来胃火炽,
弦紧定遭北朔敛,
寒邪积滞激搏缘。
土不制水肢浮肿,
沉细而微见肾脉。
命门相火只宜静,
虽然沉细未为病。
若逢盛旺反成殃,
阴虚盗汗肌消甚。
浮洪呕血梦遗精,
滑数昏花耳聋症。
迟缓多缘下部寒,
女子旺时应有孕。
诊脉还需三部看,
方能整体细详兼。
三部俱浮肺脏风,
恶寒发热鼻难通,
沉迟冷积真元惫,
弦数专横狂怒气冲,
两手紧兮寒与食,
二关缓作痹和癃,
虚濡微涩阴阳竭,
洪滑不堪久病逢。
独凭诊脉难决病,
切脉慎问理才明。
当问所便苦何物,
思欲疑者又何物,
年之少长食起居,
形之肥瘦二便需,
所发之始与今别,
病经几日用何药。
妇人室女经如何,
产后须问恶露绝。
小儿憎寒与壮热,
须问曾经发疹否。
痛着需问跌扑否,
无怯患者疑尔拙。
以彼所说校吾诊,
或同或异以折衷。
此脉诊脉万全功,
仔细领悟必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