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秋,听一张和立秋有关的专辑
在内地范围,说到和“立秋”有关的歌儿,首先就会想到高晓松写的那首《立秋》,而演唱者便是“27岁俱乐部”的成员筠子。

也正是由于《立秋》、《春分》和《冬至》这些歌的时令应景功能,让我们至今至少每年一到三次,都会有机会听到筠子的歌儿,如果不是这些歌曲,很难相信大部分歌迷,还能在她离开多年后,会去听她的《青春》,会去听她的《一起做吧》……

今日听碟筠子春分立秋冬至 休闲娱乐

筠子原名武雅筠,关于她的故事,关于她和高晓松、汪峰的情绪纠结,险些是网上搜索她信息时永恒的主题,交往返回也都是那些故事。

而我更感兴趣的,还是筠子唯一一张个人专辑,和音乐干系的统统。
看看这张专辑幕后的那些名字:朴树、沈庆、汪峰、高晓松、李小龙(说唱歌手的那个李小龙)、小柯,以及“黑豹”乐队第二任主唱的恋树,除了不能唱的高晓松之外,别的基本便是世纪之交,中海内地盛行音乐最有特点的精良唱作人群体了。

可能还少郑钧和许巍这样的选项,而实际上,如果没有筠子的意外离世,原来在她的第二张个人专辑里,也是会唱许巍写给她的歌儿的。

作为一个热爱摇滚乐的贝司女青年,筠子身上确实有着那种野蛮成长的生命力,以现在的声乐标准来讲,筠子很像是“毛坯房”,声音底子好,但发声未必科学。
但也正是这种肆意的演唱,让《春分·立秋·冬至》这张专辑充满了更澎湃的张力,这种在感情失落控边缘的游走,反而是这个时期很少能够听到的了。

最初,筠子对高晓松当制作人是有疑惑的,毕竟高晓松是一个民谣创作者。
不过,另一位制作人小柯的加入,再加上李延亮、李强、王笑冬和王澜这样的摇滚明星团加入,还是让这张实在歌曲是民谣底的专辑,变得摇滚和壮实了许多。

由于有王笑冬,以是作为贝司手的筠子,实际上在这张专辑里,并没有演奏贝司。

专辑最早做成的单曲,是《一起做吧》。
这首歌,当年还是1997年中国歌曲排行榜的年度十大金曲,也是小柯包办词曲和编曲的作品。

后来,由于拍摄MV的问题引发抵牾,筠子也在付了“转会费”之后,转签了“京文唱片”,于是就有了后来由高晓松、小柯和阿希联合制作的这张专辑。

关于这张专辑,最神秘的便是这个叫阿希的制作人。
据一个筠子生前的采访,她曾经说过阿希对她来讲,是很主要的音乐石友,“阿希给我听好多旧CD,用来培养我的音乐涵养”。

但我问了一圈,还是不知道这个阿希究竟是谁?虽然,台湾地区倒是有一个叫阿希的制作人,给郑钧制作过第二张专辑《第三只眼》,但从韶光和常理上来讲,都不太可能是可以成为筠子音乐石友的那个名叫刘劭希的阿希。

专辑由于有《春分》、《立秋》和《冬至》三首歌曲,后来还曾经被人称为“四季”专辑,当然这个“四季”少了一个“夏至”。
不过,话说回来,在中国历来的文人传统里,夏天总是一个被忽略的时令。
不知道是不是由于夏天的气质会毁坏对型,或者同时涌现夏至和冬至,让笔墨变得有些重叠,以是末了高晓松还是没给专辑写一首名叫《夏至》的歌儿。

《春分》由高晓晓作词、朴树作曲,编曲风格,让人想起了姜昕的《潘多拉》,而潘多拉的原作,便是许巍的《那一年》。
《白衣天使》是峦树作的曲,詹华詹总填的词,印象中,这是我唯一看过的詹华写的词。

而这张专辑当年除了《一起做吧》之外,还有一首打榜成绩不错的歌曲,便是汪峰写的《青春》。
“我打算在薄暮时候出发,搭一辆车去远方”这样的歌词,很有时期感,也很有空想主义气质。
在筠子离世后,汪峰也在自己个人首张Solo专辑《花火》里,翻唱了这首《青春》,并且还为筠子创作了一首《俏丽天下的孤儿》。

当高晓松+汪峰,除了这张筠子的专辑,后来他们还在谭维维的《谭某某》专辑里,有过音乐的交集。
我印象中,也是他们仅有的两次。

这张专辑里的《二分之一爱情》和《LOVE·变奏》,写的是“作曲:泰国”,不知道是不是拿的泰国歌曲重新编曲,同样是一个迷惑。

再后来,入职“恒大音乐”后的高晓松,还让当时旗下艺人周子琰翻唱了自己写的《立秋》,并作为Bonus Track收录在《途经青春》专辑里。

“总要有些随风,有些入梦,有些长留在心中,于是有些猖獗,有些迷惘,有些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