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小悠

上次写了一篇关于《十点半的地铁》的乐评后,我关于乐评的动作就不多了。
有人问我:为什么不评《歌手2017》了?好吧,我写乐评比较看重有感而发,认为听完如果没有感想还不如不要硬掰扯的好,然而目前自觉水平尚还有限,无法达到“听必有感”的境界,以是也就不焦急写乐评了。

李健 Love is Over独树一帜的填词角度 休闲娱乐

李健的这首《love is over》是上上期的作品,初听更把稳旋律而忽略了歌词,因而并没有以为有多讨巧,尤其是后半段副歌部分,在前面用钢琴和少许弦乐平淡阐述了很永劫光的情形下,溘然强行推进感情,在如此抒怀的调性下加入爵士鼓强化节奏,这爵士鼓其实犯了我个人的大忌,私以为在这种铺陈下,却利用爵士鼓增加层次,是偷

就李健在《歌手》《我是歌手》这历届栏目里填的词来看,他的词都有着浓郁的个人特色。
他没有华美的词华,也没有“过分地浮夸苦难坎坷”,更没有类似林夕那种意味深长、充满哲理的感叹,他的歌词总是充满着理工男式的“抽离”和“自察”,像是一个外表镇静、内心彭湃的察看犹豫者,从生活的凌乱无章中剥离出那些触动心弦的细枝末节,一个一个铺开在你面前,满满的文艺电影式的画面感。

看他的歌词、听他的歌,总会感叹:“扎心了,老铁。

扯回来,本日的重点是:画面感。

李健的这首《Love is Over》,处处是电影画面,而画面中,又处处透露着爱情over往后,所不经意流露出的思念与苦涩,这些画面都完备可以拼凑出一个完全的MV了:

Love is over

又是春雨下不断

你说这样的夜晚

害怕一个人思念

第一幅画面——淅淅沥沥的春雨,一个常用的意象,连绵不断的春雨,总是会勾起人们的惆怅和思念。
歌词虽没提及“我”这个字,但此段很明显可以看出,是从第一人称的视角展开,仿佛歌者便是那个失落意的人,听者便是他的倾诉工具,也便是那个拜别的恋人。
歌词里虽是讲“你说”,但实在暗藏的是“我”由春雨又想起分离已久的恋人,表面里是回顾起恋人说过的话:“这样的夜晚害怕一个人思念”,但实在言外之意是 “我” 在这样的夜晚 “一个人又思念起了你”。

Love is over

老电影又看一遍

故本家儿角不相见

是你的遗憾

第二幅画面——独自一人的背影,在阴暗的光芒下,面对着斑驳闪烁的老电影。
两个人看电影是浪漫,一个人看电影是落寞。
“我”独自一人又落寞地看了一遍这部老电影,无非是由于又回忆起了你,而电影的主角不相见,与其说是恋人当年的遗憾,不如说是当下的“我”心中的遗憾。

Love is over

房间又被猫咪弄乱

去年秋日遇见它

现在它和我作伴

第三幅画面——被猫咪弄乱的房间,曾经充满着两个人生活气息的房间,现在却只有一个人在里面了无生气地住着,只剩猫咪来将它弄乱了。
而在秋日遇见这只猫咪,又是一幅带着淡淡忧伤的画面,秋日是个“萧索凄凉、万物枯萎”的时令,可以作为“我”在失落去恋人却碰着这只猫咪时心情的隐喻。
只剩一只猫咪作为抚慰,就彷佛文学作品中“以动表示静”的方法一样,比独自一人生活更能衬托出“我”的孤单。

Love is over

路边那家咖啡店

冬天里换了桌椅

你爱的角落没变

第四个画面——路边的咖啡店,常常作为恋人谈情说爱的象征性场景。
“我”一贯不经意地关注着那家咖啡店,乃至把稳到它换了桌椅,解释始终忘不掉自己和恋人在那里的光阴。
然而,什么都变了,“你爱的角落”却没变,依然能够找到两个人过去的影子。

连着四段描写,第一、二段主歌结束,一个人形单影只、沉浸在不由自主的怀念中的生活画面已经呼之欲出了,合营着编曲,寂寥、孤单、黯淡的感情色彩也表达得很完全。

紧接着的第一遍副歌

我一个人去很远的城市

看了一场音乐会

只为有你最爱的乐队

曾让你冲动落泪

他们又唱了那首歌曲

唱得我心碎

就不再是因生活场景而不由自主地怀念了,而是“我”按耐不住自己的思念之情,主动到很远的城市,追忆两人的过往。
独自听着曾经一起听过的乐队,唱着曾经一起听过的歌,然而身边斯人已经不在,徒留一人“听得心碎”,这份心碎,也将整首歌推向第一次情绪的颠簸。

值得把稳的是,到这里为止,李健四次用到了“又”这个字,这里实在呼应了第二遍副歌部分

就这样一个人活在

两个人的天下里

反反复复的足迹

和从前形影相随

可是恍然间又提醒我

身边已没有你

解释这些场景都是两个人一起经历过的,有着甜蜜而美好的回顾。
而如今又再次经历一遍,却只剩下了“我”独自一人生活在这些熟习的场景中,即便“love is over”,即便“我”也早已习气了一个人与这些影象为伴,但总是会被溘然地拉回到现实中,意识到身边已经没有了“你”。
生活总是如此的狠心。

第三段主歌就更狠了。
不再是自己会风轻云淡地地想起“你”,而是生活中的事溘然间刺痛了“我”。
比如“多年未见的朋友”很可能是在不知情的情形下“不经意间提起你”而带来的苦涩与无奈(由此也可见,这段恋情是韶光良久、很深刻的),比如“似曾相识的情侣,如此甜蜜”,就仿佛看到了当时的自己和恋人,深深刺痛“我”的内心。
这些刺痛不断地提醒着“我”:love is over,并将歌曲感情推向高潮。

副歌里用了这样的比喻:

Love love is over

提及来风轻云淡

却像彭湃的海面

卷起小船

无法靠岸

又是一个很强烈的画面感。
波涛彭湃的海面上,孤独无助的小船随着海浪起起伏伏,奋力挣扎,渴望靠岸,却被海浪无情地卷起,推向远处。
这小船比喻的正是“我”,而那海浪,则是不断浮现、无法抹去的关于两个人的回顾。
这段比喻形象地表示出了前面那些波澜不惊的描述背后,自己那一颗绝望、挣扎着希望能够忘掉统统,却根本无济于事的心。

终极,“我”终于明白:即便对两人而言,“love is over”(爱已经结束),但对自己而言,实在“nothing is over”(什么都没有结束),由于回顾还在,由于自己的那份爱还在连续,自己是结束不掉的,只能一贯地伴随这份爱和回顾“走向长路漫漫”。
这里,李健又利用了他惯用的放缓节奏——拉长尾音——留下沉默,可能是无奈、也可能是感伤,但我以为,更多的还是释然。

结尾,也同样是李健常用的“呼应开头”,用春雨将画面拉回开头,使情绪能够重新平复,也让思念和惆怅一样,随着春雨越下越浓,只能再叹一句——

“Love is over”。

详细的剖析到这里就结束了。
为了好好理解这首歌,我还看了其他几个版本的歌词,那几个版本虽然也是设定为对恋人的倾诉,但更像是直抒胸臆,直接情绪抒发,不太利用意象进行表达,而李健却更多通过范例的生活画面和详细意向来间接表达,以肤见深,富有文学气息,更贴近生活,直抵民气,表达出的情绪蕴藉却浓郁,耐人寻味。
可以说,李健的的这个版本是独树一帜的,但是,他的歌词所溢出的情绪却丝毫不亚于其他几个版本,颇有“四两拨千斤”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