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还记得猴子掰玉米的故事吗?猴子先是到了玉米地,掰了一个玉米;后来到了桃树下,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然后又看到一片西瓜地,于是丢下桃子去搬西瓜;末了看到蹦蹦跳跳的兔子,扔了西瓜追兔子。
兔子没追到,自己忙活了一起反而两手空空。

这多么像什么都想要,什么也没得到的我们
王阳明,一代贤人,心学大师,在几百年前就见告我们人生要做减法:

天天忙碌就是赚不到钱王阳明的3个减法口诀职场会减才能赢 休闲娱乐

【一】减目标

王阳明的弟子问他:“知识不长进,如何?”王阳明回答说:“为学须有本原,须从本原上用力,逐渐‘盈科而进’”。

翻译过来便是:做学问,要找到最实质的东西,然后从实质动手,循规蹈矩即可。

这个道理是通用的,同样适用于职场。
职场中我们最关心的便是升职加薪了,但是我们每每创造,越焦急,反而越无法升职加薪。

有一句俚语叫“病急乱投医”,当我们迫切地想要把自己的韶光、智力活动变现时,就会被钱牵着走,什么来钱干什么,末了就跟猴子一样,白忙活一场。

我们不能急功近利,要找到“本原”,也便是捉住最实质的东西,然后去发力。

比如自媒体行业,很多人看到别人爆了10W+,就急急忙忙仿着写一篇。
有人听说情绪领域比职场领域流量大,就盲目的改领域,末了反而发展不起来。
自媒体关键就两个点:稳定的输出量和输出的质量,只要捉住这两点,任何领域都能发展起来。

【二】减物欲

《传习录》中记载,王阳明曾对弟子希渊说:

"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
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洒脱,何等大略单纯。
"

大存问思是:我们每减去一分人欲,才能规复一分天理,末了变得轻快洒脱。
这里的天理,则是本心。
王阳明认为大家都是贤人,由于我们的本心能分辨出是非对错,但是由于“人欲”的覆盖,导致我们看不到我们的本心。

当我们希望太多时,我们会迷失落本心,找不到自己想要的。
《精要主义》一书的作者也曾说过:

更多的努力不一定能带来更多的收成,但是“更少,但更好”却可以。

我们要学会对人生断舍离,化繁为简,才能看清自己的内心,找到毕生所求。
羽泉的《解放》中有一句歌词:背着希望的行李箱,里面装满爱和蔼良,向着崇奉的那个方向,还能画出自己的样子容貌。

做减法,才能画出自己的样子容貌。

【三】减执着

王阳明的小迷弟徐樾,用静坐的办法修炼心学。
他自认为自己已经悟得了心学的真谛,愉快地去找王阳明论道。
但是徐樾举一个例子,王阳明就否定一个,举了十几个,已经已无例可举。

王阳明指示道:“你太执着于事物”,然后为了让徐樾明白,王阳明指着烛炬的光,阐明道:“这是光。
”然后在空中画了个圈说,“这也是光。
”又指向被烛光照耀的湖面说,“这也是光。
”再指向目力所及处,“这还是光。

[图片5]

王阳明末了对徐樾说:“不要执着,光不仅在烛上,记住这点。
”徐樾拜谢而去。
佛教里有个观点叫“着相”,我理解的便是执着于形式。

王阳明这里说的不要执着,便是不要执着于形式,所谓“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便是好猫”。
我们不仅要努力,还要讲究策略的努力,更要灵巧多变的努力,要不然每天忙劳碌碌,到末了可能一无所获。

注:本文图文来源于网络,如陵犯您权柄,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韶光做出处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张家口影象编辑部很荣幸和您分享这篇文章!
不落地,不创意,如果您有好的素材案例,也欢迎下方留言分享!
投稿邮箱:227019004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