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一方水土,保一方安然。
”荆州洪湖有个家庭,一家三代都是消防人,从“红领章”到“橄榄绿”再到“火焰蓝”,三代人身上的制服变了又变,但始终不变的是一样的热血和小儿百姓之心。

祖辈胡学清,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加入消防军队,拉着板车、拖动手抬泵,向一个个火场逆行,一干便是39年。
父辈胡劲松,17岁应征从军干起消防兵,27年间多次冒死灭火,救人于危难之间。
孙辈的胡晟民从小耳濡目染,2017年9月成为一名消防员,灭火接济不在话下,抗疫防洪一个都没落下。
今年9月,刚考上中国消防接济学院连续深造的小伙子说:“很多人是生平干好一件事,而我们家三代人坚持干好一件事:赴汤蹈火,救人危难。
我以为值。

必须致敬一家三代都是救火员历尽艰险救人于危难 汽车知识

胡晟民向爷爷和父亲先容消防设备

【祖辈一干39年】

曾用板车拖水泵抽水灭火

77岁的胡学清是洪湖的第一代消防人。
胡学清最初在原洪湖县招待所从事财会事情。
1959年自然磨难期间,全国粮食短缺,洪湖却农副产品大丰收,全国各地纷纭来洪湖采购。

“当年,大部分外来职员,住不起旅店,在车站、码头等地搭棚生火做饭,带来了严重的消防隐患。
”胡学清先容,消防队因此应运而生,紧张卖力城区的社会治安与消防事情。

祖孙三代在消防队敬礼合影

“成立之初人手不敷,我以为灭火任务重大儿光荣,便加入了消防队。
”昨日,回顾起当年的情景,胡学清仍影象犹新。
“刚成立军队那会儿,救火设备十分简陋,没有消防车、没有机动泵等,有的只是一台50马力的拖泵和一台22马力的手抬泵,两种泵都没有储水装置。
每次出警,都必须用板车将它们拖到现场,找水源利用发动机带动水泵抽水灭火。
”胡学清回顾,直到1963年,洪湖消防队才有了第一辆装载着2吨水箱的消防车。

提及当年的灭火接济往事,老人家滔滔不绝。
“1982年,我们当地万全镇洪善村落、董河镇先后发生48动怒警,当地有人传言是‘鬼火’,民气惶惶,严重影响春耕生产。
”胡学清先容,后来当地政府决定,委任他担当调查组组长。
经由现场抽丝剥茧的调查、拜访讯问,后来查明是一名10多岁的女孩为了好玩,到处点火。
“事件缘故原由查明,任务人受到法律深究,民气稳定后,春耕生产秩序很快规复正常。

1986年,洪湖曹市镇一家食品加工厂发生失火,消防队接警后立即赶往失火现场。
但间隔失火发生地约55公里,且交通不便。
消防队到达时已经于事无补。
卖力当地消防事情的胡学清痛定思痛,向上级申报请示,采取“国家-地方政府-各单位”三点合办的办法,在洪湖峰口、沙口、大沙、大同等地成立民间消防队,并集资购买消防车及消防器材。
终极,发起得到批准。
此举创造了湖北省州里民办消防队的先例。

冬去春来,胡学清的消防事情一干便是39年。
胡学清说,“消防事情我这辈子还没有干好,还没有干够,如有来生我还要连续干。

【父辈坚持27年】

冒死处理液化气泄露事件

父亲的经历深深影响着儿子胡劲松,少年的他曾画过一幅画。
画中,他穿着消防服,拿着灭火器,写着“我终年夜往后要当消防兵!

从鄙视着父亲在演习场挥汗如雨的状态,胡劲松立志要向父亲学习,成为他那样的人。
“看到那些铮铮男人演习、生活、战斗,非常崇拜。
特殊喜好他们抢救公民生命财产时,追风逐电的飒爽英姿。
”胡劲松说。

1989年,17岁的胡劲松如愿从军,成为一名消防兵。
从军后不久,胡劲松就明白了,消防员的“艰辛和不易”。

那是刚从军的那年冬天,咸宁市蒲圻(现赤壁)液化气站液化气罐总阀破坏发生泄露事件,泄露事件区域白雾茫茫。
当时还没有空气呼吸器等防护设备,胡劲松和两位战友一起深入泄露点抢险,现场非常危险,稍有失落误,后果将不堪设想。
“当时,事件现场300米范围内开展了火种灭绝事情,所有的火源、电源都熄灭、割断。
如果在抢险接济的过程中现场有一点点火星星,就会引起大范围爆炸。
周围居民区的公民群众会涌现重大伤亡。
”经由4小时的困难抢险,险情成功打消。
这次经历让胡劲松更加深刻感想熏染到,消防员担负的任务之重大,“稍有不慎,不仅不能完成接济任务,还要把自己的命搭上。

胡劲松说,他印象最深的灭火接济故事,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而是父亲处理加油站爆炸事件时的果敢和大胆。
1991年,洪湖滨湖加油站发生失火,在灭火接济的战斗中父亲胡学清作为指挥员,准确的预判油罐将要爆炸,果断地组织作战官兵和周围群众撤离。
父亲在爆炸中受伤,但其他在一线作战的官兵都安全撤退。
“作为一名消防员,我特殊理解父亲的选择。
如果发生危险,我也会作出同样的选择。
”胡劲松说。

“我特殊喜好消防员职业,每当我看到从磨难中被救回的生命和财产时,内心满满的得到感和造诣感,觉得非常幸福!
”2016年,干了27年消防事情的胡劲松转业随处所事情,担当洪湖市应急管理局党组布告,连续干起应急接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等事情。
虽然离开了消防一线,但他希望儿子胡晟民也能子承父业,连续为消防贡献一份力量。

【孙辈接棒3年】

灭火抗疫防汛从不言退缩

从小立志成为爷爷和父亲那样的人;终年夜后梦想照进现实,胡晟民终于接过祖辈、父辈手中的水枪,成为家中的第三代消防员。

“2017年9月,我从军后先在汉江支队仙桃中队服役,2019年6月调到荆州支队太岳中队,今年则回到了家门口的洪湖市长渠路消防接济站连续战斗。
”22岁的胡晟民先容。

从小受爷爷和父亲的影响,流淌着消防员血液的胡晟民,在接济场上也长短分分外大胆。

2018年11月9日,仙桃市一原油加工厂车间溘然动怒,由于中队人手紧缺,从军刚满一年的胡晟民临危受命,不顾火魔肆虐和高温炙烤,迅速出具水枪对火势进行压制,同时对仓库墙体进行冷却。
待火势被掌握后,胡晟民又和队友一起迅速对着火点附近的原油进行转移,防止火势蔓延。
待明火被息灭后,胡晟民和队友们用A类泡沫对火场进行覆盖,彻底杜绝了失火复燃。
这一场战斗,从晚上九点一贯持续到凌晨三点。

今年疫情期间,小伙子也是毫无畏惧,毅然战斗一线,用年轻的肩膀担叛逆务,用热血书写着消防“后浪”的传奇故事。

疫情期间,胡晟民(左)为街道消杀

今年2月14日晚,当胡晟民得知洪湖小汤山医院为避免强风损毁,须要对活动板房加固的紧急任务时,他积极报名参战,顶风冒雪,战胜视线不清和行动不便等困难,不知疲倦,连续奋战14个小时,完成加固任务;他主动加入“城市消杀突击队”,担当水枪手,战胜永劫光执勤的疲倦,日均消毒4小时,累计完成7万平方米涉疫场所的消杀任务;洪湖市公民医院老院区是当地7个定点接诊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之一,由于排污系统设备老化,医疗废水无法处理和排出,外溢风险很大。
胡晟民理解情形后,积极报名参加“医疗废水输转党员突击队”,面对含有极高浓度病原细菌和新冠肺炎病毒的医疗废水,冒着随时被传染的巨大风险,累计转运医疗废水490余吨。

胡晟民操作设备进行消杀

防汛期间,保卫家园,胡晟民一刻也没闲着。
顶着风雨,转移被困群众;顶着烈日,加固危险河堤,胡晟民知道,他肩负着的是一家三代的义务。
“我们一家三代消防人,这是我们家的一种传承、一种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从小勉励着我,让我做得更好。
”昨日,胡晟民见告,在中国消防接济学院学成四年学业后,他将连续回到洪湖投身消防接济事情,守护百姓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