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又称月夕、仲秋节、拜月节等,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纷纭寄情于中秋佳节,产生无数的佳作名篇。
在2022年中秋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选取了12首著名的中秋诗词,与网友共度佳节。

最经典

又是一年中秋月 共品12首中秋诗词 休闲娱乐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上苍。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饮酒直到第二天清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涌现的?我端起羽觞遥问苍天。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赤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 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去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 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全面。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 安康健,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感言】这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自古以来写中秋的作品中,公认的绝唱。
它构思奇拔,独辟路子,神话与现实、出尘与入世、感慨与旷达,层层交织,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也极富哲理与人情。
通不雅观全篇,皆是佳句,很好地表示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最感伤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译文】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
我这生平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本日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
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不雅观赏月亮呢?

【感言】作者苏轼与其胞弟苏辙(字子由)久别相逢,共赏中秋之月。
如此赏心乐事,却让作者想到了聚后不久又得分离的哀伤与感慨。
诗歌境界高远,措辞清丽,意味深长。

最寂寥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彷佛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滞了聒噪,进入了梦乡。
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
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感言】这是统编教材六上的一首诗。
全诗先写中秋月色,再写望月怀人,展现了一幅寂寥、生僻、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
以写景起,以抒怀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最边塞

子夜吴歌·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外子罢远征。

【译文】长安城内一片月光,千户万户都在捣衣。
秋风吹送捣衣声声,家家怀念戍边之人。
何时才能平息边疆战役,让我丈夫结束远征。

【感言】《子夜吴歌》分别有春歌、夏歌、秋歌和冬歌四首。
这首秋歌,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丈夫(“外子”)。
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朴拙情意。
李白描写玉轮的作品很多:“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昂首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当然大部分不是写中秋的。

最雄浑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译文】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 整夜不眠把亲人怀想。
熄灭烛炬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感言】张九龄是唐代一代名相,遭奸臣排斥,贬谪荆州,中秋之夜怀念远方,写下这首诗。
诗歌意境雄浑阔大,骨力刚健,却又情绪朴拙,特殊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早已成为千古名句。

最清冷

八月十五昼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次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译文】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曲江的池畔杏园阁下。
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又在湓浦沙头水馆前。
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抵家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瞥见玉轮又圆了好几次。
昨天的风吹过没有人理会,今晚清美的风彩就彷佛以往的那些年。

【感言】玉轮还是昔日的玉轮,地方却不是往年那个地方,自然,身边的人也不再是往年的人。
被贬湓浦(pén pǔ,今江西九江),物是人非,故乡不见,孤苦伶仃。
诗歌清冷至极,悲苦无形。

最壮阔

念奴娇·过洞庭

(宋)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来宾。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译文】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在这个中秋将至的时候,没有一丝风过的痕迹。
是玉的天下,还是琼的原野?三万倾明镜般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眇小的扁舟。
皎洁的明月和残酷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高下一片通亮澄澈。
体会着万物的空明,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

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胸襟仍象冰雪一样透明。
而此刻的我,正披着萧瑟幽冷的须发和衣袂,沉着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
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来宾,我尽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的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

【感言】碧空万里,水波不兴,月照湖面,天地澄澈。
泛舟湖上,以长江之水为酒,把北斗星当羽觞,再请天上的星辰万象作为来宾来,和我一起细斟慢酌。
此情此境, 没有天地物我,不知今夕何夕。
这种壮阔、这种豪情,遍不雅观宋词,无以复加。

最科幻

木兰花慢

(宋)辛弃疾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古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 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逐渐如钩?

【译文】今夜可爱的玉轮娇媚千般,你向什么地方走去,悠悠逐步?是不是天外还有一个人间,那里的人刚刚瞥见玉轮升起在东边?茫茫的宇宙空阔无沿,是浩浩长风将那中秋的明月吹远?是谁用绳索系住明月在天上高悬?是谁留住了嫦娥不让她嫁到人间?

听说玉轮是经海底运转,这个中的奥秘无处寻探,只能让人捉摸不透而心中愁烦。
又怕那长鲸在海中横冲直撞,撞坏了富丽的月中宫殿。
蛤蟆本来就熟习水性,为什么玉兔也能在海中游潜?如果说这统统都很安然,为什么圆月会逐渐变得钩一样弯?

【感言】持续串的发问,使得这首词险些是中国古代最有科学色彩的一首词。
玉轮为什么能在空中不会掉下来?沉到海里,不会被碰坏吗?为什么圆月逐渐变成一道弯月?是不是这边沉下去,那边就升起来……八百年前的辛弃疾,竟然在词中打仗到玉轮绕地球旋转这一科学征象。
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最美好

天竺寺八月十五昼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译文】桂花从天而降,彷佛是月上掉下来似的。
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白、新鲜。
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
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

【感言】此诗并不如其它描写中秋诗作一样平常悲惨,凋零,或是惆怅、哀绵。
联系诗作背景便可得知墨客前一年高中进士,此时正在东游之中,也正是墨客斗志昂扬之时, 全诗便天经地义的轻松,毫无忧闷。
诗中的一大部分是墨客的遐想,并不现实, 却也不让人以为有空虚之意。
奥妙的遐想反而为“寂静”的诗作平添了几分“俏皮”,也可谓是恰到好处。

最亲情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喷鼻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译文】今夜鄜州玉轮,一定同样清圆,遥想闺中妻子,只能独自不雅观赏。
可怜幼小的儿女, 怎懂思念的心伤?蒙蒙雾气,或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
何时才能团圆相见,倚靠薄帷共赏明月。
那是一定月色依旧,就让月光默默照干我们的泪痕。

【感言】明明是自己在长安,望月而遥想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的亲人。
但诗歌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
这种从对方设想的办法, 写出了一家人的朴拙感情,常常被后人借鉴。

最惆怅

中秋月·十轮霜影转庭梧

(宋)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译文】中秋佳节,是吉祥、团圆的节日,家家户户,欢声笑语。
一轮明月悄悄地洒下皎沽的光辉,庭院里梧桐树轻轻地摆弄着自己的影子。
可中秋夜,又是个最易触动愁绪的日子。
阔别家乡、流落不定之人独自坐在灯火阑珊的角落,愣愣地注目着月影的移动。
天上宫阙.今夕又如何呢?素洁的嫦娥啊,就真的无怨无悔吗?真的乐意夜夜伴着清冷的玉蟾、孤寂的桂花,而丝毫不感到寂寞和惆怅吗?

【感言】大概,不但天上,人间的离去滋味也是一样的,在此中秋佳节,每一个不能和家人一同赏月的人也都有同感吧。

最伤心

琵琶仙·中秋

(清)纳兰性德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吹到一片秋喷鼻香,清辉了如雪。
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
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
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
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去。
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译文】碧海上苍,年年如此,而云间的玉轮,却为何时圆时缺。
今夜里,金风送爽,土花映碧,画栏桂树悬挂着一缕秋喷鼻香;玉轮光就像白雪一样平常晶莹透澈。
谁知道,这好天良夜,却让人忧闷,让人悲咽。
孤身只影,怎么可面对旧时明月。
那时节,也是这么个中秋夜,你和我,花径里捉迷藏,曾经将金井梧桐的霜叶惊落。
手上轻巧的小纨扇,至今又经历几番凉热。
一韶光,不由得百感丛生;但这又与一样平常的相思离去无关。
面对这旧时明月,只好让无情的紫玉萧,于寒风中吹烈。

【感言】统编教材五上学过纳兰性德的一首词《长相思》。
再来看这首词,写的是中秋之夜的相思之苦。
词的上片写现实,现实是充满了凄凉,其情之苦,足以震憾统统感性的心灵;词的下阙写词人仰望明月忆及往事。
几番寒暑,去者不可追,如今只剩下词人中宵独立。
想起李商隐《锦瑟》中的两句诗——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资料整理:丛芳瑶

来源: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