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不是什么吃货,但说起美食,值得我啧啧称赞的,还是柴桥老家街上的生煎包。
我们来到生煎店,已是早上八点多了。别的早餐店人流已经逐渐散去,这家老店可不同。即使是八点,也是休息日的“高峰期”。
生煎店本来就小,再加上食客进进出出,里面已是人满为患。老板早已忙得满头大汗,伙计们也是团团转。吃的人是大快朵颐,等的人,看着那些白白胖胖的小娃娃在锅里“滋滋”地响,就不停地咽口水,心急如焚地张望着。
当我“抢”到一个座位时,心中早已满是欢喜,接下来就是牢牢地坐着等生煎出锅了。生煎的制作过程并不难:捏一团面粉,挖几匙肉放置中间,揉成锥形,再放入锅,等熟了再撒点葱花,一盘生煎就上来了。我在等的时候,一边细心观察,一边想:制作生煎并不难,大街小巷的生煎店也比比皆是,可为什么这家店就令人吃了还想吃呢?
我的生煎上桌了。我端详着,说颜色,下底是焦中带黑,时不时渗出黄色的油,其余部分是白白的,活像一个个小胖墩;说香味,也不知道是什么,应该是油味儿加葱的香味吧,闻起来有一种清新又油腻的感觉,令我迫不及待地开吃!我夹起来就是一大口,哦,好烫!同时仿佛是被锅盖盖起来的肉味,热气也扑鼻而来。我正烫嘴,却听到那香气说:“热的才好吃哩!来呀,吃呀!”我立刻狼吞虎咽,三两下,一个生煎就下肚了。此时,我只有一个感受:“好吃!”
现在,在北仑我也能吃到生煎,但总觉得吃不出记忆中老家生煎的味道了。
篇二:记忆中的美食之腐竹
新村这地方,美食无处不在,不仅有清甜可口的意大利糖水,更有原滋原味的特色腐竹啊什么的。虽然这一直都没有美食节,可这里的美食却又层出不穷。
我最熟悉的就是腐竹了,因为以前,朋友家对面就是一家做腐竹的老传统,每天都会在那旁边的空地上,每天都看那老爷爷做,那的腐竹是很不错的,就连香港TVB都到那拍过节目呢!
说到制作过程,那是纯手工的。因为就是手工生产,所以不会像工厂知道那样有大量的防腐剂啊什么化学品,让人吃得放心,味道也自然许多。
在那有四个锅,锅下面是烧柴火的,可见是真的老传统了,锅里是豆浆,锅旁都配备有风扇。
那里的豆浆也是原生态手工的。黄豆泡水、去皮、磨制,然后加水成浆。热豆浆在风扇的作用下,豆浆的表面就会有一层显而易见的黄黄的东西,无论是看起来还是摸起来,都像一张软纸一样,那就是腐竹的前身。腐竹有很多种做法,但一般情况都是制作者会用刻刀先从那软皮中间把它割开,在圆锅里,割开之后就是半圆的了。
然后制作者就会熟练地从最恰当的地方将她挑起,挂在过上方早已准备好的竹子上。因为是有几个锅,这个锅挑完了,又可以去挑另一锅,挑完四锅后,第一锅又浮着腐竹了。当竹子挂满后,就会拿出去晒晒,过几天,就会成为真正的好腐竹了。
新村腐竹,称得上是腐竹中的极品了,远近闻名,所以早上都会有很多人都特地前来购买腐竹,远的近的都有。
生产腐竹,不仅可以卖腐竹,也还能卖豆浆呢!真是一举两得!
新村的腐竹,真是值得品味!
篇三:寻找记忆中的美食
每个小孩子都特别馋嘴,以前妈妈不允许我吃零食,所以零花钱并不丰裕的我舍弃了零食,眼巴巴地想着其他方法满足口腹之欲。
我特别期待每年红枣成熟的季节,因为那可枣树是我的口粮之一。我会数着日子期待枣树成熟的那天。总是等不到妈妈的回答就急切地爬上树,去找那些叶子里和我躲迷藏的枣子们。每每这时,妈妈就会在下面提醒我:“小心一点,别踩断了树枝,不然明年就没有枣子吃了。喂,你别光顾着吃,拿下来嘻嘻再吃吧。”而我就用咀嚼枣子的声音回答妈妈。
夏天的桑葚也是我的最爱,田埂上生长着矮小的桑树,一颗颗紫色、红色的桑葚就挂在上面。因为桑树的枝干不大,我们只需要垫一下脚就能够到最顶上的果子。在放学的路上,我们边走边摘边吃,玩玩乐乐一路,直到太阳下山才着急忙慌地抹抹嘴,加紧回家的步伐。可是互相看看同伴的嘴唇,又忍不住笑得前俯后仰,有的人嘴成染得紫红色,有的嘴唇上长出了一瞥红胡子,有的人甚至连衣服上都变得红一快,紫一块的。我们身上都染上了桑葚的香气,脸上还带着没下去的笑意。一颗颗童心哦,都变得美滋滋的,满足极了。
说完桑葚,不得不提到另外一样东西——玉米。这里的玉米和家里吃的玉米不一样,我们会偷偷约上几个人,带上火彩,钻进苞谷地里,掰下还带着穗的嫩玉米,包在衣服里面,抱在怀里,小心翼翼地躲开旁边地里劳作的人,找到一处没人的山沟,有人负责捡柴,有人负责清理玉米,有人负责生火,分工明确。等到火大了,我们就围在火堆旁,用木棍把玉米穿起来,一边烤一边吃,等到吃完的时候,总会把脸弄得脏脏的,像是花脸的小猫,不过这背着大人烤的玉米真的是很香,我也忍不住偶尔做一回坏事了。
以上就是记忆中的美食作文600字的全部内容。更多六年级作文相关资讯,敬请关注美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