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于前三期的“小打小闹”,《我是唱作人》第四期迎来首轮“大淘杀”,之前淘汰陈意涵后,节目组引进了首位补位选手萨顶顶,但还是坚持上位区,中位区,下位区,三个等级。而这一次,节目组放大招,直接取消中位区,下位区的四位选手只有两位可以连续留在舞台,而其余两人则直接淘汰。
根据规则,同级别的选手相互pk,以是梁博,毛不易,高进,王源自动组队成为对手,毛不易pk梁博,而王源的对手自然便是高进了。不过末了的结果有些出人意料。高进由于前几期险些一贯勾留不才位区,以是他的淘汰对付很多不雅观众来说貌似是猜想之中的事情,可毛不易的淘汰却让人难以接管。
在第三期比赛的结尾,下位区的四位选手对付他们紧张是演出大盛行的音乐,却不及对手的个性化音乐表示不解,为什么明明自己的音乐才是根据听众的盛行趋势而创作的,却反而不及个性化呢?的确无论是萨顶顶,还是热狗,他们都是个人特色十分光鲜的歌手,比如萨顶顶的无歌词,不雅观众说自己听得懂,但是也只会其意,不知其词,不是所有人都能感想熏染到她的意境的。
而热狗很多人对他的理解便是说唱歌手,喜好的人以为很炸,不喜好的人只会以为很吵,当然也有人可以接管这类歌曲,却并不会主动的去搜索这类歌曲。而毛不易的歌曲一样平常采取的是叙事的表述办法,整首歌就如同一个故事,虽然不至于是大家都喜好,但也不会引人厌烦。但是撤除第一期的好成绩,第二期的毛不易败给了曾轶可,第三期的他败给了汪苏泷,而大众评审给出的情由也很大略,便是以为他的没有在音乐上做出太多的改变,被一种曲风所束缚。
实在听众哀求一些新颖的元素是可以被理解的,毕竟再好的音乐一贯听也会有听腻的一天,而便是为了知足听众的哀求,才会有越来越多的好的音乐涌现。但是从节目中来看,一贯没有改变音乐风格的可不但是毛不易一人,还有一人也是一贯做自己的音乐,但收到的评论却大相径庭,她便是曾轶可。
曾轶可的音乐中的个人色彩十分浓重,而且音乐风格也算是基本稳定,出道时的一曲《狮子座》到节目中的《躯壳》,无论是民谣还是摇滚,都极具她的个人特色。但是在节目中,她的音乐风格险些一贯没有改变,但是每次却能晋级成功,对付她的意见,在最新一期和热狗的比赛采访中,有一位大众评审表示,她能坚持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很值得赞赏。
纵然末了热狗胜出,但是曾轶可还能留在舞台上,而同样是坚持自己音乐的毛不易,却由于大众评审认为他的音乐没有新意而惨遭淘汰,这样的“双标”难免不免对有的歌手并不公正。虽然大众评审各有看点,但对同样对音乐有所坚持的艺人,却有两种不同解读,那让歌手到底向谁“学习”呢?是该坚持自我,还是勇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