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新街口街景。视觉中国供图
为什么南京的地铁都喜好往安徽修?这是关于南京都邑圈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虽然,近年来网络上总有人开玩笑地发出疑问:“霸都”合肥的强势崛起,让素有“徽京”之称的南京为之“抖动”,但在跨省的南京都邑圈里,南京是当仁不让的区域中央。
目前,南京地铁S3号线(宁和城际)高家冲站、S8号线(宁天城际)金牛湖站险些修到安徽地界,S9号线(宁高城际)明觉站则快要修到安徽马鞍山,而终点站高淳站乃至靠近安徽宣城市地界。此外,S4号线(宁滁城际)一期工程于去年12月30日开工,建成后,从南京江北新区到滁州只需短短10分钟……
滁州、马鞍山等城市之于南京,就犹如苏州、嘉兴之于上海,这是在这些地方采访时常常听到,也是百姓们对“南京都邑圈”的普通阐明。曾几何时,马鞍山居民陈波的孩子夜里发高烧,他驾车从马鞍山的家中前往南京儿童医院河西院区,只用了25分钟韶光。他见告:“身边的家长孩子生病,基本首选都是到南京儿童医院。”民间互换不断,决策层也相融。今年初印发的《南京都邑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行动操持》指出,充分发挥江北新区引领带动浸染,环绕快速交通网络培植、资源环境保障、家当分工互助、区域互助机制创新等关键领域,实现与马鞍山、滁州等都邑圈城市上风互补、联动发展。滁州紧张领导认为,滁州参与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最优的路径是推进与南京同城化;马鞍山紧张领导也表示,全面融入长三角,重点在打好“南京牌”。
虽然跨了省界,但毕竟在一个“圈”内。除了南京都邑圈之外,在长三角“跨省圈”实在还有去年刚刚扩容带上黄山的杭州都邑圈,以及地跨苏鲁豫皖的淮海经济区。2月21日,浙江大都邑区培植将以杭州、宁波、温州、金义四大都邑区核心区为中央带动,以环杭州湾、甬台温、杭金衢、金丽温四大城市连绵带为轴线延伸……
“小圈”各扬所长,再“以小融大”,做好长三角“大圈”的更高质量一体化。
另一起“跨省上班族”
从南京南站到滁州站,高铁只需18分钟;从南京南站到马鞍山东站,高铁最快仅17分钟。不得不说,比从南京到江苏省内大多数城市所花的韶光,乃至比南京市内的通勤韶光都要短。早高峰时在马鞍山与滁州的站台看看,“跨省上班族”并不稀奇。曾几何时,马鞍山东站开行动车组列车已增至30对(含高峰线9对),但干系部门数据显示,早上高峰时段的7时到8时,马鞍山乘客依然“一票难求”。为理解决这一问题,马鞍山方面与铁路方面积极商谈,自2018年4月10日起,增开1列马鞍山东站始发、南京南站为终点站的动车组列车。细心的人会创造,每周周一至周五,增开这班车于7时10分发出,7时28分到达,为16辆大编组动车组,定员1015人,险些每天满载,某种程度上成了“跨省上班族”专列。
省界上“大动脉”通了,“毛细血管”不应忽略。滁州市南谯区与南京市浦口区紧挨着,公交车正跨过省界。从2017年4月起,就有始发于江苏省公民医院浦口分院的公交611路,终点站从南京永宁街道的西葛公交站延伸至位于滁州的宁滁换乘中央,办理了宁滁交界处公交“末了一公里”问题。在公交车站,碰着刚从滁州南谯区乌衣镇赶来的吴家宝,他正在换乘前往南京的611路。今年66岁的老靳,上午从南京浦口的家中出发,目的地是滁州市全椒县。2016年,老靳在全椒买了一套房用来养老,紧张考虑那里环境比较好。现在,每月他与老伴都会在全椒住上几天,多的时候能住上20天。据老靳理解,他所在的全椒县小区内,3000多户人家约八成是南京人。常常来回两地的老靳,对付各种交通办法管窥蠡测——小区位置位于全椒站和滁州站中间,位置比较尴尬,不宜乘高铁,多数韶光,他选择公交车出行,有了公交流乘中央,不用走冤枉路了,路费只要几块钱。
在滁州市来安县的汊河镇,也可通过南京602路、610路公交车前往南京地铁3号线林场站、10号线文德路站等,实现公交“无缝衔接”。在马鞍山市当涂县湖阳乡,2018年2月,当地至南京高淳区的城市公交线路开通运营,直达高淳枢纽站,在此可换乘横跨石臼湖的南京“最美地铁线”S9号线,仅需35分钟即可到达南京主城区。
如今的长三角,跨省公交车与冲破行政边界的换乘中央越来越多。
做好“家当发展的配角”
一个“圈子”里,发展要协同。采访中一位企业家说,滁州、马鞍山与南京之间,便是“鱼帮水、水帮鱼”。还有人说,这里是“南京的位置,安徽的本钱”。
与南京江北新区仅隔一条滁河相望的滁州来安县汊河经济开拓区不得不提。目前汊河经开区有200余家企业,大约六成来自南京。个中,轨道交通装备家当尤为范例,这里因与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仅10多公里路程,吸引了南京浦镇车辆及长三角轨道交通装备企业扎堆入驻。目前,汊河轨道交通装备家当园的轨道装备企业已达110余家,在轨道交通装备七大构件168个紧张产品中,这里可生产100个旁边。
孙剑群所任职的公司,便是一家由浦镇车辆旗下二级公司改制而成的民营企业,紧张从事轨道车辆装备和零部件生产等。前些年,该企业将生产基地整体从南京浦口迁居至汊河,如今厂内大部分员工来自南京,有200余人,汊河镇等来安县的员工大概有100余人。在厂内看到停放着几辆大巴,孙剑群见告,通勤大巴每天早晚卖力接接送南京员工。这家公司与南京还存在着另一种联系,孙剑群说,纵然现在,公司内的人事关系依然在南京,由于这样对付高校毕业生等人才更有吸引力,尤其在年轻人看来,说在南京事情“更有面子”。
由于紧挨着南京,汊河的发展有目共睹。八九年前的夏天,汊河镇居民
家里的空调常“带不起来”;孙剑群还记得刚来时,工厂正生产着,忽然间断电,黑灯瞎火;供水也是大问题,自来水常是黄色的,味道很大。这些,如今都办理了。现在的汊河,正着力打造成为南京“家当发展的配角”。
滁州的苏滁当代家当园,是苏州工业园“园区履历”走出江苏的首个互助共建的项目。家当园内的安徽胜华波汽车电器有限公司的总部,位于享有“中国汽摩配之都”称号的浙江省瑞安市,客户基本覆盖了海内汽车自主品牌。2013年,由于上海工厂已不能知足企业快速扩展,公司在苏滁当代家当园建立了一期厂房,去年10月二期项目在家当园动工。安徽胜华波卖力人张伟兴透露,长期以来,公司职员流失落率不到5%,2017年10月公司招聘只有18个普工岗位,却吸引了2500多人应聘,有些乃至通过各汽车企业的领导“打呼唤”。
在苏滁当代家当园,为了实现“园区事、园区办”,国土、方案、环保、培植等部门为园区放权,原来的审批章叫“一号章”,而放在家当园的章则有一个小小的“2”字,这便是“二号章”的由来。苏滁当代家当园管委会副主任周仁君见告,凡是盖上这个章的批文、材料,其权利和任务均由家当园卖力,实行效果显著。很多企业的审批手续在一天内可以办结,这样的营商环境给了他们“高效”的第一印象,因此,苏滁当代家当园逐步形成了在企业家群体中的口碑效应,“二号章”也成了招商的金字招牌。
在马鞍山,30岁出头的南京新康达马鞍山分公司卖力人陈实一提到与马鞍山的缘分,话匣子瞬间打开。“马鞍山就像块‘磁铁’一样吸引我们!
”陈实如此感慨,多年来,他还不断地向身边的企业家朋友推举马鞍山,并且已成功将部分上游材料公司吸引到马鞍山落户。
选择“在家门口事情”
发展步调跟上了,一体化便有了根本,边界将变得更“淡”,更多人每每选择在家门口事情。
土生土长的汊河人周道云在南京打拼了近十年。他还记得,第一次去南京便是“屯子孩子进大城市”的觉得,看到两节车厢的公交车、各式各样的小轿车,都新奇。2000年旁边的汊河,算得上真正意义的“街”不超一千米,完备没有工业,只是一个售卖农副产品的小集市。现在的汊河,与城市一样有了各种外卖平台,停在当地装饰城的数十辆卡车中,苏A牌照在七成以上。
周道云从南京回来事情了,现在供职的公司原来位于南京高淳区,紧张客户为浦镇车辆厂。为更好实现“售后及时”,工厂自2010年搬到了汊河,这里不仅运输本钱低,运输韶光要比在高淳节约一个半小时,而且这里车辆配件企业多,家当集聚效应凸显。在厂房内,马达轰鸣声中,工人正在安装各种零部件,另一处整洁摆放着即将运走的一排排钣金根本件,如标记着“合肥三号线”的地铁空调平板,标记着“苏州三号线”的地铁悬挂梁等。周道云先容,厂里生产的根本件紧张用来配备上海、杭州、合肥等地的地铁和部分动车。现在,厂里的员工以当地人为主,收入不错,而且就在家门口事情。他们大多从南京回到了汊河,可南京依然是他们最常去的地方,看病、购物等自不必多言,乃至与朋友聚会也会到南京,充分享受着“近水楼台”之利。
有从南京回家事情的滁州人,也有到马鞍山安家的南京人。“新马鞍隐士”陈波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在苏宁供职的他,于2005年被调到马鞍山。最初心里难免有落差,与南京比较,当时的马鞍山“掉队”很多,丝毫没有大城市的觉得。他回顾道:“当时马鞍山的阛阓招牌多是用喷绘布做的,看起来不上档次,还有很多摆地摊的。”而现在,马鞍山有了很多大品牌入驻,有了万达、金鹰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并形成多个商圈……在马鞍山娶妻生子安家的陈波,已经喜好上这座城市的生活节奏。他见告,他和家人基本每两周会回一趟南京看望父母,有时也会与在南京的朋友聚会,但是日常交往的紧张是马鞍山的朋友。
他还记得,刚到马鞍山时,来回两地坐大巴要一个半小时,现在乘坐高铁只要17分钟,开车走高速公路大概也只要35分钟。有居住在马鞍山在南京“跨省上班”的朋友见告陈波,他与住在南京本地同事同时从市中央出发,他抵达马鞍山家中时,有些同事还在回家路上。现在来回宁马两地,还可以利用中铁银卡通乘坐高铁,就像坐公交车一样方便,进站、乘车、出站几分钟内搞定。
可以肯定的是,不仅是南京,在合肥、杭州等长三角的都邑圈,这样的“同城故事”将日渐成为平凡。( 任俊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