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尔吉·尼玛
“达林陶布齐”乐队
“达林陶布齐”乐队
“达林陶布齐”乐队在演出现场
天山网讯(文/ 赵梅 图/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委宣扬部供应 )12月16日,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的一间排练室里,31岁的蒙古族小伙道尔吉·尼玛正拨动马头琴弦,用年夜方冲动大方的曲调演唱着《江格尔》。下个月,他和“达林陶布齐”乐队的其他3位伙伴受邀,将赴内蒙古演唱《江格尔》。自从“达林陶布齐”乐队结合当代音乐元素,成功演唱《江格尔》以来,尼玛和伙伴险些每年都会受邀去外地参加十余场《江格尔》的演唱。
半年多,才学会了一章内容
《江格尔》是蒙古族英雄史诗,被誉为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之一,千百年来以口头文学的形式在蒙古族中世代传唱,2006年6月,《江格尔》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尼玛的家乡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拥有《江格尔》故乡的美誉。他出生在该县那仁和布克牧场的江格尔齐(演唱史诗《江格尔》的民间艺人)世家,是家族第五代传承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加·朱乃的孙子。
“我从7岁起,就开始随着爷爷学唱《江格尔》,那会儿,很多人家里还没有电视机,一到晚上,大家就会聚在爷爷家听他唱《江格尔》。”尼玛见告,《江格尔》内容多达数十章,每一章唱下来险些都须要2小时以上,学习难度非常大,他那会儿每天随着爷爷学一个多小时,学了半年多,才学会了《江格尔》中的一章内容。直到本日,他成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才会传唱《江格尔》中的7章内容。
组建乐队,让古老文化重焕光彩
在学习《江格尔》的过程中,尼玛也曾困惑过。“《江格尔》比较难学,传统办法说唱韶光太长,乐意听《江格尔》的人越来越少,传唱人也越来越少,尤其是年轻人,很多人都不愿意学唱。”他说,如果一贯没有人乐意传唱《江格尔》,这块文化宝贝就可能会逐渐消逝。
2010年,尼玛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可以连续读研、或留在乌鲁木齐当播音员的机会,决定回到家乡连续传唱《江格尔》。“紧张想摸索出一条《江格尔》传唱的创新之路,把它搬上更大的舞台。”尼玛说。
“达林陶布齐”乐队
2012年,尼玛考入该县江格尔艺术团,和3位志同道合的传唱人成立了“达林陶布齐”乐队,为了吸引更多不雅观众,也为了扩大《江格尔》的影响力,他们曾经考试测验用各种当代音乐元素去演绎《江格尔》。“我们用摇滚的办法传唱过《江格尔》,但是,演出了几场,老百姓都反对,说不能这样演绎传统文化。”他说,潜心研究了一阵,决定说唱以蒙古族原生态音乐为主,结合当代音乐元素,把呼麦、图瓦鼓、马头琴等融入《江格尔》。这种办法演唱《江格尔》,大家都很喜好,没过多久,我们的演唱就成了县艺术团演出中最受欢迎的节目。”尼玛说。
2017年4月23日,“达林陶布齐”乐队登上央视舞台
2017年4月23日,尼玛和乐队伙伴如愿以偿地将《江格尔》说唱选段搬上了央视舞台,在央视《黄金100秒》栏目,他们用年夜方冲动大方的曲调、欢畅的马头琴声、悠长的呼麦声,寻衅成功。 如今,尼玛和他的“达林陶布齐”乐队已经成为疆内有名的《江格尔》说唱组合,他们常常受邀参加国内外各种文化艺术比赛。
在今年4月的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民族电影展上,尼玛说唱的《江格尔十二勇士赞》气势豪迈,史诗中12位雄狮英雄的形象仿佛涌如今人们面前。
据理解,近年来,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为了做好《江格尔》的保护、传承事情,扩大《江格尔》文化的有名度,不仅每年组织开展“江格尔杯说唱比赛”、“江格尔杯文学创作比赛”等主题文化活动,举办“江格尔奇”培训,还和新疆师范大学签订了干系科研项目,建筑一批具有江格尔文化特色的建筑,并建成了当地标志性文化建筑——江格尔文化艺术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