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葛生如沐东风般沉沦

万家飞雪明灯

诗经中最悲哀的一首诗只是开首8个字便营造出凄清之感 休闲娱乐

融入异域笛声

破碎浮生却逐渐冰封

……

有段韶光特殊喜好听少司命的这首《千山雪寂》,总以为这样哀婉的歌词背后,一定有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后来我在网上找到了那本小说《七夜雪》,那是一个关于“生命中最深奥深厚的爱恋,终极仍是抵不过命运”的故事。

她叫薛紫夜,是药师谷谷主,她的心在竹马雪怀去世后逐渐冰封。

他叫霍展白,是天山派大弟子,鼎剑阁八剑之一。

他一贯单恋同门师妹秋水音,为了救师妹的孩子,他出生入去世,七年里8次乞助于薛紫夜。

在八次的医治中,她爱上了那个顶天立地、深情不悔的霍展白,她将这份爱深埋心底。

在七年的奔波里,药师谷成了他命中注定的归宿,在和那个妙手仁心、古灵精怪的女子相处中,他不知不觉输掉了自己的心。

后来她为了救儿时的弟弟瞳,上了大光明宫,刺杀那个天地间最大的魔头。

她成功了,却也付出生命代价,带着她末了的爱和不舍,纷扬在那寒冷的雪夜。

当时,霍展白为了自己的义务,回了鼎剑阁。

当他带着中原侠士向大光明宫进军时,大光明宫的妙风使带着气若游丝的薛紫夜在风雪中狂奔。

他们在乌里雅苏台的雪原上相遇,然后擦身而过。

一个月后,他才从老阁主口中得知薛紫夜的去世讯,当时他险些魔怔。

想起雪原上的狭路相逢,忍不住痛哭,那一线之隔,竟是咫尺天涯,永不相逢。

末了她和她的竹马雪怀,一起被埋图葬在最初相遇的那个俏丽山村落,而霍展白守着他的任务,孤独终生。

每次下雪他都会想起那个紫衣女子,他清晰地记得,他们在药师谷的末了一段日子里,有七个夜晚是下着雪的。

他和她相伴七年,终极还是错过了。

“夏之日,冬之夜。
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
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而他百岁之后又该归于何处?

小说的结局我看了好几遍,每次看到“夏之日,冬之夜”都忍不住潸然泪下,后来我才知道这两句诗出自诗经《葛生》,全诗如下: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
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
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
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
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
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这首诗被誉为“悼亡之祖”,究竟是妻子吊唁丈夫,还是丈夫吊唁妻子,已经无法考证。

只是诗中所传达的一种“去世者长已矣,活者空悲切”的哀伤之情,动听肺腑。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
予美亡此,谁与独处?葛生蒙棘,蔹蔓于域。
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诗歌开头以葛藤起兴,只是开头8个字,便营造了一种荒凉凄清之感。

坟墙外的葛藤长得正茂盛,相互缠绕着;野外的白蔹也是肆意地成长着,蔓延了全体山坡。

我的爱人埋葬在这里,他的身边没人陪伴,会不会感到孤独?

宅兆周围成长着酸枣树,白蔹爬满坟地,我的爱人埋葬在这里,谁和他作伴?

诗歌前两章的意境差不多,都是通过描写坟地周边的悲惨环境,以主人公自言自问的形式,表达了对逝去的爱人深切的思念。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
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第三句墨客转换了工具,不再描写坟地周边的景象,而是写陪葬的枕头和棉被。

牛角制作的枕头油光闪亮,优柔的棉花缝制的锦被色彩斑斓,不知你用得可舒畅?

我的心上人啊,一个人独处到天亮,是否会孤独?

这句诗听着有点不寒而栗,但是却表达了活人对去世者的一种关心。

“夏之日,冬之夜。
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
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没有你的日子,夏季的白日,冬季的夜晚,是那样地煎熬。

终有一日,我会化作一缕清风,与你相会在碧落黄泉。

这里的“夏之日,冬之夜”和“冬之夜,夏之日”不仅仅大略的语序颠倒,而是深切地表现了主人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永无止尽的思念之情。

这样深奥深厚的爱恋,读来令人伤感不已。

除了这首,后来很多墨客都写下哀伤凄婉的悼亡诗,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十年死活两茫茫,不斟酌,自难忘”、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只是生前不懂珍惜,逝者已逝,再多的悲哀又有何用呢?

就像霍展白和薛紫夜,生前错过,去世后也无法相守,这样的悲痛仇恨,又岂是几段笔墨能够表达得了?

以是惟愿今生你我都能珍惜身边的爱人,莫错过,莫辜负。

- END -

作者:凯紫

看完的读者,记得给凯哥点个赞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