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迈校喜逢春

舒城职业学校源于1901年舒城县斌农学堂师范班,1958年正式被命名为安徽省舒城师范学校,是全县中小学幼儿园西席的摇篮。
2016年3月,舒城县委县政府整合舒城师范学校、舒茶高等职业中学、舒城高等职业中学等职教资源,并报六安市公民政府批准成立了舒城职业学校,2017年8月迁入新校区。

舒城职业黉舍百年名校芝兰满园 汽车知识

该校现占地373.55亩,建筑面积15.6万平方米,在校生4858人,开设教诲、信息、机器、农学、做事5大类19个专业,设立四个传授教化部和一个培训部,校园举动步伐设备完好前辈,环境幽美,建筑布局合理,职教文化氛围浓厚。
2022年争取到中心财政设备购置与更新贴息贷款,完成了新能源、云机房、虚拟仿真等二十余个实训设备采购,现正积极履行扩建提升工程,方案学生创新创业中央等培植。

学校现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国零犯罪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排球特色学校、省级示范特色中等职业学校、省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三全育人”范例学校和范例学部造就培植单位、安徽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安徽省措辞笔墨规范化示范学校、安徽师范大学教诲演习基地等,荣获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精良组织奖、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诲活动精良组织奖等。
2021年9月22日,达到安徽省B类中职学校办学标准,现正争创安徽省A类中职学校办学标准。

文化引领育人才

舒城职业学校坚持“知识改变命运,技能造诣未来”的办学理念,遵照“深化产教领悟、拓展社会培训、做事区域发展、凸显职教升学”的办学思路,提炼“一训三风”。
校训“明德至善,博学致远”引领师生追求光明正大风致,学好知识和技能,着力培养风致精良、习气良好、身心康健、综合素养高的技能技能型人才;校风“务实创新”、教风“敬业爱生”、学风“律己求真”,分别从学校、西席、学生三个维度来表示办学理念。

环绕立德树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代价不雅观,创新文化载体,优化文化环境,命名校园道路、建筑物,创建“党建主题公园”“职教园”,落成了一批校园文化景不雅观;建有标准化生理咨询辅导中央、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体育活动中央、舒城县禁毒教诲基地等;编纂校史,培植校史馆,传承精神财富;校园处处浓厚的职教文化,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潜移默化熏陶育人。

学校将精良传统文化、家当文化、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领悟,培植表示历史内涵、展现时期风貌、彰显职教特色的校园文化,通过春季学期校园文化艺术节暨师生技能大赛、秋季学期体育文化艺术节等文化活动,通过工匠精神进校园、校企文化共建、师生字画展、唱红歌、中华经典诵读、大课间韵律操、志愿做事、主题班会、文明寝室评比、文明礼貌月等活动,全面提升师生综合素养和职业技能。
学生在“全国中小学生文艺展演”和“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大赛”等活动中,得到国家级奖项24个(特等奖1个),省级奖项100多个,市(县)级奖项400多个。

军队优化担义务

学校班子成员思想政治本色高,办学思想前辈,职业教诲实践履历丰富,管理能力强。
2022年党委换届、纪委成立,优化撤并报批设立了8个内设管理机构、5个学部及群团组织,二级机构以上干部党员数超过80%,强化了党员干部的模范浸染。
持续推进党建“领航操持”,实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卖力制,以学科组为单位的党支部培植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在疫情防控、抗洪救灾、教诲传授教化等事情中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浸染和党组织战斗堡垒浸染。
校党委2020年被中共舒城县委组织部付与全县第一批城市基层党建事情“领航操持示范点”。

为党育人,班主任是德育事情的中坚力量。
学校高度重视班主任军队培植,形成了科学合理的班主任“申—选—聘—评—赛”发展模式,全校每学期班级数保持在100个旁边,班主任军队总体本色高、业务能力强,在学校教诲传授教化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浸染,引领着中职学生康健发展。
2019年景立了校级班主任事情室,2022年赵红栓班主任事情室入选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名班主任事情室造就培植名单。

为国育才,西席是教诲传授教化的主导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277人,正高等西席2人,特级西席和省级教坛新星7人,副高等以上职称88人,双师型西席155人。
现有徐丽娟学前教诲专业和高从友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2个省级名师事情坊。
2019年以来在传授教化能力大赛及班主任能力比赛中,获国家级三等奖1项(4人次),精良奖1项,省级奖项56个;在各种教科研比赛中,获国家级奖10个、省级奖50个;立项和在研的省级课题4个,揭橥论文200余篇;8个省级质量提升工程项目通过了省级验收。

学校聘请了军体教官,教官与学生的比例达1:100,军体教官卖力组织学生出早操、列队上课和就餐,开展才艺第二教室,做好学生思想事情,巡查班级、寝室,与学生同吃同住,规范学生手机利用,帮忙好班主任完成对学生的所有管理事情。
学生教官帮忙校学生科、班主任等在校园安全巡查、学生常规管理、重大活动组织、突发事情处理等方面发挥主要浸染。
各学部学生会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做事功能,在学生迟到早退、卫生检讨、学习勾引、思想宣扬和各项活动组织开展等方面积极发力。

特色创新提素养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辅导,以“课程思政”为抓手,按照“根本在课程,重点在思政,关键在西席,落实在系部,成效在学生”的总体思路,充分发挥“传授教化、兴趣、实践、环境”四大浸染,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诲贯穿教诲传授教化全过程,让“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生根。
看重落实德育大纲和德育课程,建有“准军事化德育管理”“校园文化艺术节”“赤色文化”“志愿做事”等四个德育品牌。
牢牢环绕立德树人,坚持党建引领、“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德技并修,紧密结合等十大育人环节,将赤色文化融入校本课程、校园文化和实践传授教化,为学生培根铸魂,形成了特色光鲜的“三全育人”体系,明确“五育并举”总目标,促进五育融通。
开设46个第二教室传授教化班,涵盖20多个专业方向,59位西席、1400多逻辑学生参与个中,成立12个学生社团。

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优化专业布局,建有3个省级示范专业,培植5个适应地方主导家当和行业、企业发展须要的主干专业,建成3个重点专业群,新增6个特色专业。
构建有特色的德育课程、公共课程、专业理论和实训课程、选修课程等校本课程体系,建有各种实训室291间和3个省级示范实训基地,与省内外企奇迹单位互助培植了6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
先后与多所高职院校联办,加强与“一带一起”院校及企业互助办学,参与大别山职教集团、安徽省学前教诲专业(专科)同盟、安徽国防科技职教集团、安徽大江教诲集团等职教集团的科研、培训、竞赛等活动;承办大别山职教集团学前教诲专业学生技能大赛。
积极参与教诲部“1+X”证书试点,结合第二教室和技能大赛,做好“1+X”证书培训和考证,深入履行岗课赛证融通。
在安徽省职业技能大赛中,连续三年代表六安市参加学前教诲专业比赛,得到省一等奖3个、二等奖6个,客户信息做事专业获省三等奖;在六安市职业技能大赛中70多人次获奖;学生对口高考本科、专升本和体例等达300多人。

在“非遗”技艺传承上,以大师为“引领”,开展事情室培植,完善师徒制人才发展链。
以“舒城九一六茶园”实训基地为依托,传承舒城小兰花制作技艺;以校陶艺馆为平台,学习舒瓷制作;以教室为载体开展扎染和舒城民歌等非遗传授教化;多次约请舒席制作技艺传承人苏成军来校为师生培训龙舒贡席制作。

产教领悟强技能

学校高度重视校企互助、产教领悟等多种形式的互助办学,以《国家职业教诲改革履行方案》《关于推动当代职业教诲高质量发展的见地》等为指引,不断创新办学模式,快速增强师生技能。
在舒城县委组织部引领下,成为该县非公党建家当链链主单位,中组部以“年度百个两新党树立异案例”进行推广,《安徽日报》以《建强“红引擎” 引发新动能》为题,中安教诲网以《党建引领谋发展,家当链接育人才》为题分别进行了宣布。

深化校企互助培养模式,与中航国铁公司、安徽艺森教诲等开展特色专业联合办学,主干专业均与三个以上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建立校企互助。
师范类专业与县内外百余家公办、民办幼儿园及小学互助;照顾护士类专业与舒城、六安四家医院等开展协培养人;打算机信息类及机器数控类专业与舒城县杭埠家当园、舒城电商家当园等建立稳定的互助培养模式。
与安徽刚毅钰立、安徽精卓光显、苏州爱知科技、苏州先锋导电材料等企业深入开展工学交替、产教领悟,西席、师傅联合传授,2022年被确定为六安市第二批“当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通过校企互助、产教领悟,在校生年巩固率均在96%以上,就业率均在98%以上,并已形成学前教诲、美术舞蹈、广告制作、数控技能、信息技能、汽车技能等学生创业团队,呈现出精良毕业生张俊(舒城县康卓课外教诲培训中央理事会成员兼总监)、孙运(考拉海购运营部品牌卖力人)、方伟红(六安八方九地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志宇(《嫡传播》传播公司常州区业务总监)、任其欢(安徽省机电协会理事,江苏任赫贤数控有限公法律人代表)等创业范例。

踔厉奋发向未来

凝心聚力谋发展,踔厉奋发向未来。
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师资军队培植,不断引进技能技能型西席,积极向政府争取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加大自聘西席力度,加强西席培养,争取拥有更多在地区乃至全省有影响力的骨干西席和专业带头人。
将进一步强化和创新教诲传授教化,把教诲传授教化管理和质量培植放在首位,争取在国赛大奖上有更多打破。
持续推动校企互助、产教领悟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培植高水平专业(群);加强与上市公司、天下500强企业等互助力度,实现产教领悟的多元化、集团化、家当化、基地化;加强国际教诲互助,做事“一带一起”国家计策。
将努力打造皖西地区学前教诲培养基地、合肥经济圈家当人才输出基地和舒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凸显办学特色,向着全省一流、全国精良的中等职业学校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