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回忆起来,《鲁冰花》实在是一部有些“奇怪”的儿童电影。
在这部电影里,苦命的阿明并没有得到一个幸福的结局。
他无声无息地离开了这个天下,那个所谓的天下儿童绘画大奖已经和他没有了关系。
而唯一理解他、力挺他的郭云天老师,直到电影结束,也只是一个不得志的空想主义者。

但艺术最大的魅力,就在于那些无法被理性言说的情绪。
阿明爸爸为何要狠狠打自己重病的儿子,又为何会在阿明去世的时候去世去世抱住末了一块棺材板?当年的小朋友未必能说出个中的内涵,但我们的泪水,已经解释了统统。

夜读|难忘的鲁冰花 休闲娱乐

有真情,更有深厚的生活积淀,这样一部精良的作品,总能沉入我们的生活。
消化这些情节的过程,也便是我们终年夜的进程。

有人说,儿童电影,就该是“天真天真”的。
我并不这么认为,《鲁冰花》里有最难得的童真,也有和现实生活最直接的碰撞。
不要以为孩子们都是“不懂事”的,他们纯净的眼睛,最能分辨世间的真善美。
《鲁冰花》里的阿明,便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5月16日,《鲁冰花》的原作者钟肇政去世,享年96岁。
必须承认,我对这位作家并不熟习。
但他不会被我们忘却,就由于《鲁冰花》。
感情朴拙、关怀人类、拥抱生活,能被众人铭记的作家和作品,大抵都是如此。

1991年,甄妮在央视春晚上翻唱了《鲁冰花》(曾淑勤原唱),至今仍是两岸几代人的共同影象。
朴实的屯子少年、对母亲的无限思念、倔强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这是属于中国文化的特质,这是两岸公民都能懂的“真情”。

提及来,这首歌我们大家都会唱几句,但小时候我们未必细细体会过歌词的含义:“当青春剩下日记,乌丝就要变成白发,不变的只有那首歌,在心中来回地唱”。
年纪渐长,加倍明白,要在生活中返璞归真是不随意马虎的,对艺术创作来说,更是这样。

本日,电影、电视、网剧、综艺……留给人们的选择,实在是太丰富了。
但我们也不该忘却,有时候最朴实的东西,每每便是最打动人心的。
就彷佛《鲁冰花》,它只讲了一个非常大略的故事,但背后深奥深厚的意义和代价,让我们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