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来源:长影电影《祖国的花朵》片段
新华社长春6月1日电(赵丹丹)“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俏丽的白塔,四周环抱着绿树红墙……”
看到上面的歌词,你一定是唱着念出来的。旋律一响,就仿佛开启了光阴之门,将几代人拉回到童年高枕而卧的光阴。
小学教材插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你知道吗?这首影响了几代人的歌,实在是一部电影的主题曲,歌曲的创作过程也十分有趣。
195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新中国第一部儿童题材影片《祖国的花朵》上映,影片的主题曲便是《让我们荡起双桨》,歌曲由乔羽作词,刘炽作曲。
电影《祖国的花朵》剧照。图片来源于长影集团
词作者乔羽曾在一篇文章里回顾,当时,电影《祖国的花朵》导演严恭找到自己,请他为电影写主题曲的词,“花朵在春天里开放,我们的祖国已迈出春天的步伐,要把一种美妙的开始写出来。”——这是严恭的哀求。
乔羽欣然答应后,却创造并不随意马虎。一天,他和女友二人相约北海公园,泛舟湖上。这时,一船孩子向着乔羽他们划过来,孩子们悠然推浪而行的划桨神态,瞬间叩开了乔羽的灵感之门:“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有了灵感的乔羽赶忙上岸,取出一个小本写了起来。就这样,不到20分钟的工夫,《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词就在北海公园写成了。
《乔羽文集·文章卷》中这样写道:“我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歌词创作生涯,也便是在祖国这个美好的春天开始了。”
有了歌词后,严恭导演请作曲家刘炽来作曲。
一天,导演严恭带领摄制组全体成员和一群孩子,来到颐和园公园划船嬉戏。刘炽也随着找灵感。导演哀求孩子们在船长进修划船的技能和动作,熟习将要拍摄的水上环境。
从小就怕水的刘炽也硬着头皮上了船。一开始,他只能老诚笃实地坐着,两手紧抓船舷,一动也不敢动。但船上的孩子们欢快地划着、闹着,活泼可爱的神态传染了他。刘炽开始和孩子们打水仗、赛船,就像回到了童年。当船快要划到昆明湖东堤岸的铜牛附近时,刘炽脑筋里溘然来了灵感。他急速见告划船的小朋友:“快靠岸,快靠岸!
”
就这样,他坐在湖边的石头上,快速谱完《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曲子。创作完毕,刘炽调集起孩子们,把刚写好的曲子唱给大家听。
“当时父亲写了2/4拍的版本,在场的音乐老师建议再改个3/4拍的版本,都唱给孩子们听,末了孩子们认为2/4拍更像划船,这首经典的歌曲就这么出身了。”刘炽之子刘欣欣说。他见告,那是刘炽与乔羽的第一次互助,也正是由于这一次的互助,催生了后来《我的祖国》《祖国颂》等词曲,留下了经典的音乐名篇。
有资料记载,电影《祖国的花朵》上映后的几年里,只要进北海公园,总能听到大人、小孩都在唱这首歌。电影公映后,得到1980年全国第二次(1954—1979)儿童文艺奖故事片一等奖。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得到1980年全国第二届少年儿童歌曲评奖一等奖,随后又编入中小学音乐教材。
刘欣欣还向讲了一个故事。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著名指挥家、教诲家杨鸿年随艺术代表团赴美国演出,在一场专门慰问华侨的演出中,台下有多位老华侨递纸条到舞台上讯问:“为什么没有唱《让我们荡起双桨》?下一场演出您能不能为我们唱《让我们荡起双桨》?”杨鸿年见到这些小纸条后很吃惊,没想到这首歌曲居然会令远在异国他乡的老华侨们念念不忘。当天晚上,杨鸿年险些没有睡觉,赶紧联系海内找谱子和配钢琴伴奏。在第二天的演出中,当《让我们荡起双桨》音乐响起时,全场不雅观众起立鼓掌、含泪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