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一转,更多那个时期的特色显现出来: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穿梭往来,夹杂着笑声、说话声、汽车喇叭声……车水马龙的温州街头鼓噪喧华,却又活气勃勃。
最近,这样一条温州街景视频由温州市新闻传媒中央制成短视频后发布,一下子引发了温州人的关注,点击量超过780万次,留言区内评论如潮。在一条“现在大妈在哪里”的留言下,有网友认领身份:“现在小姐姐一个,本尊便是。”很快,温州市新闻传媒中央发布了第二条视频揭晓答案:当年的“BP机姐姐”名叫马云,已经退休。至今,两条短视频的点击量合计超过3000万。一韶光,这位温州的马云成为当地热点人物。
视频加载中...
上周,和马云约在温州一家鱼圆店碰面。将近30年过去,马云的妆容愈加精细,身姿愈发苗条、挺立,眉毛文成时下流行的模样形状,脸上原有的一颗痣多年前就被点掉,猛一看,彷佛比年轻时更显气质。“始终在时尚的潮流中一起狂奔。”马云哈哈大笑,眼角的鱼尾纹微微荡开,但笑颜依然那么肆意、残酷。
温州经济学家马津龙是马云多年的老友,虽然他第一韶光在朋友圈转发这条视频,但他连呼“没想到这个视频居然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仔细一想,马云的笑颜既是她内心情绪的流露,又是时期情绪的投射。“从这个角度看,笑颜是幸福女性的标志,也是幸福时期的标志。”马津龙剖析说。
马云近照
影象
最近不断有人在问马云:这是什么时候拍的?你们在谈笑什么?马云实在想不起来,她把视频声音放大仔细听,依稀能听到自己在用温州话说:“谁打电话给我?我肚子饿了。”“当时我们公司就在附近,该当是中午和同事们一起出去聚餐。”马云判断。
“这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街拍,是在完备不知情的情形下拍下来的。”马津龙想起来了,当年中心电视台的到温州采访,马津龙陪着去各处拍视频,后来央视推出了有关温州的4期宣布,马津龙不记得当时在街上拍到了马云,乃至这些片段当年有没有在央视的节目中播出,也不太确定。
“当年”到底是哪一年,也没人说得清。马云去年整顿衣柜时,还翻出了那条橘色大花直筒裙,感叹光阴匆匆。“该当是1996年旁边,你看他们身后的东方大厦,还在建造过程中,防坠网还挂在上面。”温州市新闻传媒中央《新政聚焦》栏目制片人周勤理性剖析。
七嘴八舌的谈论,牵出了那个时期更多的细节。视频中,满大街摩托车大多是入口的“本田王”“铃木王”和女士款“太空”。那时,马云也买了一台“太空”摩托车,花了几万元,很贵,但确实好骑,手腕轻轻一转就加速。
街上一辆接着一辆的出租车,有人认出是当时盛行的菲亚特汽车。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温州街巷狭窄,用小巧的菲亚特作出租车很得当。当时这些出租车就像小甲虫一样在蜿蜒局促的街道弄巷内横冲直撞,也算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为此温州还有个外号:“驮在菲亚特上的城市”。“为了避免剐蹭,出租车旁边后视镜是折叠起来的,外地人一看都要吓一跳。”周勤1995年大学毕业后进入温州电视台事情,对视频中的街景他也熟习。
BP机更是那个时期的标志性物件。马云腰间别的BP机是数字寻呼机,当年售价也要两三千元。视频里一起聚餐的年轻人,险些人手一只BP机,走在马云右侧惜福(化名)的BP机没有别在腰间,而是被她放在了随身背的小包里。之后不久,她们陆续换上了手机。“比砖头似的大哥大要小一点,可以直接装入口袋。”马云记得,1996年她买了第一个手机。
也便是在那个时候,马云家购买了第一套商品房,公司也给她配了一辆汽车。上世纪80年代初,欧美的电影、电视剧逐渐进入海内,马云边看边想,这些外国人生活太幸福了,有汽车、大屋子。那时她还没想到,短短十多年后,她也过上了这样的生活。
越来越多的细节拼凑出那个时期的空想、信念、激情。马云印象很深,当时街上的温州人,包括她在内,总是脚步匆匆。马云的这一感想熏染是有佐证的,有媒体在宣布中做了一个横向比较,温州人走路的频率基本上要比北京人快一拍,比上海人快半拍。“大家都在忙着要干点啥。”马云说。
马云近照
马云近照
拼搏
在被央视镜头捕捉到时,马云和同事们确实忙得很。白天上班,晚上和周末马云都在学习学习,惜福则同时在三四家公司兼职做司帐,偶尔他们会约着一起去跳交谊舞,日子过得丰富充足,这是当时年轻人的生活常态。
1983年马云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于是她就开始事情。当时温州的高考录取率只有3%,考入高档学府的只是百里挑一,大批年轻人被筛下来,这是马云的一个遗憾。不过很快马云得以连续学习,上世纪80年代,读电大成了年轻人的新时尚,马云在温州电视大学学习英语,三年后得到专科文凭。差不多在同一韶光,惜福也接到领导的关照,可以半脱产上电大,惜福选了司帐这个专业。英语和司帐,正是当时热门的两大文科专业,这与当时由外贸系统编制改革引发的人才市场需求变革息息相关。
进入公司后,马云被分配在财务岗位,一开始干系的业务知识全靠自学,领导给了她一本业务书,不懂的地方可以找老师傅带教,但始终缺少系统学习。因此在得到英语专科文凭后,马云马一直蹄报考了江苏理工大学函授班的专升本司帐专业,一到周末,江苏的老师会前往温州授课。拿到本科文凭后,马云又申请了厦大的在职研究生连续学习。周末出门上课时,马云会把教材卷起来夹在腋下,以防有邻居看到惊异。“老大不小了,还在学习。他们问我去哪里,我就暗昧回一句有事情。”马云边比画边哈哈大笑。
不断学习学习是年轻人奔向梦想的一个办法,在进入央视镜头后不久,马云就成了财务部门卖力人,之后又升任为高管。当上领导后,马云的事情越来越忙,有一次乃至3天没睡觉。“别人要回家安歇,我最多冲个澡又可以连续加班,为了事情我乐意拼一下。”马云说。
惜福的生活更有温州特色。上世纪80年代,惜福的姨夫办了一个小型开关厂,人手不足时,就呼唤惜福过去帮忙拧螺丝、组装零件,这些事情经由大略培训后就可以上岗。一开始惜福做得很慢,后来越做越闇练,一跃成为厂里组装速率最快的人。当时惜福姨夫厂里生产的开关被拉到乐清柳市发卖,1979年后柳市后市街已经形成了低压电器一条街,产品销往全国。
除了低压电器,当时温州的另一个有名产品是皮鞋,顶峰时险些户户开厂,家家做鞋。惜福的哥哥也办起了鞋厂,惜福又去帮忙“划皮”,也便是根据鞋样将一整块皮子分类划剪备用。她哥哥的鞋厂一开始是小作坊,之后工厂的规模越来越大,管理越来越成熟,也就不再须要她帮忙了。这样的兼职事情,每次可以让惜福赚到一两百元的零费钱。
在拿到电大的司帐文凭后,惜福干起了兼职司帐,最忙的时候,她可以在业余韶光同时为三四家企业兼职打工。“年轻、勤快、精力充足,做副业没有问题,周围的年轻人都在这样做。”惜福这样阐明。这句话并非托词。此时,温州民营经济正在发达发展,用工量很大。1988年,温州涌现了首家人才先容所,短短半年多迅速发展到70多家,成为市区发展最快的一个行业,一韶光,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招工招聘广告,个中一项业务便是为企业和职工业余兼职探求匹配的可能性。
时期的机遇犹如雪亮的浪花,一个接着一个拍打过来。就在被央视拍到后不久,有房地产公司给马云递来了橄榄枝。权衡一番后,马云还是选择稳妥的事情,婉拒了这份邀约。多年后再看,当初接替这个岗位的人,经由几年打拼,收入已经由亿元。
惜福旧照
惜福近照
信心
关于视频拍摄的年代,马津龙始终相信是在1993年。作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温州改革的亲历者,马津龙对这一年影象犹新。1993年是中国改革特殊是温州改革走出困境的一年,那年温州的GDP同比增长了42.6%,比4年前足足赶过42个百分点。而在此之前,马津龙作为温州市经济系统编制委员会主任正处在风口浪尖,面临巨大压力。
改革开放初期,温州的先锋表现赢得了一些赞誉。1985年5月12日,《解放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温州三十三万人从事家庭工业》的长篇宣布,并配发评论员文章《温州的启迪》,“温州模式”第一次见诸媒体。这篇宣布还首次概括了“四千精神”——走遍千山万水,讲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历尽千辛万苦。
解放日报首提“温州模式”
但是在1992年邓小平南方发言之前,“温州模式”一度遭到过质疑和否定。当时盛行的一种说法是,温州除了马路没修,社会主义的其他角落都被修了。直到南方发言往后,温州人才甩开精神枷锁,放开手脚乘势而上。与此同时,温州商品质量低劣,也为人诟病。1987年8月,杭州有人在武林广场火烧温州皮鞋;1990年,乐清低压电器假冒伪劣引来国家7部委联合查处。假冒伪劣产品让温州形象蒙羞,1993年温州开始一系列质量变革行动。
“今年的年轻人很难明得这种共情。”如今再看30年前的这段视频,马津龙深有感触,“只有经历了操持经济的苦难,以及当时中国改革走出彷徨、徘徊,从失落望走向希望的人,才会有这么强烈的反应。”
去年12月20日,马津龙专门策划了一期企业家沙龙,磋商火爆出圈的“BP机姐姐”征象。在座的很多人都认为这个视频的共情点是美好的、治愈的。“这个视频传播本身也给我一个很好的启示。”参会的温州市科盛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温州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副会长徐卡特把稳到,温州媒体人能把30年前的素材挖掘出来重新编辑传播,表示出一种独特眼力。“在企业面临经营压力时,我们的产品、经营理念也一定能另辟路子,对吧?”徐卡特反问,但显然已经有了答案。
回顾历史,企业经营会有困难,改革也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但理性会一次次降服冲动和误解。何况用另辟路子发展的眼力看,在不愿定性中可以探求希望,危急中也能萌发生机。
过了新年,马云就要59岁了,但她依然保持着兴旺的生命力。2014年,有一天马云溘然想去学习舞蹈,至此一发不可收,坚持至今险些达到了专业水平;退休后,她报名参加了英语网课,如今依然保持着阅读英文文章的习气;2003年开始,马云在专业健身教练的辅导下健身,持续至今,马甲线隐约可见。马云总有办法把生活变得有滋有味。从上世纪90年代起,马云就开始琢磨扮装,一开始没人教,她就自己摸索,直到画到自己满意为止。或许这种不断追求生活丰富度的折腾劲正是马云能保持年轻的窍门之一。
上世纪90年代,有人曾问马云怎么评价这个时期。“是最好的时期,但未来会更好。”马云的回答武断、乐不雅观,充满信心。
视频加载中...
(上世纪90年代温州街景 由温州市新闻传媒中央供应)
栏目主编:孔令君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朱瓅
来源:作者:陈抒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