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公交车烧油,地沟的温度高,车底散发的热量也大,上蒸下烤,进地沟就像钻进烤箱一样。现在虽然都是纯电动公交车,但在地沟里也一样热。以是,每次干活前,我们先来2粒藿喷鼻香正气胶囊。”短短几分钟,王国强就一脸汗水的从地沟钻出来,他用袖子抹了抹汗珠,脸上留下了一道黑痕,“这还不算什么,假如遇上户外抢修,全体人跟沐浴一样,全身湿透。”
今年53岁的王国强是武夷集团南平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纯电动车维修班组的组长,从事公交车检修已经27年了。他说,“到了高温景象,车子就随意马虎‘中暑’,涌现问题的机率比平时要高。最辛劳的便是大中午去抢修,地面温度将近60℃。没有防暑工具,我们就直接躺在硬纸板上,钻进车底抢修。”
打开车厢门,一股热浪迎面而来。“待检的车只要在太阳下晒一会,车厢里的温度就很高,上次我们测了下,有53℃。”王国强一边说着,一边对车厢内的扶手、座椅、方向盘等各个部件进行检讨。“车内的任何部件都要确保安全,这样才能担保市民乘车的安全。全区运营的公交车有320多辆,我们车间每天要检测差不多100辆,同时还要兼顾高铁站、岭下桥等其它检修点。”
“城区内运营的公交车两天一检,郊区线路的公交车每天一检。而且,驾驶员每天开车上路前,也要自检一次。也正由于我们安全抓得好,公司连续六年拿到全省‘安康杯’的前辈单位,2017年还拿到全国‘安康杯’的前辈单位,全省仅4家。”走出闷热的车厢,王国强的话语间带着自满。
从清晨5时30分,第一班公交车驶出车站,到晚上11时,末了一班公交车驶回停车场,都是王国强等公交车检修员的上班韶光。
“早上大部分公交车在运行,等到下午三四点往后,我们这里会更加劳碌。”王国强说,很多公交车都是在市民乘车高峰期过后,或者晚上收车后再来检修。“虽然我们也有高下班韶光,但实在是随时待命,随叫随到。”
说话间,又一辆纯电动公交车驶进检修点,王国强麻利地钻进地沟,开始劳碌起来。
(卢国华 彭斌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