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 田延辉 高建进 刘华东 苏伟珍 孙晶晶 张诗瑶
海面上,冲浪、帆船爱好者们竞相弄潮逐浪;沙滩上,帐篷、茶桌有条不紊——50多公里的厦门环东浪漫线,如今可是厦门有名的网红打卡地。空隙时来这吹吹风、喝喝茶、玩玩水,成了周边群众和旅游达人们的“新风尚”。
拆了水产养殖设备的渔民们也创造,好环境把他们日子带“火”了。厦门同安区美林街道党工委布告颜允侯做了一个统计,今年进入暑期,环东浪漫线一天能吸引3万人次!
始终保持山水常青常绿的福建,如何以1.3%的地皮、2.9%的能耗创造全国4.4%的经济总量?一起走一起看,探访福建始终如一擦亮“绿色”名片,以好生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漫山绿野,日子更红火
“哥哥撑竹筏呦,妹来唱山歌呦……”
三明泰宁县上清溪景区,两岸赤壁丹崖,崖顶草丰林茂,排工黄盛腾将竹篙向后一拄,亮开嗓子唱起山歌。
“别看我们泰宁被大山包围,去年来我们这里玩的游客都快到900万人次了。”黄盛腾在上清溪撑排已经25年了,这些年他眼看着上清溪环境越来越好,游客越来越多。
“人们是冲着泰宁的好生态来的。”为了保持绿色底色,泰宁直补近千万元履行“禁柴改燃”、履行11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泰宁旅游管委会遗产保护局副局长刘锋见告,眼下绿色生态便是泰宁最大的亮点、最大的财富、最大的民生。
穿过一片片山林,来到南平武夷山燕子窠生态茶园,一排排茶树整洁排列,满山皆绿、风过闻喷鼻香。
茶叶,是南平的生态上风特色家当,也是村落庄振兴、群众致富的“金叶”。截至2023年年底,南平茶园面积72.1万亩,百口当链产值达445.1亿元。全市约85%的州里、50%的行政村落、45%的庄家从事茶叶生产经营活动。
“采取传统的栽种模式,总以为茶叶品相一样平常。经由福建农林大学来的科技特派员调研辅导,我们考试测验了‘生态栽种’。”武夷山市星村落镇茶农杨文春见告,“夏种大豆、冬种油菜”的间作栽培模式,有效改进了茶园生态环境,提升了茶叶品质。而茶园里准确显示温度、湿度等环境指标的智能检测设备,则让茶农“不用来茶园,拿手机一查就能直接监测”。
车辆缓缓驶进福建龙岩永定区龙潭镇枫林村落的时候,多年后再次来到这里的郭健有种强烈的陌生感——道路两旁树木葱郁,一片片似蝶舞翩跹的蝴蝶兰花开正盛。这还是以前那个地面塌陷、漫天扬尘的矿区吗?
是啊,曾经的枫林村落是龙潭镇煤炭产量最大的村落,近500家煤矿集聚于此,大规模开采一度让这里“举头看不清天,低头看不到路,山上望不见树”。而如今,龙潭镇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蝴蝶兰鲜切花基地,红火的蝴蝶兰买卖,让2000多名群众每年增收近9000万元。郭健不禁感叹:“山越绿,日子越红火啊。”
经略海洋,升级绿色生活
溜达福州新区滨海新城岸段,游人如织处,刚刚踏过的沙滩上就有沙蟹探出脑袋;而远处滩涂上,鸥鹭或飞或立,觅食潮来潮往间。
“退养还湿、撂荒沙地修复后的滨海新城岸段,人文经济代价不断显现。”福州新区生态环境与城市培植管理局副局长郑宇先容,梅花古城、海蚌公园等度假旅游区日渐受到游客青睐,“旅游旺季,周边酒店供不应求。不少群众早就吃上了‘旅游饭’”。
拥有3752公里陆地海岸线、2214个海岛和13.6万平方公里海疆,在打造当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方面,福建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上风。
当把视角从海岸移到海上,福州福清市兴化湾碧波荡漾,三峡福清兴化湾海上风电场的一座座风机随风迁徙改变,电能通过海底电缆,源源不断运送莅临盆生活一线。
对付福建来说,海上风电资源丰富,适宜大规模开拓。除了海上风电场培植朝阳东升,海上风电家当链也不断聚拢。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家当园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盛雷表示,目前园区已经形成风机、电机、叶片等海上风电大部件家当链聚拢格局,具备年产300万千瓦风机及紧张零部件研发、生产、技能做事等能力。
在水来世界,传统耕海牧渔办法也在悄然变革。从福建福州连江县定海村落码头出海,踏浪航行约15分钟,就能看到长92米、宽36米的半潜式深远海养殖平台“闽投1号”。这个拥有约6.2万立方米养殖水体的“大家伙”,配备了光伏等可再生清洁能源,同时搭载智能养殖系统,由此告别无序粗放的传统养殖办法。
我国是海洋大国,培植海上牧场,是办理好14亿人用饭问题、“向海洋要食品”的主要抓手。“‘闽投1号’网箱深度可达17米,低温水环境下低密度养殖、紧张以海底浮游生物为食的大黄鱼,可以说是住‘别墅’、吃‘野味’。”“闽投1号”运营总卖力人许航见告,经由专业检测创造,在深水环境下养殖的大黄鱼,肉质和条形都已经靠近野生。
当闽江人家吃上价格亲民的类野生大黄鱼,用着“大风吹来”的电能时,绿色消费、绿色生活已在不经意间实现。
“空气卖钱”,碳汇交易勃然兴起
在福建三明将乐县常口村落的“两山学堂”,一张2022年9月拍摄的照片,定格了10位村落民领到首批林业碳票分红时的笑脸。
“当时分碳票的时候,有村落民还犯嘀咕,‘凭这一张票,就能拿空气卖钱?’”提及照片背后的故事,讲解员余程瑶娓娓道来,“等拿到碳票分红,他们笑了,‘这下信了,空气真的能卖钱’。”
拥有1.21亿亩森林,覆盖率达65.12%的福建,堪称全国“含绿量”最高的省份。随着“双碳”目标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每一片绿叶的“呼吸”,都有了不一样的代价。
2021年5月,三明印制全国首张林业碳票,“将林木的固碳量换算为减排量,把每片林子的固碳功能作为资产进行交易”。三明市林业局副局长武辉先容,目前三明累计开拓林业碳票项目49个、碳减排量112.2万吨,交易林业碳票碳减排量16.1万吨、交易额达231.1万元。
按照一亩茶园一年0.2吨二氧化碳消纳能力测算,当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军营村落把茶园两年碳汇卖出14000多元的时候,全村落人很愉快。“第一次见识到种茶树还可以卖‘空气’。”军营村落党支部布告高泉伟刚开始也讲不清楚碳汇到底是什么,但他现在笃信,碳汇交易走出了“农业的另一种出路”。
2022年5月,供应农业碳汇开拓、测算、交易、登记等一站式做事的厦门产权交易中央建成运营;2023年,首单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在长汀落地;今年1月,首单垃圾分类碳减排量交易项目在厦门完成;今年5月,三明办理了首单水土保持碳汇绿色金融贷款……
在碳汇及其干系家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时候,福建探索碳计量标准的脚步也不甘掉队。2023年8月,我国第四个国家碳计量中央——国家碳计量中央(福建)落地南平。该中央常务副主任郑明月先容,通过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碳监测体系,中央正着力探索补充我国碳计量领域的空缺。
《光明日报》(2024年08月27日 03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