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至1959年,中国共举办11次国庆阅兵,此后连续24年未举行,直至1984年国庆35周年才规复。
1999年和2009年,分别举行了新中国成立50周年、60周年两次阅兵式,新中国成立50周年大阅兵共奏35首乐曲,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阅兵演奏45首乐曲,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演奏56首作品,是历次阅兵中演奏曲目最多的一次。
每一次的阅兵曲目都不尽相同,时期在进步,乐队规模壮大,曲目也越来越丰富多样。
从1949年到2019年,每一次国庆阅兵,人们都能瞥见中国公民解放军联合军乐团的身影。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中,新中国阅兵史上最大规模军乐团以完美的音乐演绎与过硬的战斗作风,成为天安门广场上引人瞩目的一道风景线。
中国公民解放军联合军乐团由1300余名官兵组成,是全体阅兵过程中入场最早、退场最晚的一个方队,全程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校阅阅兵之下现场演奏。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中所有编曲和创作,为了彰显新时期特色,联合军乐团有针对性地创作了《钢铁年夜水》《冲上云霄》等7首军乐交响化作品。《钢铁年夜水》的节奏是每分钟88拍,和装备方队车轮行进的速率融为一体,《冲上云霄》的节奏是每分钟150拍,更贴合飞机梯队冲上高空的速率。
下面罗列一些中国阅兵式上常见的仪式乐曲(阅兵式、分列式)与群众游行乐曲:
《中华公民共和国国歌》
1949年10月1日,伴着“中华公民共和国中心公民政府本日成立了!
”的庄严宣誓,中国公民解放军联合军乐团团长、29岁的罗浪指挥200名军乐队队员奏响了《义勇军进行曲》。此后,这首雄浑冲动大方的乐曲便成中国阅兵仪式上的标配。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943年由年方19岁的曹火星创作。当时,蒋介石揭橥《中国之命运》白皮书,提出“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中共揭橥了题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社论予以驳斥。身在群众剧社的曹火星心潮澎湃,借用《霸王鞭》的民歌形式写出了同名歌曲,很快唱遍各个抗日根据地。据称,是毛泽东提出并为曲名添了一个“新”字。
《中国公民解放军进行曲》
《中国公民解放军进行曲》创作于1939年,由公木作词,郑律成作曲,原名《八路军进行曲》,词曲刚劲有力、斗志丰裕,唱响了中国大江南北。解放战役期间,《八路军进行曲》更名为《公民解放军进行曲》,歌词略有改动。随后几经更名,在1965年改为《中国公民解放军进行曲》。刚劲有力、斗志丰裕。1988年,正式将《中国公民解放军进行曲》定为中国公民解放军军歌。
《分列式进行曲》
1949年开国大典上,由时任解放军联合军乐团团长的罗浪根据《中国公民解放军进行曲》改编而来。相较原曲,此曲节奏感更快更强,更便于部队分列式行进,是部队阅兵和分列式时必用的曲目。
《炮兵进行曲》
1944年,八路军炮兵团在延安创办炮兵学校,选址南泥湾。时任教员李伟、张寒晖分别填词、谱曲创作出《炮兵进行曲》,成为延安炮兵学校校歌。1953年,中国公民解放军军乐团的王建中将此曲与李伟的另一首炮兵歌曲《炮兵之歌》领悟,改编成军乐曲《炮兵进行曲》。这是中国公民解放军炮兵的标识性音乐,阅兵时常日是地面炮兵方队、高射炮兵方队接管校阅阅兵时的背景音乐。
《公民海军向提高》
1951年问世即成中国海军战士音乐形象的写照。中国公民解放军海军习气将其视作军歌,在重大集会、庆典、仪式上演奏,也是海军舰队出访时的必奏曲目。
《校阅阅兵进行曲》
郑路作曲,是专门为部队阅兵活动创作的一首仪仗音乐,乐曲具有雄壮昂扬的进行曲风格,气势雄浑昂扬,形象地表现了中国公民解放军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是阅兵仪式上部队接管领导人校阅阅兵时的必奏曲目。
《公民军队忠于党》
1960年,军旅作曲家肖民、词作者张永枚等人来到井冈山体验生活,红军艰巨作战的业绩匆匆其完成了这首气质铿锵的行列步队歌曲。其节奏光鲜,铿锵有力。1961年,此曲被列为中国全军必唱的13首歌曲之一,这首歌从出身至今,依然响彻祖国的大地,并在我军重大的庆典场合天安门广场多次奏响。
《欢迎进行曲》
1978年由作曲家魏群执笔的军乐曲。曲调热烈、持重、欢畅、冲动大方,这是中国欢迎外宾、举办重大庆祝活动时的专用乐曲,2008年北京奥运动会开闭幕式,2009年国庆阅兵上均被演奏。
《三大纪律八项把稳》
此曲被誉为“赤色经典第一歌”,多年来久唱不衰,许多重大场合都能耳闻。“三大纪律八项把稳”最初源于毛泽东1927年在井冈山提出的“三大纪律”,历经多年景长而成解放军的革命纪律与行动准则,为让准则深入民气,后发展为传唱一时的军歌。
《抗日军政大学校歌》
中国公民抗日军政大学是共产党在抗战期间创办,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学校。抗大的学习、生活艰巨非常,为勉励学员,毛泽东曾指示要为抗大谱写一首新校歌。1937年,这首充满抗日救国情怀与担当的歌曲问世,打破校园界线广为传唱。
《保卫黄河》
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保卫黄河》1939年出身于延安,系交响乐《黄河大合唱》里的第七乐章。该曲采取齐唱、轮唱的形式演唱,气势雄浑,“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一起,常常唱者冲动大方,听者落泪。
《东方红》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此曲一出,大概每个中国人都能哼唱一二。这首1940年代出身于抗战期间的陕北民歌,因歌词大略、旋律易记而流传度极广,在电视尚未遍及的年代,也是广播电台最热衷播送的“看家”曲目。
《联络便是力量》
1943年出身于晋察冀边区的一个小山村落,牧虹作词,卢肃作曲。当时,牧虹、卢肃所在的西北战地做事团曾深入河北平山、山西繁峙的屯子参加斗争,为鼓舞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抗日的士气,两人执笔创作出一部小型歌剧,《联络便是力量》即为幕终曲。
《解放区的天》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公民好喜好,民主政府爱公民呀,共产党的恩典说不完……”刘西林1943年创作的这首歌曲,曾在抗日根据地广泛传唱。当时,刘西林跟随战斗剧社至晋绥边区开展大秧歌运动,创编出秧歌剧《逃难》,又在家乡河北沧县传统民歌《十仲春》的曲调根本上填词改编出《边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做主题曲。整曲歌词简洁利落,“边区”后被改为“解放区”。
《红旗颂》
作曲家吕其明1965年为第六届“上海之春”音乐节而写的开幕曲,以红旗为主题,描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第一壁五星红旗升起时的情景。作为赤色经典的代表,这也是中国播放次数最多的音乐作品之一,多次在国庆阅兵中演奏。
整理\马丽红 来源:新华网、澎湃新闻、北京日报、中国军网、央视网、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