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那段尘封的历史,中华民国时期的汽车维修是什么样的!
图为民国期间的汽车维修手册
我想中国汽修行业的历史得从百年前的民国讲起!
在民国期间,汽车遍及率虽然不高,但汽车仍是不少社会名流和富绅最爱的玩具,当时,一辆汽车就能代表着富绅、名流们的身份和地位。当然,只要有汽车就离不开售后做事,还别说,数十年前的汽车售后做事就已经具备了当代化“4S”店的部份雏形。
话说,民国期间街头汽车并不多(彷佛是废话),紧张缘故原由一是当时车价太贵,咱们老百姓买不起;二是油价太高(不过现在也好不哪去),纵然买得起,老百姓也用不起。
当年的维修车间功能大抵和当代类似
而在当年那时候没有国产车(又是废话),一样平常要买车全靠入口,比如,福特的T型车,由大泰西彼岸的美国下线后,先漂洋过海辗转大上海,再经由水路来运到各个城市,估计以现的库存车标准来衡量,当年的汽车必定都是库存车哈。
说到车价,当年一辆普通的福特T型轿车,在中国大陆售价是12000块大洋,而1930年全上海黄包车夫均匀年收入只有90块大洋,他们想买车,得不吃不喝攒上133年,以是说,民国工薪阶层想买车切实其实便是做白日梦啊!
图为民国期间的汽车广告
再说到油价,1928年,在南京城区加汽油,每升须要大洋一角五分,按购买力折合公民币10元以上。1932年,同样的汽油,每升涨到4角大洋,按购买力折合公民币近30元。到了1947年12月,“美孚、德士古等公司汽油每加仑涨至49万元”,折合每升汽油13万元,当然,这是法币,按照当时的粮食价格,13万元怎么着也得折合公民币100元。换句话说,解放前夕每升汽油零售价已经打破百元大关。
图为民国期间的机修工位
不过,民国期间的汽车修车工地位还是相称高的,一件白衬衫,优雅地喝着咖啡,闇练地用刀叉品尝高档西餐,学习全英文版教材,这便是民国期间汽车修理工时尚生活的写照。
除了汽修专业,民国期间修车工的私人生活也非常丰富,大背头、定制西装、皮夹克、咖啡厅、舞厅……
图为民国期间的维修工
统统都来源于他们可不雅观的收入。比如,国民党大员陈诚的福特汽车大修,一次就须要一根金,这个价格足以让本日的汽修厂老板们咋舌。抗战期间,随着汽车数量的大增,汽车修理工还要和军政要员称兄道弟,保持着良好的私人关系。
从上图的老照片中可以看到,在宽敞的修理厂房内停着十来辆待修的豪车,依稀还可辨认出停放着福特、别克、林肯、凯迪拉克、奔驰等环球有名品牌。
民国期间汽车维修宣扬广告画片(类似于现在的维修型录)
当时的富绅最爱的品牌是福特、雪佛兰、别克、林肯、凯迪拉克、奔驰等,在上世纪30年代,美国大兵还带来了最时髦的威利斯美式军用吉普。
图为当时全英文的汽车维修手册
而当时要成为一名修车工必须利用汽车模型来反复练习,定期不雅观看幻灯片和传授教化电影,会阅读全英文版教材,算是一件技能含量非常高的事情。
图为当时的维修清单
看完了这份汽修界的简史后,各位都有哪些感想呢?快到评论区一吐为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