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图书馆内的善本部,珍藏着一部公元1655年欧洲传教士马丁·马荻尼绘制的一套天下舆图。这套舆图有个明显的特色,每个国家的舆图册上都绘有这个国家代表人物的画像,在个中的中国舆图上,欧洲传教士绘制的便是中华武圣——关公。
三国人物关羽,对付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分外的文化符号。关公函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戏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最早的宋金院本,一贯到本日仍生动在演出市场上的地方剧种,都有关公戏的身影。关公戏跨度之大、流传之广、影响之远,在我国乃至天下戏剧史上绝无仅有。
关公在戏曲舞台上被塑造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艺术形象:他头戴“役夫盔”,身穿绿蟒,面勾红脸,口悬三绺长髯,手持青龙偃月刀。不仅如此,传统戏曲还专为他开辟了一个独特的行当:红生,即红脸的须生。红生在京剧行当中独树一帜,它既不同于花脸、也不同于武生和须生,却需有花脸的功架、武生的功底,须生醇厚的念白和唱法。红脸关公扮相气概,气宇轩昂,具有威严震慑的独特美感。
《古城会》是京剧红生经典剧目,关羽斩蔡阳所展现的英雄气概,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关公戏的演出艺术极富特色,有着诸多的讲究。扮演关公的演员在精神方面哀求“长存尊敬之心,肃清邋遢之态”,对关公不能直呼其名,而称“圣贤爷”。扮演关公要忘怀自我,全身心投入,虔诚揣摩,力求心与神合。扮演关公的角色在做工上要讲究肃穆,要表现出关公的儒将风姿,重如泰山,智勇兼全。
在京剧《华容道》里,关羽动了恻隐之心,侠肝义胆的英雄也展现了他的仁心柔肠。
千百年来,关公戏长盛不衰,造诣了戏曲舞台上蔚为经典、经久弥新的鲜活形象,更将关公精神中“忠、义、仁、勇”的种子,撒播到一代又一代中原子孙心中,成为我们血脉中永久流淌的光和亮......
关公戏中,昆曲最为经典。昆曲《单刀会》取材于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的杂剧《关大王独赴单刀会》中的第四折。讲述了关羽带领周仓,单刀独赴鲁肃宴会,凭借智勇摧毁了东吴索要荆州的企图,表现出关羽神武豪迈的英雄气概。此剧也是昆曲保存至今难得的元代杂剧遗存。虽历经六百多年,但仍基本按关汉卿的原来演唱,曲调也保留了北曲的特色,在文辞和音乐上很能表示元代杂剧的风貌。历史上京剧等剧种都曾整理搬演过此剧,但以昆曲最为靠近原著,有“活”在舞台上的“北曲”之称。
《单刀会》作为昆曲红生戏的一个主要传统剧目,自出身起就以唱词气势磅礴、曲调雄浑豪放、演出扣民气弦而深受广大不雅观众喜好。50多年前,著名昆剧演出艺术家侯永奎将此剧传给儿子侯少奎,侯少奎在父亲演出的根本上,结合自己的认识,在扮相、亮相、造型、念白、唱作等多方面创新出自己的风格,将《单刀会》的演出推向了戏曲艺术顶峰,侯少奎也被誉为戏曲界的“活关公”。
在《戏码头》舞台上由江苏省昆剧院曹志威演出的《单刀会》,正是得到著名的昆剧大家侯少奎师长西席亲授。 经典时候千万不要错过~
来源:HBTV戏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