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该当若何无愧于心地度过自己的生平?

有人引用这样一段话回答这个问题:

做人最难的两件事好准 休闲娱乐

这段话,出自我国著名美学家、教诲家朱光潜,3月6日是他逝世35周年的纪念日。
这位大师曾在作品里谈读书、谈交友、谈情理、谈美……给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带去许多启迪。

在谈到“做人”这个浩大的命题时,他说:做人,只有两桩难事……

《做人最难的两件事》

(节选)作者/朱光潜

说来说去,做人只有两桩难事,一是如何对付他人,一是如何对付自己
这归根还只是一件事,最难的事还是对付自己,由于知道如何对付自己,也就知道如何对付他人,处世还是立身的一端。

自己不易对付,由于对付自己的道理有一个模棱性,从一方面看,一个人不可无自傲心,不可无我,不可无人格。
从另一方面看,他不可有妄自傲大心,不可执我,不可任私心成见支配。
总之,他自视不宜太小,却又不宜太大,难处就在调处安排,恰到好处。

自己不易对付,由于不随意马虎认识,正如有力不能自举,有目不能自视。

真正有自知之明的人实在不多见。
“知人则哲”,自知或许是哲以上的事。

“知道你自己”这句古训以是被称为希腊人最高聪慧的结晶。

但“知道你自己”,谈何随意马虎!
人常“阿其所好”,而所好者就莫过于自己。
自视高,旁人如果看得没有那么高,我们的自傲心就遭受了大打击。
这种毛病在旁人,我们就立时看出,在自己,我们就熟视无睹。

希腊神话中有一个故事。
一位美少年纳西司(Narcissus,也译作“纳西索斯”)自己倾慕自己的美,常伏在井栏上俯看水里自己的影子,愈看愈爱,就跳下去拥抱那影子,因此落到井里淹去世了。
我们都有几分“纳西司病”,常因爱看自己的影子坠入深井而不自知。

照镜子本来是好事,我们对付不自知的人常加劝告:“你去照照镜子看!
”可是这种忠言是不聪明的,他看来看去,还是他自己的影子,像纳西司一样,他愈看愈趾高气扬,他的真正面孔对付他自己也就愈模糊。

他最好的镜子是天下,是和他同类的人。
他认清了天下,认清了人性,自然也就会认清自己,自知之明须要很深厚的学识履历。

孔子说:“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他见告门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所谓“不知之知”正是认识自己所看到的小天地之外还有无边天下。

这种认识便是真正的谦逊。

谦逊并非故意自贬身价,做客套应酬,它是起于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所已知的比起世间所可知的非常微小,未知天下随着已知天下扩大,愈前走创造天边愈远。
他创造宇宙的无边无底,对之不能不起崇高雄伟之感,反不雅观自己微小,就不能不起谦逊之感。

一个人必须见地高远,“知道天高地厚”才能真正地谦逊,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人就总是以为自己伟大,海若未曾望洋,就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

谦逊是一种处世哲学。
“人性恶盈而喜谦”,人本来没有可盈的时候,自以为盈,就无法再有所容纳,有所进益。
谦逊是知不敷,知不敷然后能自强。
统统自然节奏都是一起一伏。
引弓欲张先弛,升高欲跳先蹲,谦逊是进取向上的准备。

在见道者的高瞻远瞩中。
“我”可以缩到无限小,也可以放到无限大。
在把“我”放到无限大时,他们见出人性的肃静;在把“我”缩到无限小时,他们见出人性在自己个人身上所实现的非常微小。
这两种认识结合起来才形成真正的谦逊。

文/节选自作者《谈谦逊》一文

图/视觉中国

在往期《夜读》的留言里,

不少读者都曾向我们抛来烦恼和迷惑:

“为什么年纪越大,越难交到真朋友?”

“成年人的天下是不是真的没有随意马虎二字?”

“不喜好我的事情但又不敢辞职怎么办?”

……

而朱光潜恰好是一位“答疑解忧”的大师,

他的许多论谈和笔墨,

既有朋友的亲切,也饱含师者的聪慧,

择选其六,愿你读完后——

重压有所卸,尔心甚宽慰。

No.1

详细说不上什么事,

但每天都以为好烦,

生活里彷佛没什么高兴的事,

怎么会这样……

(《夜读》读者@黄小仙儿)

一剂“解药”:

如果把自己看得伟大,你对付烦恼,当有“不屑”的看待;如果把自己看得微小,你对付烦恼当有“不值得”的看待。
我劝你多打网球,多弹钢琴,多栽花木,多搬砖弄瓦。
如果你不喜好这些玩艺儿,你就谈谈笑笑,跑跑跳跳,也是好的。

开药者丨朱光潜

No.2

刚过完30岁生日,

心里陡然一惊,

觉得昨天才毕业,

不知不觉居然已经到而立之年了,

我们究竟该如何应对光阴的无情?

(《夜读》读者@燕麦拿铁最高)

一剂“解药”:

有一则关于朱光潜师长西席的轶事,可与你分享。

有一次,朱光潜的学生到他家里,见他庭院里落叶层层,想要帮他清扫,却被他拦住了,他说:“我好不容易才积到这么厚,可以听到雨声。

以此映照和回答你的问题:你好不容易才长到这个年纪,可以拥有这个年纪独占的聪慧和风景。

开药者丨受到朱光潜启示的《夜读》

No.3

小孩子想哭就哭,

成年人却连崩溃都要小心翼翼,

那么多感情压在心里,

觉得要烦闷了,怎么破?

(《夜读》读者@小小一枚菇凉)

一剂“解药”:

歌德少时因失落恋而想自尽,幸而他的文机动了,专一两星期著成一部《少年维特之烦恼》,书成了,他的气也泄了,自尽的动机也打消了。

你发愁时并不一定要著书,你就读几篇哀歌,听一幕悲剧,借酒浇愁,也可以大畅肚量胸襟。
从前我很迷惑何以剧情愈悲而读之愈觉其快意,比来才悟得这个泄与郁的道理。

总之,愁生于郁,解愁的方法在泄;郁由于静止,求泄的方法在动。

开药者丨朱光潜

No.4

非常非常不喜好自己现在的事情,

每天都想辞职,但也不知道怕什么,

还是每天吭哧吭哧地干着,

太痛楚了……

(《夜读》读者@BlueFlamingo)

一剂“解药”:

许多朋友的毛病都在“摆脱不开”。
畏首畏尾,徘徊歧路,心境既多苦痛,而奇迹也不能造诣。
许多人的生命都是这样模模糊糊地过去的。

要免除这种“人生悲剧”,第一必要“摆脱得开”。
悲观说是“摆脱得开”,积极说便是“提得起”,便是“抓得住”。
认定一个目标,便收视反听地向那里走,别的统统都置之不理,这是成功的窍门,也是免除烦恼的窍门。

开药者丨朱光潜

No.5

以前也是一枚爱看书的文艺青年,

现在忙得一点韶光都没有了,

放工后只想躺着,

有什么办法吗?

(《夜读》读者@只)

一剂“解药”:

你试抚躬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工夫吗?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
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断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

你能否读书,不是你有没有韶光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开药者丨朱光潜

No.6

都说年纪越大,越难交到至心朋友,

那如果想要在大的年纪(我的年纪)

交到至心朋友,要怎么办?

(《夜读》读者@山欲崩而不乱)

一剂“解药”:

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得到什么样的朋友。
人类心灵常交感迥流。
你拿一分至心待人,人也就会拿一分至心待你,你所“取”如何,就看你所“与”如何。

不但在情绪方面如此,在性情方面也都是如此,友心同心,所谓“同心”是指性灵同在一个水准上,否则友情就难成立。

朋友每每是丈量自己的一种最精确的尺度,你自己如果不是一个好朋友,就决不能希望得到一个好朋友。
假如好朋友,自己须先是一个年夜大好人。

开药者丨朱光潜

文/央视新闻整编

图/视觉中国

你有好好地对付自己吗?

过程中又有何忧何惑?

监制丨李浙 主编丨王若璐

编辑丨杨瑜婷 校正丨高少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