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张紫赟

“谁能想到,这儿曾是破损严重的危房?”在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龙江村落的古典家具博物馆,村落党总支布告江辉指着房檐说。

安徽黄山开展馆建平易近宿 这里的古建筑活起来 汽车知识

这是一间有着200余年历史的宗祠,是集体所有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曾因年久失落修成为村落民们堆放杂物之处。
“五六年前,村落年集体经济收入还不敷10万元,不是不想修,是修不起。
”直至2013年引入社会力量投资300余万元,这栋古建筑才得以被抢救性修缮利用。

走进这间博物馆,金丝楠木、檀木、红豆杉等各式木材打造的古典家具令人目不暇接,有来自清中期、黄花梨木的禅床,有刻画着西厢记情景的古老衣柜……矗立在那儿,无声地讲述着悠久历史。

这种委托管理模式,只是黄山市创新利用古建筑的实践之一。
黄山市还采纳了认租、认购的模式,利用古建筑的文化属性,打造了一批佳构书院、民宿堆栈等新兴业态。

王秋云是“驿境”民宿一店的管家。
这间民宿是认购了4户村落民的老屋子进行维修后再利用建成的。
“每年动辄上万元的维修用度,村落民们无力长期包袱。
认购时,墙体已开裂漏雨,破坏较多。
如今我们专门配备了维修师傅,会定期维修保护。
”王秋云说。

“驿境”依赖“粉墙黛瓦马头墙”的徽派特色吸引了浩瀚外地游客,16间房间每逢节假日须要提前一个月才能预订到。
“我们在景区内还有一间当代化风格的二店,一些客人纵然预订到二店,还会专门来一店转转,体会古建筑的文化魅力。
”王秋云自满地说。

对付那些零散偏僻、濒临倒塌古建筑,原地保护十分困难,怎么办?“探索由利用人网络、修复部分古建筑构件,通过在某块区域重新方案布局,适当添建部分仿古建筑,集中重修,打造出旅游景点或文化基地。
”黟县遗产办保护发展科科长方翔说。

守拙园便是这种模式建成。
循着园子错落有致的石板路向内探寻,一排排徽派古建筑沿着12亩的无边池塘悄悄站立。
斑驳的墙面、锈迹斑斑的门窗……弗成思议,面前的画面实在由保护性收藏的古构件“拼凑”而成。

守拙园经营者胡宗权是土生土长的黟县人,生在老宅子、长在老宅子,曾在外从事多年电影布景奇迹,因在事情中看到许多被侵蚀毁坏的古建筑,感到十分惋惜,自2007年起开始网络一些濒临倒塌的房屋或构件。
如今,园内已完成古民居修复重修近30栋。

守拙场地点的陶村落,是陶渊明后裔曾居住地,向来有“世外桃源”的美誉。
于是胡宗权便深入研究陶渊明《桃花源记》《归园田居》诗文中的生产生活场景,再结合史料记载,为这些曾无家可归的古建筑授予了桃源文化。

“在欣赏古建筑风采的同时,还学到了许多历史文化知识,上了生动一课啊。
”来自北京的游客覃嫚嫚说。

“保护古建筑,开个头,就停不住了。
我现在看到破坏的就想收起来保护。
”胡宗权说,这十余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全社会保护古建筑的意识已越来越强,自己感到由衷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