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军训家书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
进入高中军训的一个星期时光就要接近尾声了,心里还有一肚子的话没有和你们分享。所以就以一封军训家书的形式来和你们分享我的军训生活。
其实这次军训与初中军训带给我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因为这星期天气还不怎么炎热,还可能是由于军训内容在初中已经接触过,感觉学习起来还比较轻松。由于我在学校晚上空余时间不多,我也很少给你们打电话。我记得唯一一次和你们通话还是在两天前,在电话里感觉你们有好多话要和我说,嘘寒问暖的,总在关心我军训热不热,军训累不累,有没有晒黑,寝室里东西有没有吃完……而我就在电话另一头回应着你们。我也知道你们平常都忙于工作,很少和我有交流沟通的机会,所以我也是借此机会好好和你们谈谈心,了解了解我的在校生活。
军训的意义就是要锻炼我们坚强的品质和毅力,也能让你们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我。我们的教官很亲切,对我们还是比较善良的,训练的时候也很照顾我们,总带我们到阴凉的地方训练。下课的时候就和我们悠闲地聊聊天,吹吹牛皮,这样一天的军训就很快过去了。我和同学之间也相处得十分融洽,嘻嘻哈哈,打打闹闹。虽然有时候军训完会感觉到有那么一点儿累,但是自己也能够坚持下来。对了,还有我们的三位导师也每天都会陪着我们,照顾我们,在他们的陪伴之下度过了只一个星期,感觉过得很充实。
一个星期的军训,其实说长也不长,但却也让我成长了,它也将会成为我人生当中一段珍贵的记忆。通过这次短暂而又难忘的军训,我们少了份娇气,多了份坚强;少了份依赖,多了份自强。和同学们一起吃苦,一起被晒黑,其实也是一件挺幸福的事儿,你们说对吧?
你们的女儿:余巧婵
2017年9月14日
篇二:家书
母亲大人:
您辛苦了!
窗外雨丝连绵,我觉无听雨的雅兴,目光被桌角相框上一张洋溢着青春与美丽的脸庞所吸引,我知道那是妈妈您。心中不免一阵酸涩,为了我们姊妹几个,您秀美的脸上早已爬上了深深浅浅的皱纹,缎带般的秀发已添上了银丝,白嫩的双手已长满了老茧……妈妈,我想对您说:您辛苦了!
每回到家中,看着餐桌上热腾腾的饭菜,听着您亲切而暖心的话语,我一天的疲惫就都被赶走了。您看到我大快朵颐的时候,紧皱的眉头一下就舒展开了,仿佛一天的烦恼与劳累都烟消云散了。妈妈,我知道我是您的晴雨表。虽然我已经13岁了,虽然我的个头早已超过了您,但您依然把我当孩子,上学放学过马路您为我提心掉胆,摔跤跌伤您心疼不已,成绩下滑你怕我自暴自弃……妈妈,我长大了,理解您的良苦用心,我会好好的,您不用担心。
每当我过生日的时候,您总会为我买一个蛋糕,并祝福我说:“灿灿生日快乐!”然后张罗了一桌子丰盛的饭菜。叫来几个朋友,一起为我庆祝生日。然而每当您的生日时,却是极简的。妈妈,您把最美最好的东西都给了我。可对自己却如此吝啬。女儿的一辈子才刚开始,有的是机会去享受生活,而你的一生却度过了大半。女儿现在还没有能力,但请妈妈自己对自己好点,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
悄悄告诉您,今年您生日,我打算给您一个惊喜,您可千万不要拒绝女儿哦。
妈妈,从小到大我都没有离开过您,那些留守的同学都很羡慕我,我也觉得我很幸福,谢谢您陪我走过了13个春夏秋冬。我知道,到了初二,我就要住校了,周一至周五都不能回家,但您不担心,女儿在您的言传身教下早就能自理了,也有足够强大的心理素质。不过陪您的时间就会少之又少了。在这一点上,我很愧疚。可是没有办法,为了学业,为了梦想,为了我的将来。那么只有用以后的时间来弥补了吧。
母亲,你用一生心血培育了我,我也一定会用全部的精力来完成学业,绝不辜负您的期望!
祝:
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女儿:XX
篇三:成长中的家书两行
成长,是一个不断与过去的人分别的过程。——题记
从小时候对父母的依赖,到远离故人后与朋友的交流,再到最后,你松开你的孩子的手,对他们渐行渐远地背影说再见。分别,是人生的常态,而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用各种方法告诉关心你的家人,我很好!
传语报平安
儿时的你,有没有做过那样的事。在你想偷偷出去玩的时候,就写那样一张小小的字条:别担心,我马上回来。把它放在最显眼的地方,然后先斩后奏,溜出了门。借着那张小小的纸条的你,是害怕父母担心的,你希望它可以让他们安心,不用对自己有太多担忧。那时的小孩,即便回家后依旧会遭到严厉的批评,但心里依然不愿看到父母为自己的安危着急的模样。
千里共婵娟
你也许有过暂别家人,好长一段时间都完全脱离家里人的视线的时候。离了家的人,总是疲惫的,而受挫的人最容易想家。孩子会找尽各种机会与家人联系,诉说自己的不易与劳累,他们想通过那部小小的手机,来告知那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人:我想你们了。短短几个字,是无助的少年在逆境中寻找怀抱。也许那时放下手机的你,真的像古时置身前线的将士,前一秒还在书写着一腔柔情,而后一秒就坚定眼神,咬咬牙,走向人生的战场,并告诉他们:请勿挂心,我很好。
家书抵万金
现在的我们,还不曾离家,可我们与父母的距离却注定越来越远。几年后,你离家之时,会不会诧异于母亲满脸的疲惫与父亲渐白的头发,也会感受到生活的艰辛与父母的辛劳。或许大了之后的你,会在某一天拿起一封信笺,向小学时老师教授的那样,一笔一划写出一封感恩信。无人知晓你会写下困苦还是烦恼,但你再度写下尾款的祝福时,你定然不会向往昔那般字迹潦草。因为,此时此刻,家书抵万金!
成长,是一个与父母渐行渐远的过程,你从一张字条,一条短信到一封家书,千千万万语,不过是想让他们放心得下,那个不在他们身边的你。
由古至今,太多的思念都寄托在家书两行上,它们传报了平安,寄托了思念,带去了祝福……
而这成长中的大大小小的字条,就是你对父母送去的满满的孝心!
篇四:家书万金,此情无价
光阴岁月在悄无声息间流逝,寂静之下却是汹涌澎湃。每个节点并非都是那么顺心如意,那么繁花似锦。人生的经历往往都是神鬼莫测,但无论是繁荣春夏抑或寂寞秋冬,总会有那么几个人,那么一个地方在等你归去;就是世界冷眼,旁人谩骂,那里却永恒如初。那个地方叫“家”,那些人是“亲人”。花开又花落,潮起又潮退,人间哪得几回走。
从我呱呱落地开始,我的一举一动就牵挂着父母的内心。第一步踏出的欣喜若狂第一声言语的激动万分,第一次生病的深深自责,第一次受伤的追悔莫及,第一次……在幼时的我们身上寄托着的是父母最深的牵挂。
还未来得及再见,我便已经踏足青少之龄,童年恍若一场梦境。在生活的风雨中,我们不断成长,在时间的旅途中,我们从不停息的前进,我们成长了,可父母却老了。从什么时候开始为我们擎天立地的父亲要仰头与我对视,将我们护在怀中的母亲已经揽不住我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过父亲手中的重物已成为了习惯,从母亲手中接过事情已成自然;什么时候与父母有了第一次分歧,什么时候与父母吵了第一次架……到底是从什么时候?从什么时候开始,雏鹰已经展翅高飞,翱翔于蔚蓝苍穹。是当父亲第一根白发被发现的时候,是他父亲第一次提东西要休息的时候;是当母亲第一次找我帮忙的时候,是第一次让我自立的时候……我才猛然发觉一切都变了。
如今的我也步入高中的门槛,生活中与父母呆在一起的时间愈发少了,不理解而产生的争吵却变多了。又使得我渴望飞翔,离开父母的羽翼,去见识一下更辽阔的天空,经历不一样的风雨,去见证不一样的彩虹。可现在的我却只想多陪陪你们,多与你们说几句话,哪怕只是听我的唠叨也好;我想多帮你们做一些事,少听到你们劳累的长叹。如果有一天我背上行囊,踏足远方,我回家心留在这心灵的彼方。
我想修一座院子,不求是天上人间;找一处地方,不求是世外桃源;做一些事,不求去惊天动地……只要与你们相关,于我便是月满西楼。
篇五:家书背后的情感
家书顾名思义是指家人,亲人之间来往的书信,每一封家书都是一份深沉的情感,像傅雷父子的呕心沥血篇,像热血抗战英雄给父母的愧疚篇,像杜甫那样目睹沦陷长安的乡愁篇,家书背后的故事是有情有义的!
傅雷家书,30多年一直畅销不衰,它是傅雷夫妇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书,这些家书从傅聪离家留学波兰开始,到傅雷夫妇“文革”中,不堪凌辱,双双自尽,12年几百封家书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在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平时教育子女极其严厉的傅雷直抒胸臆,爱子情深。“你回来了,又走了;许多新的工作,新的忙碌,新的变化等着你”,“你走后的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有一天不想你”,等。在新县中富家人探讨音乐艺术,人生,礼仪,待人处事。傅雷家书是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曾在报纸上看到过一封战士的家书,他叫戴安澜,这封家书说“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同古),上级大计未定,后方联络过远敌,行动过快”决定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但是“所念者,老母外出,未能侍奉,端公仙逝,未及送葬”,这篇家书是安澜写给他妻子的,充分的表现抗战时期每一名战士的心事,虽抱着为国家壮烈牺牲的决心,但是对家中的妻儿父母有时这无尽的愧疚。如安澜。老母亲年老多病,不能侍奉身旁,父亲逝世却不曾送葬,表现战争带给中华民族每一个家庭的痛苦,这是热血战士的表愧疚的家书,也表现对家中无限的牵挂,无大兴面前的勇敢无畏。
古时,书信往来少则三五天,多则一两月,所以从这可以看出家书的弥足珍惜和意义深远。杜甫有一首诗《春望》就充分家书之难“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封家书已可以抵上万两金子,当然杜甫的意思当然不在金子上。在安史之乱中,百姓流离失所,先要知道自己的亲人是否在,在哪里,这样的家书便是万金也买不到,所以杜甫所表达并不只是自己对家乡中亲人的担忧,更是天下人所担忧的事情。搔白头,不胜簪。杜甫的这封家书虽然寄不出去,但这家书的背后是对国运漂泊不定的忧愁和对家中亲人的乡愁篇。
一封家书,表孝心,一封家书,可以表达的东西很多,而他们背后的故事是有着热血担忧期盼等,意义深远,弥足珍贵。
篇六:家书难写,情谊却深
家书,一封饱含牵挂和爱的信,似乎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中磨灭了踪影。是因为条件的不允许?还是因为人们根本就没了写家书的欲望?总是,家书,在这个网络覆盖全球,电话能通到各家的信息时代,已经被人们开始悄然淡忘。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战火连绵不断的危急情况下。诗人杜甫盼望家中的消息,不知战况中家人是否平安才发出这般感慨。自古以来,书信一直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文化,而家书更是寄托着游子对父母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怀念。诗人岑参在西征的途中感慨马上相逢无纸笔,平均传话报平安。痛恨自己身边没有笔墨纸砚。不发泄人家收,只好托人替自己向家人报个平安书信。在当时人们的心中是多么的重要啊。参军的士兵盼望着家人的来信,孤寡的老人守在信箱口,期待着子女的平安,一封封家书联系起了你,我关联起了大家。
谈到家书,总有人会想起那位伟大的翻译家傅雷即便与儿子隔着千山万水,也要坚持给儿子写信,字里行间充斥着对儿子的关切和敦敦教导,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和真诚的话语打动着人们的心弦。做父亲的如此,那我们这些做子女的更要努力啊?有多少个深山中的年迈老人拄着拐杖天天站在村口等待着外地打工的儿女的消息,有多少个坚守自己岗位无法回家的人期盼着子女的信息,哪怕只是一句报个平安的话语啊!
以前人们总是在信中写,见字如见人。可到了现在,一个个极具代表力的手写字体逐渐转化为电子邮件的各式各样的花体字,再也找不回以往的熟悉感,更有许多诈骗团伙因此坑害了许多无知的人家书,更能体现写信人的诚意与关怀。家书不仅代表着浓浓的思念,更代表着对家浓浓的爱,每个人的家对他自己都像是城堡和要塞,没有什么比它更重要的了,最好的倾诉场所就是家书,最有力的安慰也来自家书,它并不像邮件一样虚幻无形,它是真切存在的,而它的存在就是。
所以,放下手中的电话与电脑,放下心中其他的事情,走到书桌前,将所有的思念化作一封家书送到日夜牵挂着你的父母家中,即便这封家书再难写,不论篇幅或长或短,其表达的情意却是不可估量的。萧伯纳曾说:过家是世界上唯一隐藏人类缺点与失败的地方,它同样也蕴藏着甜蜜的爱。血缘关系,更是这世界上最坚不可摧的关系,家庭更是一个牢不可破的存在。
家书虽难现,其情意更深,提笔写“孝”,共创和谐家园。
关注美德网官方微信,获取更多六年级作文独家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