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 陈劲松 光明日报通讯员 付凯 陈永林

面前这个东北男人,黝黑、壮实,一身油渍,话不多,当他拿起扳手修理军车时,神色十分自傲——

把修军车当成一辈子的事业干 汽车知识

这便是守护铁骑23载的老兵、沈阳联勤保障中央某团二级军士长张俊凯。

只有初中学历的张俊凯,改造和发明了10余项设备工具,得到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立一等功1次,被誉为“士兵工匠”。

选择——修军车心里痛快酣畅

在战友眼里,穿军装、修军车是张俊凯的最好选择,他便是为修理军车而生的。

张俊凯出生在黑龙江佳木斯桦南县,听着“神老虎”——东北抗联第十一军军长祁致中的英雄故事终年夜,从军梦想在他的心里生了根。

“我要去当兵!
”初中一毕业,张俊凯就参了军。
从小就随着父亲开农用车、修拖沓机的他,顺理成章成了一名汽车兵。

更让张俊凯与修车“结缘”的,是一场练习中的“败北”。
张俊凯当时作为副驾驶首次参加练习,和战友按照命令,满载油料奔赴指定地域进行“沙场输血”。
不承想车辆却中途“趴窝”,终极导致穿插分队10辆战车因缺油料贻误战机,被判“败北”。

“油料什么时候能到?”当晚,上级领导的咆哮声,反复在张俊凯脑海里回响。
此时的他深知,一名精良的修理工是铁骑生命的守卫者,对保障打赢来说十分主要。

张俊凯十分勤奋好学,他客气向修理班战友学习,抓紧统统韶光研讨车辆布局及事情事理。
第二年,他考上北京机器士官学校,进行专业学习。
张俊凯的维修技能越来越精,驻地百姓都知道部队有个姓张的修理“大拿”。

2012年秋日,张俊凯父亲患癌症,急需巨额医疗用度。
“只要你跟我干,治病的钱我全包了。
”一个民营修理厂厂长瞅准机遇想要张俊凯转业。
面对困难选择,张俊凯没有忘却部队的教诲,没有忘却自己在第一次立功时的表态:“把修军车当成一辈子的奇迹干。

“修军车是为党和部队干事,心里痛快酣畅。
”终极,张俊凯选择连续留在部队。

专注——记下25万余字条记

对汽车修理的专注和履历积累,使张俊凯练就了一套“听声音、摸温度、闻气味”的查障本领。

2019年11月,一场练习大幕即将拉开,出发前,驾驶员小李创造车辆溘然涌现抖动、加速无力的问题,向张俊凯“求救”。

迅速赶到现场的张俊凯启动车辆,打开机箱盖,拿着一把长螺丝刀,把刀尖贴到发动机上,另一头贴着自己的耳朵,就像在谛听汽车的“诉说”,不到3分钟,他就诊断出“火花塞泄电,缸线老化”,问题很快得到办理。
小李情不自禁说了句:“神了!

实在,对付只有初中文化的张俊凯来说,要把一辆车大大小小、成千上万个零部件认全,把繁芜的构造事理弄明白,并不随意马虎。
但他刻苦研讨汽车修理技能,白天随着师傅车前车后转,晚上捧着教材研究故障缘故原由,学习一个事理,就对照一下部件;节制一项技能,就做一下总结,书本翻破了几十本,条记记了25万余字。
就这样,张俊凯闇练节制了车钳铆焊、钣金喷漆、制图加工等10多种技能。

追求——创造问题并占领它

张俊凯爱琢磨,创造问题并占领它,成为他的人生追求。

在维修汽车变速器的过程中,张俊凯创造以人力拆卸组装,费时费力又危险,于是设计出变速器托架,大略机器取代了人力,安全方便又高效。

2007年,部队配发医疗方舱,原有供电车无法知足方舱的供电需求,张俊凯主动请缨攻关,带领课题小组仅用3个月韶光,便设计研发出自行野战发电车,办理了医疗方舱的野外用电问题。

2008年冬,黑龙江完达山脉滴水成冰。
一场考验高寒地域野战保障能力的演习训练拉开序幕,运输分队30余台车辆装备的维修保障任务,就落在组长张俊凯的头上。

降温、降雪,寒潮预警。
车队日行千里,一夜修整,没承想当地零下三十几摄氏度的低温,把多辆柴油运输车发动机的机油冻成了“糨糊”。
他赶忙带着修理工钻到车底用火盆烤、喷灯烧,折腾半天,车辆才发动。

车队由于贻误战机挨了批,让张俊凯脸上挂不住:“咱还是没把车琢磨透,它的‘心脏’由于天冷‘罢工’,能不能给它装个‘起搏器’?定时启动一下,保持温度,防止冻住。
”不少战友以为这是异想天开,但张俊凯却坚信:“是山就有顶,总能爬过去。

查阅资料、请教专家,寻求破解之法。
哈尔滨工程大学一位教授被张俊凯孜孜以求所打动,辅导他研发出全军首个寒冷条件下“汽车定时启动运转保温装置”。
该装置设有两种模式的定时启动,实现了车辆在零下20摄氏度至零下50摄氏度低温条件下坚持快速启动能力,有效提升了高寒地区野战运输保障能力。

《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18日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