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下午,望谟县高等实验中学2020届毕业生陆帮燕在父亲的陪同下回到母校,她手里拿着前日刚收到的大学录取关照书。
陆帮燕和父亲此行的目的,是想找刘秀祥帮她对接帮助。

在一栋传授教化楼前,陆帮燕和父亲见到了刘秀祥,刘秀祥从她手中接过录取关照书,一边翻看,一边理解她的家庭情形和困难,并叮嘱其事情室事情职员王代分登记好陆帮燕的信息,方便后续对接。

千里背母上学的他如今帮了上千个娃  第1张

9月7日下午,刘秀祥(右)在讯问理解陆帮燕(中)的家庭情形和困难。

“千里背母上大学”

刘秀祥是贵州省望谟县高等实验中学的副校长,但他更为人熟知的一个身份,则是12年前“千里背母上大学”的主人公。

1986年3月,刘秀祥出生于望谟县弄林村落,幼年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因伤心过度患上了精神疾病,他快乐无忧的童年就此戛然而止。
小学三年级时,哥哥姐姐外出谋生,母亲病情加重,家庭生活的重担全压在了刘秀详稚嫩的双肩上。

刘秀祥的名字是他自己取的,“我是‘秀’字辈,我希望我和母亲能够安全然安,便给自己取名‘秀祥’”。

年纪轻、体格小,种不了地,刘秀祥便将自家的地皮转租给他人,租金为每年500斤稻谷,加上村落里发的救援粮,他和母亲的口粮有了保障。

1995年,刘秀祥走进学堂,尚且年幼的他笃定: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这种信念一贯支撑着他,2001年小学毕业考试,刘秀祥排名全县第三,但由于经济缘故原由未能入读当时望谟县最好的中学,而因此摸底考试第一名的成绩免费入读了县城的一所民办学校,并且带着母亲。

初到县城时没钱租房,他用稻草在学校旁的山坡上搭了间棚子,屋前空地上挖个坑,架上铁锅,便是厨房。

初中三年,刘秀祥放学后就去拾荒,周末则四处打零工,这样每周能挣20多元,勉强坚持母子俩的生活。

初中毕业后,刘秀祥考入了安龙县第一中学,他带着母亲离开望谟,连续求学之路。
虽自诩为“打不去世的小强”,他仍第一次感到了恐怖和害怕,“统统都是陌生的,没有认识的人,也不熟习环境”。

初到安龙,刘秀祥身上只有600多元钱,那是他和老乡去遵义修水电站挣的,但这并不敷以让他租下一间房屋居住。
无奈之下,他以每年200元的价格,租下了庄家家闲置的猪圈。
猪圈四面通透,他找来编织袋遮挡起来——便是家了。

和初中时一样,刘秀祥依旧一边努力学习,一边利用课余韶光赢利坚持生存,他累并憧憬着。

但命运却再次“捉弄”了他,高考前一周,刘秀祥病倒,终极以6分之差落榜了。

高考的失落利让刘秀祥内心满是绝望,乃至想过轻生。
然而翻看从前日记本里的一句话让他又看到了希望:“当你抱怨没有鞋穿时,转头一看,创造别人竟然没有脚”。

“跟那些孤儿比较,我至少还有母亲,只要她在,我就有家。
”刘秀祥说,回家后能叫一声“妈”,他就以为很幸福。

他决定再战高考,并说服一家私立学校的校长吸收他入校复读。

2008年,刘秀祥考入临沂大学(原临沂师范学院),拿到关照书后,他抱着母亲大哭一场。
当年9月,他再次带着母亲北上山东求学。

9月7日,望谟县高等实验中学副校长刘秀祥在给学生上主题班会课。

“人活着不应让他人以为可怜”

2008年,刘秀祥的故事被媒体宣布后,各种帮助也随之而来。
临沂大学为他和母亲供应了临时住处,并给他安排了勤工助学岗位。

入学后,不少热心人士和企业都曾表示乐意供应帮助,但都被他谢绝了。
刘秀祥说,他害怕别人是由于可怜他而供应帮助,“我以为人活着不应该让他人以为可怜,而是让人以为可亲和可敬”。

虽然谢绝他人帮助,但刘秀祥却积极帮助他人。

大学期间,他课余韶光外出做兼职,并将部分收入寄回贵州,用以支持初中拾荒时认识的三个弟弟妹妹上学。
“我每个月给他们每个人寄300元的生活费。
”刘秀祥说,两个弟弟妹妹后来考上了大学,现在有着不错的事情。

2012年,刘秀祥即将大学毕业,最初他并不打算回贵州事情,而是操持在外省找一份好事情,然后将人为寄回去,帮助老家那些像曾经的他一样须要帮助的人。

刘秀祥收到了不少企业的橄榄枝,但从家乡打来的一通电话,让他改变了想法。

电话是初中拾荒时认识的一个妹妹打来的,她见告刘秀祥,自己不想读书,准备结婚了。

通话很短,却改变了刘秀祥的想法。

刘秀祥说,听到妹妹的决定后,他很震荡、心伤,以为自己必须回去。

就这样,离开望谟八年后,刘秀祥又带着母亲回到家乡,成为打易中学的一名历史老师,不久后被调入望谟县民族中学任教。
2018年8月,望谟县高等实验中学成立,他被任命为副校长。

曾经拼尽全力守护梦想的刘秀祥,成了别人的“守梦人”。

刘秀祥说,现在学生最大的问题是迷惘,不明白为什么要读书。
他想通过自身经历,见告那些处于迷惘中的孩子:人生必须有梦想。
“如果我没有梦想的话,可能早就放弃了。

为此,除了常规传授教化和处理行政事务,刘秀祥还会应邀到各个地方演讲。
目前,他已经演讲超过1000场,足迹遍布贵州各市(州),今年8月份还应邀去了浙江宁波。

近年来,刘秀祥先后被付与“中国好西席”“中国五四青年奖章”“最美西席”等名誉称号,也曾有机会去到更好的平台发展,但他都婉拒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出去可能对我自己会更好,但我更乐意留在这里。

9月8日,望谟县高等实验中学副校长刘秀祥在办公室内整理帮助信息。

“他就像阳光一样”

9月8日下午,通过刘秀祥牵线搭桥,浙江省余姚市的一位企业家与陆帮燕结成帮扶。

“帮助金额为每年6000元旁边,等帮助方审核完陆帮燕的资料后,将确定打款韶光。
”刘秀祥事情室事情职员王代分辨。

陆帮燕的父母是望谟县高等实验中学学生食堂的员工,收入窘迫,而她的弟弟正在望谟县民族中学上高二,陆帮燕上大学每年27500元的学费成了她家最大的难题。

经历过苦难,刘秀祥更懂得机会的宝贵,他见告自己,要通过努力,解除穷苦学生求学的后顾之忧。
在刘秀祥看来,只有办理了后顾之忧,才能真正实现控辍保学。

入职以来,刘秀祥每个假期都会到学生家中家访,跑遍了望谟县15个州里,单是摩托车就骑坏了8辆,先后把近50逻辑学生从工地、车间拉回了校园。

2019年夏天,就读于望谟县第三中学的王妹快被母亲哀求不准参加中考,毕业后就外出打工挣钱。
渴望读书的王妹快偷偷参加了中考,并顺利考入望谟县高等实验中学,但终极还是被迫辍学。

得知后,刘秀祥带着王妹快的初中老师和所在镇干部,共同做其母亲的思想事情,多次考试测验后,终于说服对方。
后来,他又对接爱心人士帮助王妹快,帮助金额为每年7000元,直到大学毕业。
王妹快得以重返校园。

“刘老师就像阳光一样,每次坚持不下去时,想到他曾经的经历,就以为自己碰着的困难都不是事儿。
”王妹快说,读书可以改变很多,她希望将来能够改变自己和家庭的现状,去帮助更多像自己一样的人。

同样被刘秀祥“拉”回校园的,还有望谟县高等实验中学高二年级学生廖段写,由于家中经济包袱过重,她被迫放弃学业,外出务工。

得知廖段写辍学后,刘秀祥坚持与廖段写母亲沟通,给她讲解国家的帮扶政策,同时积极为廖段写对接帮助。

经由刘秀祥与学校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廖段写终于在离开九个月后得以返校读书。

“那时候,我一有空就会和刘老师沟通,很想回学校上学。
没有文化只能做苦工,只有好好读书考上大学,我才能改变命运。
”回忆起打工的日子,廖段写泪流满面。

“从2012年到现在,刘老师自己帮助或对接帮助的学生有1900多人。
”王代分辨,截至9月10日,刘秀祥已为101名今年考上大学的学生对接了帮助,帮助金额共计298.4万元。

“我很光彩自己没有成为社会的包袱,而且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代价。
”刘秀祥说。

(来源:新华逐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