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特色大棚里果蔬丰收,带动了致富,也振奋了精神;旧房改造兜底保障,屋里敞亮,庄家心里更敞亮;直播带农货买卖红火,增加了收入,也吸引了各种人才返乡创业、各展所长……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的第一个春节即将来临,回望过去的一年,群众生活越来越好,村落庄振兴路越走越宽,特色家当越做越大,就业机会越来越多。
如今,村落庄的“硬件”和“软件”同步升级,“环境美”“生活美”二者兼具,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落振兴有效衔接正稳步推进。

走上振兴路 村落日子甜  第1张

“新春走基层”活动中,本报分赴广西、吉林、山东、内蒙古、湖北等地,喜看村落庄新变革,谛听乡亲新期待。

广西北流市新圩村落村落民李培坚——

巧种秋冬菜 应季不愁卖

本报 李 纵

早上6点,顶着寒风,广西北流市新圩镇新圩村落村落民李培坚早早地出了门,来到自家承包的秋冬菜栽种基地,打理蔬菜大棚。
虽是隆冬尾月,棚内却是满眼郁郁葱葱。
“这批青瓜还有一个月就能收成了,这几天下雨又降温,是青瓜最随意马虎发生病虫害的时候,得盯着点。
”李培坚说。

“这一季我种了青瓜、苦瓜、丝瓜等,紧张销往粤港澳大湾区,打个时令差,全部采摘出售后大概能纯收入20万元。
”李培坚说,过去自家种7亩蔬菜,一年大概能收入4万元。
2020年,他家加入了北流市绿沣源蔬菜栽种专业互助社,承包了几十亩的秋冬菜栽种,互助社供应种子和技能支持,而且包发卖。

2021年,由于是刚起步,栽种技能还不太博识,李培坚家栽种的秋冬菜产量没有达到预期,但纯收入还是达到了15万元。
“标准化栽种的秋冬菜很受市场欢迎,我得再加把劲,只要踏实肯干,不怕赚不到钱。
去年,我给老屋子加盖了两层新居,今年,小汽车也买上了。
”李培坚脸上满是笑颜。

每天6点起床,在地里忙到入夜,李培坚却不以为辛劳。
“从现在一贯到正月都会很忙,过了正月就可以采摘发售了。
”李培坚说,“到时候还得请村落里人帮忙哩!”

据理解,北流市目前共有栽种专业互助社、家庭农场1000多个,个中100多个专业互助社从事果蔬栽种。
李培坚所在的互助社有栽种基地1550亩,辐射周边面积2400亩,2021年发卖收入近1500万元。
经由两年的栽种履历积累,李培坚还想有更大的发展,他说:“今年还得再上规模!”

吉林敦化市帽山村落村落民张永久——

住进新居子 过个舒心年

本报 刘以晴

走进吉林省敦化市江源镇帽山村落,见到71岁的张永久时,他刚刚赶集回来。
老人把买来的鸡鸭等年货放进院子里的大缸,再盖上一层厚厚的雪,这便是东北的天然“冰箱”。

雪窖冰天里,张永久的新居分外惹眼,橙色的墙壁配上赤色的房顶,烟囱冒着阵阵白烟,呈现出一幅幽美的村落庄图景。
走进屋里,一室一厅虽然不大,但干净整洁,窗台上的绿植,粉红鲜花开得恰好。
手里被老人塞了把瓜子,一起坐上炕头,听他讲起过往。

24年前,张永久搬进帽山村落,一贯住的是土坯房。
黄泥糊成的外墙,随着风吹日晒逐渐剥落,房梁也逐渐老化。
最难以忍受的是寒冷,老屋子没有供暖举动步伐,只能靠火炕取暖和。
刚睡觉时被窝里是暖和的,等炕灶里的柴火烧尽了,就会被冻醒。

去年入秋,村落里考虑到张永久的老房年久失落修,请来第三方机构鉴定为D级危房,符合改造条件。
镇政府帮他申请了4.8万元危房改造资金,办理手续、老房拆迁、新居建筑……全体过程中,村落镇干部帮张永久跑前跑后,而他也暂时搬到了亲戚家借住。
当年10月,张永久的新居在原址上重修完成。

问起还须要点儿啥,张永久满意地摆了摆手:“啥都不缺!你看俺家屋子多敞亮啊,看着心里就敞亮。
”曾经破旧的木头窗户,如今成了锃光瓦亮的塑钢窗。
现在,趴在窗台上往外算作了老人最喜好做的事。
村落里还为他安装了利用清洁能源的地热采暖。
“往后再也不用烧炕啦,屋里从早到晚都暖和,今年肯定是个舒心年。

山东青岛市徐官庄村落村落民徐敬宾——

干上公益岗 生活变了样

本报 李 蕊

天刚蒙蒙亮,62岁的徐敬宾戴上劳保手套,穿上保洁马甲,蹬上三轮车,朝着村落广场赶去。
“孩子们放寒假了,都爱来这儿打球,得把这儿先打扫干净。
”车停稳,老徐从车斗里拿出竹扫帚,“沙沙”“沙沙”,从广场外圈一点点向中间扫着……

老徐是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徐官庄村落村落民,原是建档立卡穷苦户。
由于要照顾患病的妻子,他没有外出打工。
除了家里的三亩地,他们也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生活很穷苦。

近年来,西海岸新区根据各村落实际情形,设置了卫生保洁、公路养护、林木管护等扶贫公益岗位。
徐敬宾是个勤快人,家里的小院子总是整顿得干干净净。
2017年,村落里帮他申请了公益岗位,让他发挥“特长”,当上了保洁员,每月能领800元岗位补贴。

空闲韶光,徐敬宾还靠着瓦工手艺,去四邻八村落做些零工。
近几年,在村落里的帮助下,徐敬宾脱了贫,攒下一笔钱,种起了茶树,去年把第一茬新叶卖给村落里互助社,又赚了3000多元。

“现在学会了发短视频,晒晒俺的新生活。
” 徐敬宾拿脱手机,笑呵呵地说,“你看,去年6月到现在,发了20多条,都快有800个赞啦!” 他想着,今年再多种一些茶树,“等生活条件再好点儿,我就把保洁员的公益岗位让出去,让给比我更须要的人。

西海岸新区人社局党组布告、局长曲波先容,截至去年底,西海岸新区已累计开设屯子扶贫公益岗位472个,发放岗位补贴957万元,“未来还要连续精准开设公益岗位,提高增收的稳定性和长效性,充分发挥兜底保障浸染。

内蒙古兴安盟安然村落村落民齐晓景——

直播带农货 富了一方人

本报 丁志军

“我要10套田舍味的大礼包。
”“我们单位订65套!”……新年将至,在过去的集中连片穷苦地区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镇安然村落村落民齐晓景正在网上卖农货,买卖越来越火。
如今的她,已是镇上乡土人才孵化中央的卖力人了。

“我们把黏豆包、小笨鸡、冻豆腐、粉条等重新包装组合,推出田舍味道特色礼包,通过电商平台发卖。
”齐晓景见告,“这个礼包的创意是我和村落里的姐妹们一起想出来的。
别鄙视这些田舍味产品,老受欢迎了。
这几年冬天,姐妹们每人都能赚1万元旁边,可愉快了。

齐晓景曾是一名来自屯子的穷苦大学生,毕业后,她选择回到屯子发展。
2014年,她创办了“展翼栽种专业互助社”,紧张从事草莓、甜瓜的栽种和采摘,并开始考试测验线上经营、直播带货等,从此生意越做越红火。

“这几天快忙不过来了。
”齐晓景说,“我们村落离乌兰浩特市才十几公里,市民啥时候吃,我们就啥时候送,产品新鲜又放心,需求量可不小。

“现在,沈阳、大连等地的客户也越来越多了。
我们的产品也越来越丰富,有100多个品种了。
”齐晓景先容,以前,向外地市场推广本钱比较高,产品也不好保鲜,现在建立了自己的送货渠道,办理了难题。

去年年底,齐晓景又萌生了新的想法:她想成立一个番茄公社,把它打造成休闲农业与研学劳动实践相结合的村落庄旅游目的地,既带动更多村落民致富增收,也能吸引更多人才还乡发展。
“今年6月就建成,”齐晓景高兴地说,“到时候您一定再来参不雅观啊!”

湖北咸宁市尺冲村落村落民王值军——

扎根村落小学 呵护山里娃

本报 范昊天

“王老师来了,快坐快坐,还没吃早饭吧?我给您煮碗面。
”一大早,小学生沈舒翔的奶奶正要出门起网捕鱼,劈面碰到来家访的王值军,忙呼唤他进屋坐。
“不麻烦了。
本日过来,紧张是想提醒寒假安全事变,也看看舒翔的学习情形……”

45岁的王值军是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青山镇尺冲小学的一名西席,沈舒翔父母在外务工,王值军每年都会家访几次,辅导沈舒翔的作业,还给他买衣服和文具。

1995年,王值军从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后,成为一名村落庄西席。
20多年来,他既当老师,又当保育员、摆渡人,全身心照顾村落里的孩子们。

这些年来,王值军亲历了尺冲小学的变革。
学校位于一壁傍山、三面环水的小岛上,过去,孩子们上学,有的要翻山头,有的要划船。
如今,公路修到学校门口,周边又修了三座桥。
学校传授教化楼从土坯房变为两层楼房,增加了多功能教室,添置了电子设备,新建了食堂和抽水式厕所……通过县里的“联校网教”系统,孩子们还可以听城里学校老师的远程授课。

据崇阳县教诲局副局长王奇丽先容,2014年以来,崇阳县持续投入3.09亿元,推进屯子校校办学条件提升;近两年共招录责任教诲西席283名、幼儿西席60名,全部安排到屯子校校和幼儿园任教。

“过去村落里人都想把孩子送到表面上学,现在我们这儿生源也回流了。
”王值军笑着说。
去年,学校来了两名大学毕业生。
25岁的廖崇峰曾是王值军的学生,大学毕业后,他主动接过了老师的接力棒……

版式设计:沈亦伶

数据来源:本报及新华社宣布

《 公民日报 》( 2022年01月24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