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岙无风打大暴,金鸡头金鸡不会叫。浪潭岩头打大浪,无风也会兴浪杠。”悠扬的歌谣在大门岛上回荡,这座洞头第一大岛,如今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走进温州洞头区大门镇朝阳文化礼堂,一座民俗馆寄托浓浓乡土影象,一个青岙讲堂传播赤色经典,一家田舍信屋激起欢声笑语一片……
朝阳文化礼堂于2016年9月建成,该礼堂将被打造为大门镇域的文化活动中央、党群做事中央、文化礼堂的样板。
民俗馆展出一批老物件
在朝阳文化礼堂,一楼的特色民俗馆尤为吸引眼球。据理解,这里有160件当地老物件和一些民俗展品,由大门镇岙底村落民陈相俊收藏。
陈相俊是大门土生土长的80后,从小就喜好网络和故乡有关的历史物品,恐龙蛋化石、旧货币、民国考卷等都成了贰心爱的藏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屯子里的一些日用老物件逐渐成了奇异物。”陈相俊说,有了文化礼堂后,他便把自己的这些藏品捐献给了礼堂,让更多大门人看一看,理解大门的历史。
除了民俗馆,朝阳文化礼堂的一楼还建有大型浮雕墙,墙上描述了大门的历史沿革。朝阳文化礼堂总干事王玲珍先容,南朝宋国,永嘉郡守颜延之在大门建望海亭;明朝,大门海疆涌现倭寇,戚继光成功抗击;清朝,郑成功在大门囤兵,目前大门不雅观音礁村落尚存跑兵坪、打铁基等,内有演兵场、点将台、瞭望哨等。
“大小门岛在中国公民解放军大胆抗击下,于1949年10月7日解放。在这幅浮雕墙上,我们还可以看到雄伟的大门大桥。”王玲珍说,走进朝阳文化礼堂,彷佛迈进大门的历史长河,勾起乡土的影象。
老党员不忘初心讲党课
11月16日上午,一场“十九大精神赤色宣讲”在朝阳文化礼堂的青岙讲堂举行。大门岛上最年长的女党员,92岁的王寿斑白叟担当主讲。她深情地讲述自己入党的经历、在生产队种番薯的往事,以及在村落里做计生事情的经历。
王寿花是大门镇仁出息村落村落民,1958年入党。她始终不忘初心牢记党的宗旨,一贯以来参加党员固定日活动。
“这个讲堂音响、投影设备完好,可以开展各种宣讲、培训活动。”大门镇宣扬委员童艳艳先容,“青岙”取自唐朝墨客张又新的诗名《青岙山》:“灵海泓澄匝翠峰,昔贤心赏已成空。目前亭馆无遗制,积水沧浪一望中。”这首诗讲述的是他泛舟大门海上寻望海亭遗迹的经历,青岙也就这样成了大门的古称。
艺术课放飞孩子们梦想
一声声悠扬婉转的器乐,回荡在朝阳文化礼堂田舍信屋内。讲台前,一位年轻老师正演奏着葫芦丝;讲台下,浩瀚学生们心神专注地谛听着。这是朝阳文化礼堂“春泥操持”中晚间课的一幕。
大门岛上有些群众外出务工,他们的子女留在了岛上生活。据统计, 大门目前有几百名留守儿童,同时,由于海岛传授教化资源有限,孩子们没有专业的艺术老师,而且留守儿童大都与爷爷奶奶同住,艺术氛围也相称缺少。
“艺术教诲若何帮扶屯子留守儿童?若何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王玲珍不断地思虑着这些问题。终极,在大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为留守儿童们供应艺术课,不仅让孩子们增长了知识,且让他们感想熏染到社会的关怀与温暖。
“建、管、用、育”一体化打造精神家园
——大门镇党委副布告、镇长叶先锋说“文化礼堂”
文化礼堂只有“建、管、用、育”一体化,才会有活力、聚人气、可持续。为此,我们进行了有效探索。
一是配强军队。屯子文化礼堂能否正常运转,关键看带头人,只要布告肯抓、肯管,文化礼堂才会持久。为此,在培植初期,镇政府就让村落布告到其他文化礼堂取经,匆匆使尽快进入角色。为了强化礼堂管理,选择了一名任务心强的大学生主管文化礼堂,她不仅配齐配强文化礼堂“八大员”,还全面梳理文艺军队库。同时,为了使文化礼堂有人卖力,还安排了一位热心民俗文化当地村落民作为管理员,他每天坚守阵地,为前来参不雅观的群众做好做事。
二是强化管理。采纳“倒逼”机制,明确10月份完成礼堂验收,11月份实现开堂,根据这一目标,我们采纳培植和管理同步,建立健全理事会制度,全面规范文化礼堂财务管理和运行规定。制订了一系列管理规范和制度并实现上墙,比如田舍信屋管理、志愿者做事、环境卫生保洁、举动步伐掩护、安全管理等。还制订了“一月一主题操持表”和“做事清单”。制度一上墙,活动编排同时跟上。
三是看重利用。为了避免文化礼堂培植时热热闹闹,利用时冷生僻清,我们充分发挥礼堂和室外广场的浸染,各种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在大礼堂举行文艺演出、民间道德奖评比;在讲坛举行十九大宣讲、中医养生讲座等;春泥操持活动室开展“画脸谱”、手工艺制作;广场则开展“百姓舞台”、“最美广场”、大型义诊等活动,夜晚降临还播放电影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文化礼堂不仅成为精神文化阵地,还成为崇德扬善的育人基地。
(原标题《温州洞头这座礼堂,守望乡土文化,留住乡愁影象》,原作者 谢宾祥 夏忠信 黄云峰 姚卡。见习编辑 邵晨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