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来自徽州,包括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绩溪六县,即古代的新安郡。
六县之中,歙县和休宁县的贩子特殊著名。
徽商在宋代开始生动,全盛期间则在明代后期到清代初期。

由于徽州各地皆处于穷苦山区,种地无以生存,只得以商谋生。
顾炎武说过:徽州“中家以下皆无田可业,徽人多商贾,盖势其然也。

古时徽商外出经商的生命通道现在初级徒步者的天堂 休闲娱乐

《晋书》载,徽州人好“离去”,常出外做生意。
唐宋期间,徽州除竹、木、瓷土和生漆等当地货的运销外,商品茶和歙砚、徽墨、澄心堂纸、汪伯立笔等纸墨笔砚产品的问世,更加推动了徽商的发展。

徽商与潮商、晋商,是中国历史“三大商帮”。

谈起徽商,就不能不提胡雪岩,中国近代著名红顶贩子,徽商代表人物。

胡雪岩本名胡光墉,幼名顺官,字雪岩,出生于安徽绩溪,13岁起胡雪岩就开始孤身出外闯荡。
依赖当时的浙江巡抚王有龄和后来的左宗棠买卖越做越大。
开办了至今仍在业务的胡庆余堂中药店,当时与北京的百年迈字号同仁堂南北相照映,有“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之称。

因胡雪岩帮助左宗棠收复新疆有功,左宗棠向朝廷报告,为其请功。
清廷因此赏赐胡雪岩一件黄马褂,官帽上可带二品赤色顶戴,让其就此成为著名的“红顶贩子”。
胡雪岩顶峰时可操纵江浙商业,是当时有名天下的“中国首富”。

徽杭古道起于安徽省绩溪县伏岭镇,止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清凉峰镇浙基田村落,全长约20公里。

徽杭古道始建于唐,是中国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的第三条著名古道,是古时徽商和浙商互互市业的主要通道,在历史上曾经产生过巨大的政治、经济、文化浸染。
胡雪岩年少时也是沿着这条古道肩挑背扛进浙做生意的。

徽杭古道号称最佳入徒弟步路线,路线不长也不短、难度不大也不小,既爬山又过溪,兼具台阶、碎石、泥土等多种路面,周边景致也还不错,的确是低级徒步者的最佳选择。

2015年,刚开始热心于健身磨炼和徒步旅行,知道了徽杭古道,就把它列入到了自己的旅行操持。
清明节前和朋友约好,一起到徽杭古道徒步。
朋友4月4日到南京和我们汇合,拼了一部车开往绩溪。

听说最好的徒步徽杭古道的方案是:和朋友相约从绩溪和临安两端相向而行走古道,相遇时交流车钥匙,各自驾车返回。
但这样做的话,会短缺大家一起徒步旅行的乐趣,我们当然也没有选择这个方案。

我们先到了绩溪龙川,这里是胡姓聚族而居并拥有千年历史的古村落。

龙川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山环水绕,景致奇丽。
村落如船形,如龙舟出海,堪称风水宝地。

景区内水街两岸,古民居鳞次栉比,村落巷幽幽,粉墙黛瓦,马头昂昂,一派徽州古村落意蕴。

当晚我们住在龙川迎宾馆,从宾馆远看古村落,云雾笼罩,青山依偎,绿草如茵,白墙灰瓦,非常美!

4月5日早上起来,我们开车到了徽杭古道入口。

进入古道便是一段上坡,道路路面只有1米多宽,蜿蜒在崇山峻岭之中。
我们沿着古道拾级而上,右边是一条的狭终年夜峡谷,四周为高耸峻峭的山崖,十分令人震荡。

谷里云雾弥漫,溪水绕过碎石顺流而下,犹如瑶池!
升起的太阳打破迷雾的封锁,把它的光辉洒向人间,带来了温暖。

徽杭古道沿途可见峡谷山中的溪水、瀑布,从高处飞泻而下,喷晶抛珠,水洒溅玉,连垂素练,落入深谷。
尤其远处一道细流,从云海中窜出,沿着的陡峭的山崖袅袅般落下,姿态幽美,纤细柔弱,而又很武断。

徽杭古道的绩溪起始段是最难行的,尤其是江南第一关,听说有1400多级石阶。

江南第一关别号瑶瑶岩,位于徽杭古道西部,是徽杭古道主要关隘,门楣西刻“江南第一关”,东刻“徽杭锁钥同治二年里人建造邵道棠题”,海拔424米。
江南第一关是因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于1861年率部于此,赞为天险而得名,沿口刻有“履险如夷”的摩崖刻字。

徽杭古道在一代代徽商步履蹒跚的嗟叹声,和驴友重装在肩的踯躅中,从古往一贯绵延至今来。
对付前世不修的徽商,这是一条通向外部天下的生命之路。

当年兵部尚书、七省总督胡宗宪在杭州为官,从老家龙川村落经徽杭古道来回多次,并出资维修了部分路段;贩子胡雪岩从徽杭古道走出,来到杭州发展而名扬天下;学者胡适也曾多次经徽杭古道去杭州、上海讲学。

当今我们也将怀着品味徽商、超过徽杭的心情去领略徽杭古道的人文、风景和艰辛。

走在这些望不到边、蜿蜒弯曲的石阶上,对体力是一个很大的寻衅。
我们无任何负累,已经喘不过气来,歇息韶光越来越长。
想象着古人们为了做生意,来回于徽杭两地,不得不背着重重的货色,一步一步地困难前行,真是感慨万千啊。
我想,那古人,面对着这俏丽的风景,估计也会被路途的艰辛所冲淡吧。
想到他们,我们这点累又算什么,鼓足勇气,连续前行。

踏着石板小路,想着上千年的光阴,看着那些千百年来未曾大变的群山,夹杂着朦胧云雾,特殊缥缈。

徽杭古道上“五里一起亭,十里一茶亭”,听说曾有8座向路人施舍茶水的路亭、茶亭,面前这座“施茶亭”是清朝期间当地一位叫邵承方的人捐建。

现在的“施茶亭”已变成了一个休憩型小卖部。
我们也在这里暂作安歇,喝水、吃点干粮。
休整后连续前行,路途变得平缓多了,经由了前段困难山路的我们,顿时觉得轻松了起来,而且路旁有清澈的小溪相伴,比较之下特殊舒畅,不知不觉到了黄茅培。

这是一个民宿、农庄、堆栈集中的小山村落,是徽杭古道内的一个主要标志点,正好处在“正穿”徽杭古道的中间位置。

从黄茅培到下雪堂、蓝天凹,一起道路平缓,路面较宽,沿途还停有机动车辆。
虽然两边风景一样平常,但在此山中走一走,还是觉得很不错的。

此处也是徽杭古道徒步旅行的歇息地和加油站,不少人选择在此扎营,或到周边的村落庄里住宿一晚,我们稍作歇息后,连续往蓝天凹进发。

从下雪堂到蓝天凹的路都是上坡,路窄不好走,而且时时时有急上坡。
已经走过江南第一关的我们,虽然累但还还能够承受。

经由困难的跋涉,终于到达蓝天凹,此处是徽杭古道的制高点和垭口,海拔1050米,壁立千仞,视野和风景很好。
两座山峰呈“凹”字型交汇,蓝天白云嵌入个中,故名蓝天凹。

登上蓝天凹,面前豁然开朗,群山如画,之前的怠倦和辛劳一扫而光,令人有种置身瑶池、不虚此行的体会。

徽杭古道以蓝天凹为转拆点,接下来都是下行路,到达永来村落大概有5公里。
由于下山的坡度比较平缓,走得很轻松,大家一门心思想早点到达终点,一起上很少停顿,途经南天门、入胜长廊等景点,也无暇关注,在沿着石板山道下行近2个小时后,终于看到了山下的盘山公路,这意味着终点就要附近

踏上公路行走了约一公里,我们进入浙江永来村落,标志着徒步穿越徽杭古道顺利结束。

由于我们的车还停在绩溪端入口处,因此搭了一辆出租车,在外部高速上行驶了两个多小时才到停车处。
出租车行驶间隔170多公里,大约是徽杭古道的10倍间隔。
再遐想到古时候没有高速公路,如果没有徽杭古道,他们要绕道多远的路才能到达杭州?

再回到龙川迎宾馆,吃了一顿丰硕的晚餐,第二天依依不舍隧道别了徽杭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