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讲究立德、立功、立言,大多有自己的诗文集。
然而在中原地区,地皮平旷,战乱之下,人尚且难以存身,文集想要流传下来也就更加困难了。
驻马店籍的清代文人即便是贵为三朝元老、雍正宠臣的程元章,他的《溯落堂诗文集》也没有留存下来。
清代理学家张沐的《前川楼文集》虽然侥幸流传,但也残缺不全。
然而西平县五沟营一位名位不显的举人的诗集却流传了下来,便是郭峻和他的《带波园诗集》。

郭峻与《带波园诗集》

带波园诗集与五沟营郭氏 汽车知识

《带波园诗集》的作者郭峻,字子嶙,号育甫,是清代著名理学家、上蔡人张沐的学生。
郭峻年少聪慧,年纪轻轻就遍览唐人名作,二十出头中顺治辛卯科举人。
由于才能卓越,顺治壬辰他入都参加会试。
当时四海绅士云集京师,论文说诗,无人能出其右,不少人认为他一定可以考中进士、冲击状元。
然而就在入场考试前夕,他却溘然决定弃考还乡,在汝河南岸筑带波园,诗酒个中,终生不仕。
为此,他写有《下第寄公翼谢年兄》:“与君同去羡屠隆,学就屠隆那可庸?落羽逢人漫说命,开樽对客且酬胸。
卢纶暂许林下约,李荐何须怨恨重。
自是明公悬只眼,披图偏爱牡丹浓。
”诗写得很隐晦,从内容上看,他确实参加了会试,但由于某种缘故原由名落孙山,这让他对功名意气消沉。
而个华夏因,西平人张五服在《带波园诗集》弁言中却有交代:“乃于场事之前……有皇冠者造其室,与师长西席晤。
语者良久,词多深隐,一时不能悉解,及去,静思之,憬然有悟。
明天将来诰日,遂卜归期不复。
”是一位权贵人在考前找到他,对他说了一些话,让他放弃科考、打包回籍。
远不是陈金台《郾城县记》所说的黄冠道人溘然来访让他看破尘凡、不乐入仕那么玄乎。

郭峻生平酷爱诗歌,尤其喜好陶渊明、白居易的诗,见物抒怀,题咏甚多,但由于没有整理,散佚很多。
康熙五十七年,西平人张五服在郭峻宗子郭云襄那里见过《带波园诗集》手抄本,并欣然命笔,为这本诗集写下弁言。
据民国二十三年陈金台纂修的《郾城县记》记载,现存《带波园诗集》为郭峻裔孙郭正谊所辑,共收有诗八十二首、词二首、记一篇、讲学三则。
陈金台《郾城县记》收录有郭峻诗十三首以及《性说》《论民气惟危》《亦亭记》,均摘自《带波园诗集》。
郭峻的《带波园诗集》现存有康熙手抄本和民国新民社石印本。
手抄本的原持有者郭子廉是郭峻的后裔,曾参与陈金台《郾城县记》的纂修,在新中国成立前后是五沟营当地一位著名的教书师长西席。

五沟碉堡与山西盐商

五沟是商周井田制的产物,最早见于《周礼·夏官·司险》记载:“设国之五沟、五涂,而树之林以为阻固。
”郑玄说五沟是指“遂、沟、洫、浍、川”,宋代孙奕在《履斋示儿编·经说·司险》中说设五沟实在便是“设壕堑五重以捍患防盗也”。
郭峻出生地的五沟营以是称五沟与此并不相关,它因粉沟、红沟、滚沟、石界沟、沱沟五沟交汇于此而得名,但五沟称营确实与军事有关。
早在唐朝吴元济盘据蔡州时,五沟营便是主要军事堡垒,是其部下防守洄曲的大将董重质的驻扎地,在蔡州兵与唐王朝官军洄曲对峙的前沿。
元和十二年十月,唐朝平叛前哨总指挥裴度到沱口查看赫连城构筑情形,董重质从五沟大营溘然出兵,要不是李光颜奋力拼战,裴度差点被包了饺子、成为俘虏。
由于这一战太过经典,先后被收录在新旧《唐书》《太平御览》《资治通鉴》里。
之后岳家军、金人、李自成、捻军都曾驻兵或途经这里,让这里成了实实在在的军营。
当地人为了安全,利用独特的地形和水系先后于明朝崇祯十一年在镇南洪河湾构筑过水寨、在清咸丰年间培植过土寨。
同治五年五月捻军攻寨,双方僵持月余,终极因寨有水护,捻军被迫撤退。
于是,当地人改称寨名为“源聚寨”。

五沟营连通上蔡、西平、郾城,素有“鸡鸣闻三县”之称。
元明时曾称黄赵店,有不少山西人在此开店贩盐,银号也开有分店。
当时的五沟营有东、西、南、北、中五条街,在1954年划归西平县前,一贯是郾城县南部的主要集镇。
清康熙九年,山西盐商还在此建筑了大王庙,立建庙碑。
据《西平县志》记载,新中国成立前,五沟营街还有盐店40余家。

移民郭氏与五沟营

五沟营郭氏祖籍在山西洪洞县郭湾村落,明成化、弘治年间才迁到五沟营。
据乡庙碑记记载,搬家五沟营的郭俊(此为举人郭峻的祖上)祖父曾施地修桥,足见他家计丰裕,显然不是来此讨生活的一样平常人家,是否是来此贩盐的盐商也未可知。

五沟营郭氏因其始迁祖名字失落传,尊有名可考的郭俊为始迁祖。
郭氏世代耕读、乐善好施,郭俊的儿子郭孜、孙子郭鲸分别被保举为社正。
《明会要·社仓》说:“令各抚、按设社仓。
令民二三十家为一社,择家殷实而有行义者一人为社首,处事公正者一人为社正。
”保举为社正,解释郭家在居民中口碑甚好。
郭家第四代郭九成为省祭官,是县里卖力司法监察的小吏。
也便是从这代起,郭家开始通过科举求取功名,九成的弟弟郭岩(本名九一),字芳林,入县学读书为生员。
五世郭我明,字惺初,中顺治甲子副贡;六世郭峻为顺治辛卯科举人,郭希铨以新安籍中康熙甲午科举人,郭文华以登封籍中康熙辛卯科举人。
而家族第七代还出了一名进士,即郭沆。
郭沆,字印季,号靖思,为康熙辛未进士,历任四川西充县、陕西千阳县知县,雍正年间还出任乡试同考官。
他的儿子郭植亦为候选州同。
在陈金台的《郾城县记》里,五沟营郭氏有六人有传,足见其在当地的影响力。

位于五沟营寨南门外一里的广济桥是郾城通往上蔡的主要通道,常常被水冲坏,附近的郭家便把修护这座桥作为家族大事。
从六世郭峻始修此桥,先后在康熙五十八年、乾隆十九年、同治十年三次对大桥进行整修。
八世郭承宁、十一世郭桂枟分别撰有《重修广济桥碑记》。
在五沟营,作为书喷鼻香世家,郭家子弟为当地留下不少文化记录,六世郭沆在康熙五十三年写有《重修白衣大士阁碑记》、十一世郭桂枟另撰有《重修通利桥碑记》、十二世郭茂林在光绪五年有《重修兴龙寺碑记》。
作为五沟营郭氏一位著名的墨客,郭峻也写有《村落园即事》诗:“春光何以见,日日烟浮村落。
欹竹多碍路,扁舟直到门。
开溪引细水,移柳种荒园。
门依太湖石,苦吟无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