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情怀】
歌声是世上最美的措辞
吴凤祥
我们爱唱歌,
从早春到深秋;
我们爱唱歌,
从少年到白头;
我们爱唱歌,
歌甜心更美;
我们爱唱歌,
歌声传九州……
这是歌曲《我们是快乐的好朋友》的结尾部分,我在“浦兴街道为老做事分中央”唱歌课上学会后,非常的投入与快乐,当唱到歌尾“传……九……州……”时,真是以为“就这个feel倍儿爽”!
我来申城六年,与其说来带孙辈,倒不如说来养老。孙女上学后,我闲着无聊,爱好写作的我,又重新拿起了笔,在谋篇布局中,在咬文嚼字中探求快乐,每当稿件修正定稿后发出,每当线下的报刊杂志,或线上的网、公众年夜众号刊用,高兴一阵子后,又沉闷于没有灵感的苦恼。自从参加浦兴街道为老做事中央的活动后,老朋友多了,视野开阔了,乐趣多了,特殊是爱上唱歌后,我的声带、口腔、喉咙肌肉得到了磨炼,提高了呼吸能力和发音的清晰度,扩大了肺活量,减肥收肚,结实了腹部肌肉,促进了新陈代谢,还提高了大脑的影象力,时时地迸发出创作的灵感,我深深体会到:歌声才是世上最美的措辞。
因此,不管在寂静的夜晚,还是劳碌的白天,我总是忙里偷闲地想唱唱。我的歌声既没有天籁般的婉转悠扬,也没有小溪般的潺潺流水,粗重低沉,五音不全,但我还是一直地哼唱着。由于我喜好它们的或高雅朴实、或诙谐或深邃的歌词,喜好它们或婉转或铿锵或急匆匆的节奏。沉浸在抑扬抑扬、和谐悦耳、委婉之情、洒落之韵的节奏里,在透彻民气的歌声里,我乐不思蜀。
不论是听仙乐飘飘的佛歌,还是凄婉动人的情歌;不论是唱铿锵有力的军歌,还是悠扬婉转的民歌;不论歌唱者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我都随着节奏哼唱着,乐在个中。歌曲在我激情亲切的生命中回荡,在安谧的光阴里飞扬。
我把人生的喜怒哀乐唱在歌里,把生活的酸甜苦辣唱在歌里;把对儿孙们的牵肠挂肚唱在歌里,把对父母的思念戴德唱在歌里;我把情面冷暖唱在歌里,把人情冷暖唱在歌里;我把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唱在歌里;我把《铁道兵志在四方》的军魂唱在歌里;我把铁道兵“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斗志唱在歌里;我把对战友们的朴拙情绪唱在歌里……
歌曲里自有天地乾坤、人情物理,且不说那抑扬抑扬的节奏和婉转幽美的旋律,便是那诗意盎然、音韵和畅的歌词便是对自我灵魂的一种美化与洗礼。歌唱《在那迢遥的地方》、《康定情歌》、《敖包相会》等歌曲,总能在词曲间蓦然回归青春与爱情的迷恋和沉醉;歌唱《我们是黄河泰山》、《骏马奔驰保边陲》、《精忠报国》等歌曲,总会有气吞万里如虎的昂扬和壮美;歌唱《父亲》、《母亲》和《父老乡亲》,那是对父母大爱与亲情关爱的戴德和铭记;聆听《雾里看花》、《不能这样活》、《烟雨人间》等普通歌曲,不觉心中油然升腾起看清烟火人间是非的感喟;聆听电视剧《红楼梦》曲子《葬花吟》、《聪明累》、《晴雯歌》等更是对人间炎凉、悲欢离合的泣泪与倾诉……。
虽然我没有唱歌的天赋,技能一样平常,有时还荒腔走板,只有在“全民K歌”手机App软件上,不厌其烦地摹唱,但我是在歌唱——歌唱生活、歌唱生命,歌唱自然风光、歌唱人间至情,歌唱永恒的军魂、歌唱家国情怀。当节制到旋律、音准与节奏的百分之八、九十时,我就磨刀霍霍、自傲满满的随着觉得走,快意淋漓的大唱一番。直唱到声随气走,气跟音行,周身气血冲盈,夹背发热,额头微汗,犹如用清风甘泉洗涤了肺腑一样平常,身心畅泰!
我想这便是治疗精神呆板萎靡的“歌唱疗法”吧!
更快乐的是,我从聆听中、在歌唱中,产生出写作的灵感,迸发出思想的火花,让思想的情绪倾情而出,跃然纸上。当我唱起蒙古族男歌唱家齐峰的“金杯银杯斟满酒,双手举过分……”《酒歌》时,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在呼伦贝尔大草原和战友们在雨中“夜战”,在雪中“冲锋”的战斗情景,想起了家乡白蒲黄酒的故事,于是我写下了《黄酒味喷鼻香品真情》,不仅被铁道兵“老兵原创之家”、“铁道兵文化网”、家乡的文学"大众年夜众号《西乡情韵》及“今日头条”等网上媒体任命,而且还被家乡中共如皋市委组织部公众年夜众号《雉水先锋》和《如皋日报》(2023—2—14)刊用。
每当我边看录相画面边随着降央卓玛后尽情演唱《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时候,我都会思潮彭湃,思绪万千,心潮澎湃地想起铁道兵“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风餐露宿,吸风饮露”的战斗生活,想起与战友们建筑伊敏河西索木铁路大桥的军旅岁月,想起大草原俏丽的风光,想起那鄂伦春、鄂温克、蒙古族的少数民族同胞们骑在骏立时奔驰的场景,于是我写下了散文《俏丽的呼伦贝尔,你还记得咱铁道兵吗?》(“铁道兵战友网”2019—5—11)
当我第一次听到王宏伟演唱《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这首悠扬辽阔伸展豪放的歌曲时,我想起了我连林春民等老兵,给我讲述他们在大兴安岭抗冰凉建筑嫩林铁路的战斗故事,想起了“铁道兵战友网”、“铁道兵文化网”上刊登的铁道兵战斗在大兴安岭的传奇故事,于是我查阅了大量的铁道兵历史史料,写下了《大兴安岭,你是铁道兵历史功绩的永恒丰碑!
》文章在铁道兵“白浪情”"大众年夜众号上刊登往后,獀狐网、网易新闻、凤凰网等相继转载,还被中共大兴安岭地委宣扬部"大众号《神州记录者》(2020—O5—09)刊用,在大兴安岭地区,特殊是在大兴安岭战斗过的铁道兵战友中间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他们无不为我歌颂伟大的铁道兵精神而拍手喝采。
当我热血沸腾地高亢唱起姚林辉词曲,小曾演唱的《若有战召必回》的战歌时,抑制不住思想的情怀,写下了《一声“到”,生平“到”!
》(铁道兵"大众年夜众号2019—05—05)抒发了我们退役的铁道兵将士在告别了军旗,告别了军营和战友后,准备再上沙场的决心和情怀,文章的内涵便是我们铁道兵生平听党话跟党走的庄严承诺!
今年是甲辰龙年,是中华公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履行“十四五”方案开启大幕的关健一年,我唱起了“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是龙的传人……”这首侯德建词曲,张明敏演唱的《龙的传人》的时候,我斗志昂扬,斗志昂扬,写下了《龙年说“龙”》(《今日头条》2024—01—23)。被多家媒体采取后,更激起“龙钟老态”的我,站在崭新的坐标点上,不“龙眠”,“龙举头”,秉承龙之精神,用“朝气勃勃”的力量,让自己“老有所为”,“生气勃勃”!
我已来到人生的夕阳,但在太平盛世的国土里,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我忘情的歌唱,在歌声中充满了快乐,在歌声中理解了生活,在歌声中迸发了创作的灵感,这些灵感让我留下了精神文明的足迹,使我增长了磅礴的力量……
歌声熏陶了我的情操,丰富了我的措辞表达能力,丰富了我的文彩表达办法,她便是世上最美的措辞。
吴凤祥戎装照
作者:吴凤祥,男,江苏省如皋市人,高中文化程度,下乡知青,1978年从军,铁三师十一团战士。退伍往后,在国营江苏省如皋罐头冻菜制品总厂事情,先后任厂团委副布告,企业管理科专职安全员,先后在《中国劳动报》、《公民消防报》、《江苏工人报》、《江苏消防》杂志、《江苏劳动保护》杂志、《南通日报》、《南通消防报》等报刊杂志揭橥文章八十余篇。退休往后,在“新华网”、“公民网”、“今日头条”、“一点资讯”、“搜狐网”、“腾讯网”、“铁道兵战友网”、“铁道兵老兵原创之家”、“铁道兵"大众年夜众号”等媒体揭橥作品一百余篇,现落户于上海浦东。
编辑:乐在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