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剧之王·单口季》和《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海报
《脱友们》这一季的主题“生活的烦恼,用脱口秀说说”,言简意赅道出脱口秀之于不雅观众的意义。生活中的烦恼和压力是不可避免的,脱口秀通过诙谐的办法将这些问题呈现出来,让不雅观众在笑声中暂时忘怀烦恼,达到感情上的开释。同时,脱口秀可以帮助不雅观众从不同的角度核阅自己的烦恼,有时候换个角度看问题,烦恼可能就不再是烦恼了。
以是,不雅观众须要脱口秀,须要它带来即时的快乐和放松,也须要它陪伴我们以更加积极乐不雅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寻衅,通过诙谐来开释感情、减轻压力和匆匆进理解。
两档节目的阵容,可以看作是《脱口秀大会》的一分为二。
《脱友们》延续着《脱口秀大会》的基因。《脱友们》的幕后团队很大一部分来自《脱口秀大会》;张绍刚、大张伟、张雨绮和鲁豫也是《脱口秀大会》的老朋友了;《脱口秀大会》的一些老选手,比如呼兰、徐志胜、何广智、颜怡颜悦、童漠男、程璐、鸟鸟也都还在,虽然童漠男、程璐和鸟鸟的身份完备变成编剧;全体节目的录制氛围、色调和花字,也是《脱口秀大会》的味道。
《脱友们》的“笑友团”成员
爱奇艺的《单口季》虽然因此周星驰为调集人,但周星驰目前并没有参与节目的录制,事实上,周星驰与脱口秀关系也不那么大,关系上有点“生拉硬扯”。《单口季》紧张还是靠《脱口秀大会》走出来的一帮幕后主创和老选手支撑,比如节目中的“笑剧老友”王建国、周奇墨、庞博、杨笠(他们的另一身份是不会被淘汰的“四大魔王”,竟然都成“魔王”了);参加《单口季》的不少选手,此前也参加过《脱口秀大会》,包括小鹿、黑灯、唐喷鼻香玉等。
他们在另一档节目里,终于不会被淘汰了
两档节目同期竞争是好事,虽然“散”本身多少还是有点让人唏嘘。言归正传,同档期竞争免不了比拟,你投谁一票?
从赛制上看,《脱友们》是有争议的。
参赛的脱口秀选手们,首先须要根据自我定位选择进入不同的“笑圈”,详细分为“哈哈哈大笑圈”、“哈哈可笑圈”和“哈微笑圈”。三个笑圈分别对应了不同的晋级难度和晋级率。
大笑圈,晋级率大于即是50%,适宜自傲且实力强劲的选手,呼兰、徐志胜等老选手基本选择这个圈;可笑圈晋级率为50%,适宜自觉水平不上不下的;微笑圈晋级率仅30%,紧张汇聚了初出茅庐的新人。
三个圈淘汰率不同
大笑圈和好笑圈,都有1V1的抢麦赛,没有抢麦自动晋级,PK落败直接淘汰;如果还有多组选手未比赛,末了一个晋级名额开启车轮战模式。
残酷的赛制,固然可以增加比赛的激烈性,但直接造成两个负面效应。其一,大笑圈有可能导致选手的“阶层固化”——老选手更随意马虎留下来,新选手更有可能被淘汰。如果老选手高水准发挥,不雅观众没什么见地,一旦老选手不及预期,不雅观众一定不会放过吐槽的机会——Ta明明讲得一样平常,为什么没人寻衅?
有的选手175票淘汰了,有的选手166票无人寻衅
此外,车轮战对付后上场选手很不公正。颜怡颜悦直接被淘汰了。
其二,1V1淘汰,太随意马虎造成强者PK强者,终极有一个强者被淘汰,弱者PK弱者,终极有一个弱者得以晋级的局势。果不其然,可笑圈就上演了不少这样的惨剧。比如外国人哈瑞明明讲得很好,但没办法,对手更强,也只能把他淘汰。
强者PK,就得淘汰一个强者
《单口季》虽然开篇的流程比较无聊,但从赛制上说,它对新人要更友好一些。
第一赛段采取阵营火拼赛制,选手们分别与自己想要组队的笑剧老友组成四大阵营。选手们可以选择阵营间的1V1V1V1激烈对决,前两名晋级,后两名进入危险区;选手也可以直接寻衅“四大魔王”,寻衅成功直接晋级,寻衅失落败也进入危险区。
相较于1V1,1V1V1V1四进二,大概率可以避免强者PK强者、强者不幸淘汰,弱者PK弱者、弱者侥幸晋级的局势,更有可能是强者携手晋级,弱者一并淘汰;并且,失落利的选手进入危险区,也就意味着还有卷土重来的机会。这样,既可避免误伤强者,也有利于新人出头。
1V1V1V1四进二是比较合理的PK方法
当然,脱口秀节目终极还是得靠脱口秀演出的质量说话。
两档节目都有那种氛围型选手,《单口季》的付航和《脱友们》中的哈哈曹,现场都特殊炸,分数都特殊高。但从微博广场一看,get不到的人一大堆。
哈哈曹
付航
纯粹从文本看,确实看不出什么太出奇的地方,但一些脱口秀演出便是现场型的,依赖于演员的即兴发挥、与不雅观众的互动以及现场氛围的独特魅力。现场不雅观看时,不雅观众之间的笑声和反应会相互传染,形成一种集体体验,增强不雅观看的乐趣,屏幕前不雅观看很难有这种体验。以是,是否喜好这种现场型演出,见仁见智吧。
对付绝大多数脱口秀演出来说,文本才是最关键的。
好的脱口秀文本是什么样的?实在还是可以回到“生活的烦恼,用脱口秀说说”这个主题句来,或者用徐峥的话说,它是“现实主义”的。
好的脱口秀常日会环绕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烦恼展开,比如背井离乡、事情压力、人际关系、家庭琐事等。脱口秀演员每每是从自己的经历或者不雅观察到的征象出发,讲述真实的故事和感想熏染,贴近大众生活,随意马虎引起共鸣。
有些脱口秀不仅限于个人经历,还能够对社会征象进行不雅观察和评论,通过诙谐的措辞提出对现状的意见,引发不雅观众对某些社会问题的思考。
虽然谈论的是生活中的烦恼,但脱口秀通过诙谐的办法表达出来,不仅让不雅观众在欢笑中找到共鸣,还奥妙地供应看待问题的新视角,让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心灵的抚慰和开释。
如果以这个标准来衡量文实质量,《单口季》和《脱友们》那些已成名的、线下演出一票难求、各种综艺活动不少的老选手们,总体表现要低于预期。
《脱友们》第一期(上),紧张是大笑圈的老选手们。既有情怀分,又有话题度,老选手的实力也摆在那里——差也差不到哪里去。稍稍遗憾的是,好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一个是老选手们“内部梗”(inside jokes)的利用——这个弊病《单口季》的老选手也有。内部梗基于演员之间的共同经历或特定圈子内的盛行语,创作上相对大略,有时乃至不须要真正的创作,只需提及某个关键词或事宜即可引发特定听众的笑声。这种创作是偷
何广智
以是,《脱友们》的漫才选手看到何广智又提及与徐志胜的内部梗,用的是“愤怒”一词。
更致命的问题是,老选手们的“生活烦恼”,多数已经不是普通人的烦恼了。或者他们的文本里,对付日常生活的不雅观察已经很稀缺了。
虽然去年脱口秀没活儿,但徐志胜、庞博等人综艺也没少上。成名后的他们会有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参与各种活动和社交场合,可能就不是那么随意马虎捕捉到普通人的生活细节和情绪体验,写的段子“高处不胜寒”,也不那么可笑。
老选手还有路径依赖的问题,依赖于以往的成功履历和模式,而不是探索新的视角和主题,这也会限定他们的创作氛围。《脱友们》的老选手至少三个讲到健身(这难道是他们打仗生活的少数渠道了?)。像贾耗(虽是老选手、但不算成名)这样打破舒适区,深耕线下,超越自我的老选手,还是比较少。
贾耗有进步
两档节目的老选手还有一个共同表达,便是去年脱口秀节目的境遇。是的,去年大家都很难,成名的老选手以为自己难,但还没混出头的选手不是更难吗?成名选手们至少可以通过各种副业活得不错,未成名的基层脱口秀选手遭遇的则是实打实的冲击,江梓浩的“零活儿就业”道尽心伤。
基层脱口秀演员的生存是真困难
不雅观众乐意共情脱口秀的处境,但如果老选手的文今年夜量依托于这种“年夜难不死”的表达,会不会也是一种单一,一种讨巧的“年夜胆”?那些形而下的生活烦恼,是不是也被屏蔽掉了?
《脱友们》第一期(上),大笑圈让人面前一亮的新人是大国手;第一期(下),当可笑圈的新人登场后,多了一些普通人的烦恼,可看性才有所提升,鸭绒(也是老选手)、山河、张慧等女性脱口秀演员的整体浮现让人惊喜。
大国手
《单口季》首期节目有更多新人选腕表态。精良新人选手的表达,倒颇为契合“生活的烦恼,用脱口秀说说”的理念,都是一些详细的、贴近生活的不雅观察与体验,他们以独特的视角和诙谐的办法,将日常琐事、事情压力、人际关系等普遍存在的烦恼转化为轻松诙谐的段子,让不雅观众在笑声中感想熏染到共鸣与开释。
比如大老王的大城床还是小城房难题,漆漆的女性用饭自由,小罗的乙方社畜困境,刘仁铖为梦想背井离乡的小人物发展进程……有的文本不是那么圆满,技能不是那么纯熟,但说的是小人物的烦恼,很接地气,让民气有戚戚也能开怀大笑。
刘仁铖
任何笑剧综艺,都很怕涌现“阶层固化”和“人才断层”的征象。希望老选手们不要嘴上说着“终于回来了”,但精力根本没回来;老选手们也麻烦少点抱团和互捧,这比内部梗还尬,并不是谁线下演出多谁就牛,生活才是脱口秀的源泉;而《脱友们》淘汰了不少不该淘汰了——希望有复活的机会吧,不要让本就人才流失落的节目雪上加霜了。
末了要说一句,虽然对两档节目有吐槽,但追是一定要追的,还是很愉快脱口秀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