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序》中说过“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宋词与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双壁,词也被称为诗余,可以看作是诗的一部分,但是词还是有着自己的一些特色。

10分钟一篇短文 理解一下宋词的起源 休闲娱乐

一、歌词与诗、词

老街曾经写过一篇《诗是歌 歌是歌 为什么常常叫做诗歌?》。
我们最早的歌起源于劳动号子,原都是一些大略的感叹词:啊、哦等,随着人类智力的而发展,感情越来越丰富,于是多了一些词加进去。
人们用一些随意马虎记住的这些歌来影象和传播知识,这便是诗和歌结合的雏形。

笔墨涌现往后,笔墨书写的“歌”就包括两个部分,音乐和歌词,歌词便是最早的诗。
诗的特点是言志,而后来涌现的词虽然也是歌词之词,但是以婉约言情为主,这是诗歌与词的差异之一。

二、唐宋词与宴乐

真正的词是伴随着宴乐涌现的,宴乐也称为燕乐,宋朝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公众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为燕乐。
宋人王灼《碧鸡漫志》卷一说:\公众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
\"大众

古代最早的燕乐是酒宴间盛行的助兴音乐,演奏和歌唱者皆为文化本色不高的下层乐工、歌妓,以是词常常被称为“伶工之词”

诗与词的差异在于,词是根据燕乐填写的歌词。
唐朝的白居易、李白等人都有词传世,但是数量很少,到了晚唐有温庭筠、韦庄数量才多一些。
大部分的词还是一些下里巴人的作品,我们现在看到的《敦煌曲子词集》收录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从盛唐到唐末五代的这些底层民间歌曲。

三、《敦煌曲子词集》与唐宋词

最早的词是”伶工之词“,是一些受教于不高的下层从业者的歌词,从《敦煌曲子词集》中可以看出,宋朝柳永的词风于此很像,因此柳永被当时的士大夫认为格调不高。

我们看几首《敦煌曲子词集》中的作品:

1、《敦煌曲子词集》竹枝子

罗幌尘生,帡帏悄悄,笙簧无绪理,恨小郎游荡经年。

不施红粉镜台前,只是焚喷鼻香祷祝天。
垂珠泪滴,点点滴成班。

待伊来敬共伊言,须改往来段却颠。

2、《敦煌曲子词集》洞仙歌

华烛光辉,深下帡帏,恨征人久镇边夷。
酒醒后多风醋,少年夫婿,向渌窗下左偎右倚。

拟铺鸳被,把人尤泥。
须索琵琶重理。
曲中弹到,想夫怜处。
转相爱多少很多多少恩意。
却再叙衷鸳衾枕,愿长与今宵相似。

3、柳永的《定风波·自春来》比较一下: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喷鼻香衾卧。
暖酥消,腻云亸。
终日厌厌倦梳裹。
无那。
恨薄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
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
镇相随,莫抛躲。
针线闲拈伴伊坐。
和我。
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李清照也在《词论》中责怪柳永”词语尘下“,晏殊也嘲讽柳永道:“殊虽作曲子,未曾道:‘针线慵拈伴伊坐。
’”意思是我晏殊虽然也填词,但是我和你不是一起人,我不会写出”针线慵拈伴伊坐“这种粗俗的措辞。
我们可以看看白居易的文人之词: 《忆江南 》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四、晚唐五代的《花间集》是文人之词

五代时的《花间集》是中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因书中作品多写贵妇美人生活和装饰边幅而得名,故称\公众花间\"大众。

花间集多描写男女之间的恋情,呈现出婉约绵缠、妩丽喷鼻香艳的紧张风格特色 。
个中的著名词人有:温庭筠、皇甫松、和凝、韦庄、欧阳炯等人。
他们虽然也写这些美人生活之词,但个中仍旧有写精良的作品,可以看出文人的秘闻,比起《敦煌曲子词集》来要文雅得多。
如温庭筠《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
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喷鼻香烛销成泪。
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花间词的特点是作者都是用名有姓的文人官员,不同与以前的”伶工“,但是思想内容上没有太多的变革。
不过个中也有风格不同的好作品,例如鹿虔扆的【临江仙】,有南宋豪放一派的词风。

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
翠华一去寂无踪。
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

烟月不知人事改,更阑还照深宫。
藕花相向野塘中。
暗伤亡国,清露泣喷鼻香红。

看到这首词时,不知道问什么,我总是不由自主想起南宋陈与义的这首《临江仙》,不同之处在于,陈与义更有些向上的正能量,鹿虔扆更多一些晚唐和南宋末期的颓靡: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馀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五、南唐后主李煜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这句话来自于王国维,原话是: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为颠倒黑白矣。
“自是人成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候耶?

上面先容了鹿虔扆 的《临江仙》抒发\"大众暗伤亡国\"大众之情,到了李后主亡国被俘往后,李煜的词风也为之一变,不在描写男女之情,变为”士大夫之词“,充满了对付故国的怀念,《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顾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多少很多多少愁?宛如彷佛一江春水向东流。

词这种问题,一贯不被文人所重视,士大夫以诗言志为正体,把词当作消遣的一种文学形式。
一贯到了苏轼,才有些变革。

六、一代之文学 两宋词

李煜的词风对付宋人影响极大。
入宋往后,宋词基本分为两大派,柳永、晏殊、张先、欧阳修、李清照、姜夔等人继续了词风婉约的特点,苏轼一出, “一洗绮罗喷鼻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大众指出向上一起,新天下线人,弄笔者始知自振。
\"大众豪放词开始分庭抗礼。

靖康之变宋室南渡,词的内容更加广泛,思想内容更加深刻,朱敦儒、李清朝等人在南渡前后词风都有不少的变革。
在张元干、辛弃疾、张孝祥、刘过等豪放词派的作品里,充满了的爱国情怀。

北宋后期的周邦彦, 被称为词中老杜、集大成者,他对付南宋文人的雅词的繁荣与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浸染,姜夔、吴文英等人是这一类风雅词派的代表人物。

词至南宋后期,王沂孙、蒋竹山、周密、张炎并称\"大众宋末四大家\"大众。
其词多有寄托与故国之哀思,造语奇巧风格多样, 在宋季词坛上独标一格。

结束语

词一开始和诗一样都是配乐唱的,诗后来逐渐分开了音乐,成为不能配乐演唱的“徒诗”。
词也是如此,逐渐的从伶工的歌词变成了文人之词。
唐宋初期的词都是按声乐谱《乐府混成集》等工尺谱倚声填词 ,后来声乐谱失落传,就变成了依谱填词。

从明朝张綖在《诗馀图谱》往后,词谱选本涌现了不少,有明朝羽士程明善《啸馀谱》、清·万树《词律》、清赖以邠《填词图谱》、清·王奕清等《钦定词谱》等二十余种文籍,但是大都依据张綖的办法进行增改。

本日我们填词多利用钦定词谱、白喷鼻香词谱、龙榆生词谱这三种,老街平时也喜好填词,多是依据《钦定词谱》。

《不雅观宋填词12• 踏莎行 》老街味道

双燕雕梁,桃花人面,笙歌犹似离亭宴。
悄寻春梦多少很多多少时,谢桥水巷经行遍。

柳下舟摇,山前路断,波中明月随云转。
满城飞絮寄清愁,江南江北风吹远。

@老街味道

关于苏州的诗词 你知道多少呢?一起为苏州写首诗吧

诗的换头 一个不起眼的三流小墨客影响了1000多年的科举考试

旧体诗是若何押韵的 每一句都必须押韵吗 有哪些详细形式和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