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近日,

这么多年都背错了因为一篇初中课文网友吵起来了 休闲娱乐

网友们由于一篇课文吵起来了

《生于忧患,去世于安乐》

是初中语文教材上的必背古文

但最近不少网友创造

自己背课文一贯都背“错”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这一段耳熟能详的千古名句

不少网友背的是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原文到底是“斯”还是“是”?

许多人翻出压箱底的老教材求证

打开一看,傻眼了

有网友翻出了

1992年版、2001年版、2016年版

人教语文教材

创造课文中都是“是人也”

也找来杭州初中语文老师求证

目前杭州利用部编人教版语文教材

该课文涌如今八上的第六单元

原文用的是“是”

语文老师见告

实在“斯人”和“是人”

两个说法都没有错

都表示“这个人”的意思

原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以是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因此天将要把主要任务交给某个人的时候,必定会先使他的心意苦恼,使他的筋骨疲倦,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穷苦之中,使他干事不顺,使他的心受到震荡,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来增加他的才能。

在古代汉语中

“是”既可以表指示代词“这”

也可以表判断

但文言文中

“是”作为指示代词用得比较多

比如“是可忍,孰不可忍”

这里的“是”就阐明为“这”

为什么不少网友印象里

自己学的是“斯人”?

语文老师推测

一方面由于“斯人”的用法

在日常生活、影视剧中的涌现较多

另一方面

可能与教材等读物的不同版本有关

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

虽然两种用法都没错

但还有部分古诗词

这么多年来都背错了:

这些诗词背错了好多年

【缺点版本】

逆风如解意,随意马虎莫摧残。

【精确版本】

朔风如解意,随意马虎莫摧残。

——崔道融《梅花》

热播的《甄嬛传》就曾“误用”古诗词,天子由于甄嬛的一句“逆风如解意,随意马虎莫摧残”而对她爱慕。

这首诗出自唐代墨客崔道融的《梅花》诗:“朔风如解意,随意马虎莫摧残”。
“朔风”意思指北风。

墨客惜花爱花,希望北风如果能够理解梅花的心意,就请不要再摧残她了。

【缺点版本】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死活相许。

【精确版本】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死活相许。

这两句词出自金末元初著名文学家元好问的词作《摸鱼儿·雁丘词》。

在电视剧《神雕侠侣》中,为情所困的李莫愁常常会引用此句,因此被广为流传。

该词在很多古装剧中也很常见,然而痴情主角口中念出的常常是“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死活相许。

【缺点版本】

人间至味是清欢

【精确版本】

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轼《浣溪沙》

电视剧《人间至味是清欢》剧名的原句是“人间有味是清欢”,原句出自苏轼的《浣溪沙》。

中心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表示,把“有味”改成“至味”没有问题,但这句话是表现人到中年放下统统的恬淡之心,“我看到这个剧名,会以这样的理解去看这部剧。
但如果我创造它讲的不是这个意思的话,我就会产生一种相应的反感。

【缺点版本】

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精确版本】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上邪》

在《还珠格格》中,主人公引用这句诗词,表明两情不渝,意思与原诗句是一样的。
但剧中只截取了三句,凑了一句誓言。

而且,剧中的“山无棱”中“棱”是缺点的,原诗句中为“山无陵”,“陵”为高峰,此句意为高山变平地。
按照歌词中的理解,高山没有棱角,就没有那么深刻了。

来源:升学宝 钱江·小时新闻 沈蒙和 戴欣怡

栏目主编:张武 笔墨编辑:宋彦霖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朱瓅

来源:作者:钱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