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四行孤军》的作曲者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诲家、中国铜管乐奠基人之一夏之秋
歌曲由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周小燕首次独唱。

夏之秋原名夏汉兴,祖籍湖北。
中学时期,他加入武昌文华中学校铜管乐队,后被聘为学校铜管乐队队长兼教员,半工半读,直到升入华中大学攻读物理。
青年期间他苦习音乐,学会了演奏和修理各种铜、木管乐器,常为校乐队编写乐曲。
他还在校外创建男女四声部合唱的歌咏队,指挥小型管弦乐团。

歌八百壮士是若何出身的 休闲娱乐

夏之秋的音乐才华受到爱国实业家、时任武汉上海商业银行行长周苍柏的赏识。
周师长西席是周小燕的父亲,曾留学美国,也是文华中学的校友。
1936年,他年夜方解囊,帮助夏汉兴等和周小燕一道报考当时中国唯一的高档音乐学府上海国立音专(上海音乐学院前身)。
夏之秋考入作曲系,在萧友梅、黄自、吴伯超、李惟宁等名师教导下学习作曲和钢琴。
教务主任黄自见他小号吹得好,还聘请上海工部局交响乐队首席小号、俄裔演奏家杜甫洛夫斯基教他演奏小号。
很快,他就被老师推举考入该乐队任演习演奏员,并成为该队第一位担当首席小号的中国人。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上海的形势日趋紧张,夏之秋随着逃难人群回到武汉。
他组织歌咏队演唱救亡歌曲,生动在工厂、学校、车站、码头,还与张曙、冼星海、刘雪庵等筹建全国歌咏协会,并重修武汉合唱团,担当团长兼指挥。

1937年11月,夏之秋受墨客光未然《抗日合唱》歌词的鼓舞,随即把它谱成歌曲。
这是他抗战初期的第一首作品《末了的胜利是我们的》。

他创作的第二首歌曲便是《歌四行孤军》,歌颂淞沪会战中谢晋元率领八百战士孤军奋守闸北四行仓库的业绩。
1937年12月的一天,墨客桂涛声把他写的《歌四行孤军》歌词送到排练场,请夏之秋谱曲。
歌词中洋溢的爱国激情亲切与夏之秋的心情一模一样。
回家后,他连夜谱写成曲,气势磅礴的旋律像是从心底喷涌出来。
事后,他回顾说:“我力争用音符发出全体中华民族的叫嚣:中国不会亡,中国必胜!

几天后,在武汉,女高音歌唱家周小燕在夏之秋的钢琴伴奏下,饱含激情地首唱了这首歌。
“中国不会亡”的歌声第一次在武汉响起。

2015年,98岁的周小燕师长西席接管采访时,回顾起自己在汉口第一次唱起这首歌的情景:“那天,台下有很多不雅观众,歌一唱完,台下的人就自觉唱起来了,一边唱,一边喊口号‘抗战到底’‘中国不会亡’。
看着群众的感情一下子飞腾,我自己也充满了信心。
说什么‘三个月灭亡中国’?我们武断不认!
”(小音)

来源: 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