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曾说过:只要你存心求,就能轻易得到道德和仁义。孔子说得更绝对:只要我想要仁,仁就急速来(我欲仁斯仁至矣)。两位儒家宗师为何如此自傲?由于道德和仁义就在我们身上,我们只要一求它就能出来,但不是我们身上的东西。好比功名富贵那能轻易求到吗?比如我就想给自己定个小目标,一赚一个亿,可这一个亿必须有人给我(由于它不在我心上),我才能得到。
云谷禅师的说法是:孟子的话不错,但袁了凡理解错了。六祖慧能大师曾说过:所有的福田都在人的心里,福离不愉快,心外没有福田可寻,种福种祸全在己心。以是只要从心里去求福就一定能求到,当然你求祸也是从心中求。
这段话的深意是我们每个人一来到天下上,心中就被放入了许多福田。福田中有仁义道德,还有功名富贵。便是说我们人生中得到的功名富贵并非外来,而是我们内心本有。我们命中注定有多少功名富贵,须要主动求才能得到。
大多数人"内外双失落"归根结底在于不知反省,所谓反省便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即对做过的事情进行全方位复盘,找到问题所在。中国儒家学派尤其重视反省,他们始终坚信碰着问题回到内心找缘故原由是办理问题的办法。由于任何事都是由人通过心做出来的,无心则无事,有事了回去找心即可。
我们要常常和自己的心对话,通过反省让心达到一种状态,这种状态便是"心安,心安便是福田!
反省能让人进步。有些人碰着问题总是责怪心外的人和物,探求替罪羊。当我们总是探求替罪羊时,就不会再去探求问题的原形。你找到替罪羊后认为问题办理了,然而下次还会出问题。
以是说总是把问题推给心外的事物,那就即是谢绝了思考,堵塞了你进步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