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刘懿德、连振

秋收刚结束,内蒙古粮食主产区之一的通辽市传来喜讯:最新农情统计数据显示,开鲁县180余万亩玉米,亩均增产约260斤,全县玉米增产约4.7亿斤。
这里为何能大面积增产?背后隐蔽着什么秘密?新华社近期来到曾得到“全国粮食生产前辈县”称号的开鲁县拜访,解开玉米高效增产的“密码”。

一个县增产47亿斤 解开玉米高效增产的密码内蒙古开鲁县秋收见闻 汽车知识

农田中,马达轰鸣、热火朝天,大家正抓紧清理回收秸秆;各家场院里,玉米成堆、各处金黄。
农人们谈起今年的收成,满脸喜悦。

“今年玉米丰收,有‘天帮忙’的身分,但更多靠的还是‘人努力’。
”正晾晒玉米的开鲁镇联络村落农人张国文说,今年总体风调雨顺,没有严重磨难,“但丰收不能光指望这个,还得靠技能。

今年,他栽种的60亩玉米运用浅埋滴灌技能,单产1700多斤,比之前高200多斤。
“这技能门槛低,只要有机井,再铺上滴灌带,就比原来大水漫灌节水又增产,今年大家基本都在用。
”张国文说。

11月3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开鲁镇飞机场村落,一名村落民在院中晾晒玉米。
新华社连振 摄

与普通庄家不同,大型互助社、农业栽种公司在规模化栽种中投入“真金白银”,运用了更多的“硬技能”。
“在浅埋滴灌根本上,还运用了北斗导航精量播种、无人机植保飞防、机器粒收……”提及这些技能,内蒙古玉米姐农业有限公司卖力人李静条理分明。
今年该公司在开鲁县通过流转、托管等共栽种玉米近7万亩,亩均增产四五百斤。

10月13日,在开鲁镇飞机场村落一片近2000亩的示范田,秋收正在进行。
测产结果出炉:均匀单产达2455斤。
高产的成绩紧张得益于运用了玉米密植滴灌技能。

10月25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东风镇,一些地块上的玉米和红干椒已经收割结束。
(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连振 摄

卖力示范田培植管理的马忠臣,去年被农业屯子部评比为“全国粮食生产前辈个人”。
提及这项技能,他如数家珍:“玉米栽种密度,从每亩4000多株增加到6000多株;滴水齐苗,确保成长整洁度;滴注水肥一体化,多次、精量施用水肥……”

玉米密植滴灌技能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栽培与生理创新团队研发。
该团队首席专家李少昆研究员表示,提高单产是玉米科研的一项主要事情。
他们团队经多年研究,研发出这一以密植高质量群体调控栽培和滴注水肥一体化技能为核心,集成耐密高产品种、滴水齐苗、滴注水肥一体化分次精准调控等关键方法的新技能。

“该技能成熟度高,节水、省肥、增产的效果显著,上手简单、亩均投入增加少,具备大规模推广条件。
”李少昆说。
今年初,开鲁县与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签署了“科技包县”协议,推进这项技能转化运用。
目前已培植33个示范基地,总面积12万亩,单产提高300斤至500斤。

开鲁县农牧局副局长宋岩说,今年培植12万亩玉米密植滴灌示范田的同时,还大力实行耕种防收全程托管做事,有效提升大型机器、技能运用水平,形成了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的高效增产模式,推动今年全县玉米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