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 张妮 孙小川 邵群玉】“雪花,雪花,开在阳光下。
在故乡,在远方,都一样闪亮……”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伴着主题歌《雪花》空灵的童声,现场氛围急速变得纯洁、清澈。
闭幕式上,同样伴随这首歌,奥林匹克主火炬缓缓熄灭,一片雪花的故事浪漫完结。
用童声演绎《雪花》的,是155名来自北京爱乐合唱团孩子,最大的14岁、最小的只有7岁。
对付这个1983年创办的合唱团来说,与奥运结缘从29年前就开始了。
1993年和2001年,该合唱团都曾助力北京申奥,用歌声向全天下展示中国孩子的风采。
2008年合唱团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献唱无伴奏《奥林匹克颂》。
“两届北京奥运会我们都参加了”,北京爱乐合唱团艺术总监及常任指挥杨力在接管《环球时报》专访时说,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信息量很大,有极强的表现力和张力。
“2022冬奥会开幕式展开得很松弛,艺术性也很高,也通报出我们的自傲。

从大略到繁芜再到大略

北京爱乐合唱团艺术总监演唱雪花孩子们学会爱和奉献 休闲娱乐

环球时报:由孩子们演唱北京冬奥开闭幕式歌曲有若何的深意?您在担当《雪花》指挥的过程中,如何勾引孩子们理解和表达歌曲的内涵?

杨力:让孩子来演唱开闭幕式歌曲,我以为是个很棒的选择。
首先北京冬奥全体开幕式便是环绕一片雪花展开的,演唱《雪花》的环节符合开幕式的中央思想:一是和平,一是未来。
孩子便是未来,以是选择孩子这个群体,对全体思想的通报是特殊棒的设计。

《雪花》的旋律很大略,朗朗上口,歌词也很精髓精辟,特殊是词曲由一个作者完成,并不是看到词再去谱曲,更能直接地表达内心。
就像歌词中唱的,“在故乡,在远方,都一样闪亮”。
不管你来自天下什么地方,这个舞台都可以把你人生最闪亮的地方展现出来。
实在孩子们能理解歌词内容,不管他理解的深度有多少。
这首歌听上去大略,并不代表着创作过程大略,我们在排练过程中经由了一个从大略到繁芜再到大略的思考过程。
音乐不同于其他艺术,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不同个体也会有不同理解。
孩子们的理解是一种,大人听到孩子们的演唱也会有不同的感触。

环球时报:孩子们通过多永劫光的演习,达到开幕式演出水平?

杨力:这次参与演出的孩子实在有三拨。
第一拨40个孩子拿到谱子开始学唱是去年10月尾,11月往后进入形体排练。
但后来演出方案进行了比较大的调度,增加到80人,过了一个星期变成了150多人。
第二批和第三批孩子是在12月尾加入的,也就一个多月的排练韶光。
人数增加,出错率就增多。
而且12月尾孩子们也开始期末考试了,他们的任务真的很重。

155个家庭的贡献

环球时报:在合唱演习过程中,最大的难度是什么?

杨力:虽然合唱团更多的是唱,但毕竟开幕式上的合唱也是演出,还是有形体姿态上的基本哀求。
形体到位了,动作的表现力才有根,才能把作品完全展现出来。
但孩子们在形体方面是弱项,对动作的理解也有较大障碍,很多孩子在形体方面不太折衷。
《雪花》这首歌是有画面感的,我们就和导演给孩子发一些雪景图像和视频,启示他们去想象雪花飘落的状态,这个办法很见效。

环球时报:经由这次冬奥演出,孩子们发生了若何的变革?

杨力:我讲个真实的故事吧。
合唱团有一个10岁的女孩,唱得很好,长得也很俊秀,本来是安排她站在第一排中间的位置。
但1月30日联排前,她欠妥心把嘴摔破了。
年三十那天,我们集体在酒店餐厅过春节,那个女孩刚缝了针,嘴肿得很厉害,她说自己现在太丢脸了,就戴着口罩不用饭。
其他孩子便集体藏在桌子底下给她唱歌,为的是让她能一个人摘下口罩用饭,照顾她的感情。

过两天她差不多规复了,扮装师也说上镜没问题,但之前我们不知道她能规复到什么程度,就把她的演出位置换给了另一个孩子,把她放到第二排靠边一个不显眼的位置。
后来她爸爸问她要不要让老师把你调回以前的位置?她谢绝了,说不想让现在中间位置的孩子伤心。
通过这件事能看出,这次演出给孩子们带来的改变。
此前,很多孩子都比较自我,但这次演出,大家真的像家人一样去相处,对付“我和我们”“个人和集体”,他们有了更新的体会。

其余,这次共有138个孩子在现场演出,还有十几个孩子是替补。
当138个孩子在排练的时候,替补的孩子都在阁下很负责地随着排练。
他们实在知道自己基本上是无法登上舞台的,但并没有因此懈怠。
这便是奉献。
以是我们总是说,我们团队是155个人,不是138个人。
还有孩子的家长,除了自己的事情外,还要照顾孩子,以是不仅仅是155个人,而是155个家庭,全部在为北京冬奥做贡献。
北京爱乐合唱团常被人称为“杨鸿年合唱团”,爱和奉献是我们建团以来的宗旨。

像职业音乐家一样

环球时报:在您看来,这一代孩子对音乐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杨力:我以为这代孩子的视野、能力和见识完备不一样。
我们在鸟巢排练时,会有等待的韶光,很多孩子一天就能看完一本英文《哈利·波特》,看英文就跟看中文一样。
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越来越强,更加自傲,音乐能力也特殊棒。
这次,我们现场发乐谱,孩子立时看,立时唱,第二遍中英文全加进去直接就能唱,我都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学会的。
第三遍合上谱子他们就能背下来歌词了,基本便是这速率,就像职业音乐家一样。
他们什么都行,能吃苦,还每天乐乐呵呵的,特愉快。
你永久不知道孩子的潜力有多大,能力的天花板在哪。

环球时报:目前,中国培养的音乐院校毕业生每每多于从业者,您怎么看中国音乐教诲的发展趋势?

杨力:多就对了。
为什么?你培养的毕业生如果都去了职业乐团,那谁去做音乐教诲?谁去培养孩子?孩子由什么样的人去培养很主要,我以为幼儿园就该当由博士生去教。
我们常常提高雅音乐进校园,实在不仅该当进大学,还该当直接进中小学。
由于进大学,对有些人有用,对大多数人没用,他喜好音乐就喜好,不喜好就已经不喜好了。
有的大学生会说听不懂,由于他根本就沉不下心来听,他不具备这种基本的音乐素养,以是,音乐教诲该当从小就建立起来。